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3.下列有關細胞內有機物中化學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中有氫鍵,RNA中無氫鍵
B.DNA中的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只能依賴DNA聚合酶
C.ATP中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的形成只能發(fā)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D.蛋白質中的肽鍵的形成只能發(fā)生在核糖體中

分析 1、核糖體是無膜的細胞器,由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2、DNA連接酶是在兩個DNA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脫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鍵.
3、ATP形成途徑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DNA是雙鏈結構,兩條鏈是通過氫鍵連接的,RNA也有局部雙鏈結構,也含有氫鍵,A錯誤;
B、DNA中的磷酸二酯鍵的形成能依賴DNA連接酶或DNA聚合酶,B錯誤;
C、ATP中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的形成能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C錯誤;
D、蛋白質中的肽鍵的形成只能發(fā)生在核糖體中,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核糖體的功能,DNA和RNA的結構,ATP的形成途徑,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不同膜結構的膜之間互相轉化,以“出芽”方式進行的是( 。
A.核膜和內質網膜B.內質網膜和高爾基體膜
C.內質網膜和細胞膜D.細胞膜和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種群密度可準確反映種群數(shù)量變化趨勢
B.捕食關系對維持群落的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
C.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入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D.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起點不同,因而速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都有一個細胞核并位于細胞的中央
B.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細胞核的主要結構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
C.真核細胞核膜上的核孔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核的作用
D.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的場所也是細胞代謝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若干個)開展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研究,實驗開始時打開活塞開關,使水柱液面平齊,然后關閉.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容器 植物 光質(光照強度相同且適宜) 溫度(℃) 兩側水柱高度差(mL/8h) 
 1 天竺葵 紅 25 240 
 2 天竺葵 黃 25 30 
 3 紫羅蘭 紅 25 160 
 4 紫羅蘭 黃 25 20 
A.該實驗一共研究了三種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B.研究不同光質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響,可選擇容器1和2
C.容器3測得的植物凈光合作用速率相對值是20mL/h
D.容器1和3的結果不同,可能原因是葉肉細胞中葉綠體數(shù)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在某種結構或生理過程中發(fā)生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A-U、U-A、G-C、C-G,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生理過程形成的產物可能是mRNA
B.該生理過程可能發(fā)生在線粒體內
C.該生理過程不可能發(fā)生在分裂間期的S期
D.該生理過程一定是翻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以下是生物體內四種有機物的組成與功能關系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體內A是葡萄糖,E是淀粉
B.植物細胞中,F(xiàn)可能是纖維素
C.G具有多樣性的原因包括C的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不同
D.D在細胞內的有8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為某動物體內細胞分裂的一組圖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上述①、②、③細胞中染色體與DNA比例為1:2
B.細胞①、②、③、④產生的子細胞中均有同源染色體
C.上圖中表示有絲分裂的細胞及分裂的順序是③→②→①
D.④細胞的名稱是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研究者為了研究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過程,選用槍烏賊的神經組織進行實驗,處理及結果見下表.
實驗
組號
處理微電極刺激突觸前神經元測得動作電位(mV)室溫,0.5ms后測得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mV)
未加河豚毒素
(對照)
7575
浸潤在河
豚毒素中
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第Ⅰ組處理說明槍烏賊神經元興奮時,膜外比膜內電位低75mV.室溫下,微電極刺激突觸前神經元測得動作電位0.5ms后,才能測到突觸后神經元的動作電位,這被稱為“興奮的延遲”,延遲的原因之一是突觸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釋放神經遞質,該物質被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識別.
(2)已知河豚毒素對于突觸后膜識別信息分子的敏感性無影響,從Ⅱ、Ⅲ、Ⅳ組推斷,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的降低應該是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神經遞質數(shù)量減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對神經興奮的傳遞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開發(fā)藥物,可作bcd(選填選項前的符號).
a.降糖藥b.麻醉藥      c.鎮(zhèn)痛劑  d.抗肌肉痙攣劑
(4)研究者利用水母熒光蛋白標記突觸前神經元,直接觀察到突觸前膜先出現(xiàn)鈣離子內流,之后引發(fā)突觸小泡的定向移動.藥物BAPTA能迅速結合鈣離子,現(xiàn)將該藥物注入突觸小體內,若突觸前神經元的動作電位無改變,神經遞質釋放量減少,則說明鈣離子不影響突觸前神經元產生神經沖動,但對于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