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為麥芽糖,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質(zhì)為多肽.為研究酶之間的相互影響,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實驗中所涉及酶的化學本質(zhì)都是蛋白質(zhì)),請分析回答:
加入的物質(zhì)試管號1234
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淀粉溶液2mL2mL2mL2mL
淀粉酶溶液2mL2mL//
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4mL4mL
蒸餾水//
碘液適量/適量/
雙縮脲試劑/適量/適量
預期顏色變化不變藍①紫色
注釋:“/”表示不加相應物質(zhì)
(1)該實驗預期產(chǎn)生①顏色變化的原因是:
 
;請簡述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
(2)②處預期的顏色變化是
 
,理由是
 

(3)實驗過程中,④處均要加入蒸餾水,其目的是
 
考點:酶的特性,檢測蛋白質(zhì)的實驗
專題:
分析:分析實驗是運用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進行分析,因此可以將試管1和3歸為一組對照實驗,實驗自變量為是否加蛋白酶;試管2和4可歸為一組對照實驗,實驗自變量亦為是否加蛋白酶.
實驗中用了兩種試劑:碘液遇淀粉變藍,可以檢測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雙縮脲試劑遇蛋白質(zhì)產(chǎn)生紫色反應,檢測蛋白質(zhì)是否被水解.
解答: 解:(1)由表格信息知,2試管中加入淀粉和淀粉酶溶溶液,淀粉酶對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其本身性質(zhì)不發(fā)生改變,淀粉酶的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呈現(xiàn)紫色反應;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方法是;向試管中注入雙縮脲試劑A液1 mL,搖勻,再向試管中注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搖勻,最后觀察試管內(nèi)的顏色變化.
(2)試管3中同時加入了淀粉酶和蛋白酶,由于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就是蛋白質(zhì),因此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沒有被水解,因此淀粉遇碘變藍,即②處預期的顏色變化為藍色.
(3)在對照實驗中,要遵循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即無關變量要保持相同且適宜,因此為了保證各試管中液體的體積相同,防止液體體積的差異影響對顏色的觀察,在實驗過程中,④還要分別加入2mL的蒸餾水.
故答案為:
(1)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紫色反應    先向試管中注入雙縮脲試劑A液1 mL,搖勻,再向試管中注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搖勻,最后觀察試管內(nèi)的顏色變化(2)藍色 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沒有被水解
(3)2 mL   保證各試管中液體的體積相同,防止液體體積的差異影響對顏色的觀察
點評:本題考查了有關酶專一性的相關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實驗表格的能力和實驗探究的能力,難度適中.考生在做此類題型是注意運用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進行分析,并能夠識記實驗的原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一個鼠群遷入一新環(huán)境后的種群生長曲線,食物最可能成為老鼠增殖的限制性因素區(qū)間是(  )
A、EF段B、DE段
C、BD段D、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兩個學生在研究溫度對兩種天然酶(能催化同一種反應)的作用后繪制了如下數(shù)據(jù)圖.觀察他們的數(shù)據(jù)圖,回答問題:

(1)酶B達到最大活性的溫度,及兩種酶催化的反應速率相等的溫度分別是
 

(2)可能來自于熱泉中的細菌體內(nèi)的酶是
 
,理由是
 

(3)在0~40℃的溫度范圍內(nèi),隨溫度的升高,酶A的活性
 

(4)如果先將酶B置于100℃的溫度下,然后逐漸降低溫度,反應速率的變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進行胚芽鞘向光性實驗的示意圖.將種植在同一條件下,同一時期的燕麥幼苗分別進行如下處理:A處于自然條件下;B切去胚芽鞘尖端;C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黑紙罩;D在胚芽稍尖端以下套上黑紙筒.然后從暗處取出一起放至窗臺,使光線從單側照射,試分析:
(1)圖中不生長的是
 
,生長但不彎曲的是
 
,生長且向右彎曲的是
 

(2)據(jù)此實驗推測,胚芽鞘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3)單側光對生長素的作用是
 

(4)生長素類似物還可以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如
 
(任寫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1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wǎng)簡圖;圖2所示為;~塘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局部的能量流動圖解,圖中字母代表相應能量.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1中麻雀與蝗蟲的種間關系是
 

(2)若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全部遷走,則草的多樣性會
 
.鷹和野兔雖為捕食關系,但二者卻在草原上長期共存,不斷發(fā)展,這種現(xiàn)象叫做
 

(3)圖2中表示桑樹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是
 
(字母作答),表示蠶絲中所含的能量來自蠶中的
 
(字母作答),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字母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甲-丁表示某二倍體高等動物體內(nèi)不同器官中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四個細胞,圖戊是與有絲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丁中一定是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
 
(填代號).圖甲含有
 
條染色體.
(2)若圖戊的縱坐標表示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①孟德爾遺傳定律可發(fā)生于
 
 
中(從甲、乙、丙、丁和戊中的ab、bc、cd、de中選);②c→d形成的原因是
 

(3)細胞周期是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艾滋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HIV侵入人體后,破壞B細胞,使人體免疫能力幾乎全部喪失
B、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體感染或癌癥
C、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D、HIV剛侵入人體后,免疫系統(tǒng)可以摧毀大多數(shù)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最能表明細胞間功能差異的是(  )
A、細胞體積的大小
B、細胞核的大小
C、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D、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物膜分子結構模型的探究歷經(jīng)了100多年的時間,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這期間,無數(shù)科學家積極投身該項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進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9世紀末,歐文頓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最終推測膜上含有蛋白質(zhì)
B、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抽提出蛙紅細胞內(nèi)所有脂質(zhì),最終確定膜上的磷脂為雙層
C、1959年,羅伯特森獲得細胞膜“暗-亮-暗”的電鏡照片,認為蛋白質(zhì)分布于膜兩側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認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質(zhì)都是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