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ADP生成ATP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不能來自于( 。
A.光能B.葡萄糖中的化學能
C.ATP中的化學能D.丙酮酸中的化學能

分析 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量來源,對于動物細胞來說,合成ATP的能量可以來自呼吸作用,對植物細胞來說,來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解答 解:A、植物光合作用合成ATP的能量來自于光能,A錯誤;
B、動植物呼吸作用合成的ATP來自于葡萄糖等氧化分解釋放的化學能,B錯誤;
C、ADP生成ATP的能量不能來自于ATP,C正確;
D、丙酮酸氧化分解釋放的化學能可用于合成ATP,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脂肪是生物體中良好的儲能物質(zhì),糖類是生物體中主要的能源物質(zhì),ATP是生物體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根本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TP中含有三個高能磷酸鍵
B.無氧呼吸各階段都有ATP生成
C.單糖合成二糖的過程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
D.細胞中ATP與ADP的相互轉(zhuǎn)化是動態(tài)平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仲元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文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癌癥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不當?shù)娘嬍硶黾影┌Y發(fā)生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為預防癌癥的發(fā)生,應盡量避免攝入( )

A.綠色蔬菜 B.新鮮水果 C.食用菌 D.發(fā)霉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為四組植物材料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結(jié)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四組植物材料可以來自于同一植物個體
B.視野中不同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不相等
C.如果僅從細胞分裂周期來看,四組材料中D組作為實驗材料最適合
D.觀察過程中如果利用藥物抑制DNA合成,所有細胞將停留在分裂間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現(xiàn)有兩種細胞的特征如表.從表中給出的特征分析,正確的是( 。
特征細胞Ⅰ細胞Ⅱ
細胞壁
核糖體
細胞核
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細胞呼吸
A.細胞Ⅰ是原核細胞,可能是大腸桿菌細胞
B.細胞Ⅱ是真核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
C.細胞Ⅱ在化石記錄中出現(xiàn)的時間比細胞Ⅰ要晚
D.兩種細胞的細胞壁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流動的正確途徑是(  )
A.葉綠素→陽光→氫和氧B.陽光→葉綠素→ADP→(CH2O)
C.葉綠素→陽光→ADP→C5D.陽光→葉綠素→ATP→(C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淋巴細胞受某種抗原刺激后所產(chǎn)生的抗體( 。
A.其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B.起非特異性免疫作用
C.是針對各種抗原的D.不能在體內(nèi)存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將某細菌的基因A導入大腸桿菌內(nèi),制備“工程菌”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獲得A有兩條途徑:一是以A的mRNA為模板,在逆轉(zhuǎn)錄酶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補的單鏈DNA,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雙鏈DNA,從而獲得所需目的基因;二是根據(jù)目標蛋白質(zhì)的序列,推測出相應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推測其DNA的序列,再通過化學方法合成所需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術擴增DNA時,需要在反應體系中添加的有機物質(zhì)有引物、4種脫氧核苷酸、三磷酸腺苷和耐熱性的DNA聚合酶,擴增過程可以在PCR擴增儀中完成模板DNA.PCR技術的原理是DNA雙鏈復制.
(3)由A和載體B拼接形成C的過程通常稱為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處理D,其目的是使其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使大腸桿菌更容易吸收重組DNA分子.
(5)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采用技術,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DNA分子雜交,則采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將蘇云金桿菌Bt蛋白的基因?qū)朊藁毎校色@得抗棉鈴蟲的轉(zhuǎn)基因棉,其過程如下圖所示(注:農(nóng)桿菌中Ti質(zhì)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轉(zhuǎn)移到植物細胞中).

(1)過程①需用同種限制酶對含Bt基因的DNA和Ti質(zhì)粒進行酶切.過程②應使用選擇培養(yǎng)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含重組質(zhì)粒的農(nóng)桿菌.
(2)過程③中將棉花細胞與農(nóng)桿菌混合后共同培養(yǎng),旨在讓T-DNA進入棉花細胞;除盡農(nóng)桿菌后,還須轉(zhuǎn)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培養(yǎng),目的是篩選獲得含T-DNA片段的植物細胞.
(3)若過程④僅獲得大量的芽,則應在培養(yǎng)基中增加一定量的生長素以獲得根;部分接種在無激素培養(yǎng)基上的芽也能長根,原因是頂芽合成的生長素向基部運輸,促進根的分化.
(4)過程③④⑤運用了細胞工程中的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該技術的理論依據(jù)是細胞的全能性;在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關鍵步驟是利用含有一定營養(yǎng)和激素的培養(yǎng)基誘導植物細胞進行脫分化和再分化.
(5)檢驗轉(zhuǎn)基因棉的抗蟲性狀,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鈴蟲(或答抗蟲接種實驗).種植轉(zhuǎn)基因抗蟲棉能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以減輕環(huán)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