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1號向光彎曲生長;2號既不生長,也不彎曲;3號、4號和5號直立生長;6號向右彎曲生長.1、3號單一變量是單側光,兩組對比說明幼苗向光性是單側光引起的;1、2號單一變量是否切去尖端,所以兩者對照說明玉米向光彎曲與玉米幼苗尖端有關;1、4號單一變量是否讓尖端感光,兩者對照說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5、6號對照可說明玉米幼苗彎曲生長與生長素玉米幼苗胚芽鞘左右兩側分布不均勻有關.
解答 解:(二)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中的玉米幼苗彎向光源生長;圖2中的玉米幼苗由于沒有尖端,不能合成生長素,所以不生長;圖3中的玉米幼苗在黑暗中能直立生長;圖4中的玉米幼苗尖端被錫箔小帽套住,不能感知單側光,所以能直立生長;圖5中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中央,生長素分布均勻,所以能直立生長;圖6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去掉尖端的玉米幼苗左側,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所以向右彎曲生長.
(三)生物實驗的原則之一是對照原則.因此:
(1)根據(jù)1號和3號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是由單側光照射引起的.
(2)根據(jù)1號和2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長與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與否有關.
(3)根據(jù)1號和4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據(jù)5號和6號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只能說明玉米幼苗發(fā)生彎曲生長與生長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兩側分布不均勻有關.
故答案為:
(二)3、4、5 2
(三)
(1)單側光照射
(2)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與否
(3)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玉米幼苗發(fā)生彎曲生長與生長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兩側分布不均勻有關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植物向光性與植物生長素關系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識圖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⑤⑥⑦⑧ | B. | ②③⑤⑥⑦ | C. | ①②③⑤⑥ | D. | ②③⑤⑥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可觀察到4種色素 | B. | 葉綠體在細胞內是流動的 | ||
C. | 葉綠體在細胞內是均勻分布的 | D. | 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不含線粒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光照強度占普通光照的百分比(%) | 開始時CO2濃度(%) | 12小時后 CO2濃度(%) |
1 | 0 | 0.35 | 0.368 |
2 | 10 | 0.35 | 0.342 |
3 | 20 | 0.35 | 0.306 |
4 | 40 | 0.35 | 0.289 |
5 | 60 | 0.35 | 0.282 |
6 | 80 | 0.35 | 0.280 |
7 | 95 | 0.35 | 0.27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工種子的胚乳中含有胚狀體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還可以添加農藥和植物激素 | |
B. | 人工種子可以工業(yè)化生產,播種人工種子可節(jié)省大量糧食 | |
C. | 人工種子的胚狀體還未分化出胚芽、胚軸和胚根等結構 | |
D. | 人工種子克服了有些作物品種繁殖能力差、結子困難或發(fā)芽率低等問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遺傳學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測交、雜交、正反交及回交等方法都能用來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 |
B. | 紅花親本與白花親本雜交的F1全為紅花的實驗,不能支持孟德爾的遺傳方式,但能否定融合遺傳方式 | |
C. | 基因型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現(xiàn)型與親本不相同的概率為$\frac{9}{16}$ | |
D. | 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都表現(xiàn)紅眼,這些雌雄果蠅交配產生的后代中,紅眼雄果蠅占$\frac{1}{4}$,白眼雄果蠅占$\frac{1}{4}$,紅眼雌果蠅占$\frac{1}{2}$,由此可見,果蠅的眼色和性別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