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實際生產(chǎn)中,農(nóng)戶常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除去與單子葉農(nóng)作物混生的雙子葉雜草.左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影響,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的原理是: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2)圖中代表單子葉農(nóng)作物的曲線是②(填序號).
(3)所用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在圖中D左右(字母ABCDE中任選一個表示).
(4)當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在B~C段時,其對曲線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進.
(5)在進行插條繁殖時,如果在枝條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長的芽或幼葉,扦插枝條就容易生根,這是因為芽和幼葉能產(chǎn)生生長素,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6)如圖一為桃樹,二為龍爪槐,請回答龍爪槐頂芽產(chǎn)生的生長素的運輸方向(答A→B或B→A):龍爪槐B→A.
(7)剛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種到土壤里不能發(fā)芽,其原因是塊莖中含有較多的脫落酸使其進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發(fā)芽,可用赤霉素 處理.

分析 生長素生理作用: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fā)育;特點: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的原理是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雙子葉植物比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敏感.圖中曲線①在濃度低時促進作用明顯,而曲線②在濃度高時促進作用明顯,所以代表單子葉作物的是曲線②,代表雙子葉雜草的是曲線①.所用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在D左右,此時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對雙子葉雜草起抑制作用,但對單子葉作物起促進作用.圖二中,B是形態(tài)學上端,A是形態(tài)學下端.

解答 解:(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雙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不同植物器官、不同種類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器官中根的敏感性最強,雙子葉雜草的敏感性比單子葉農(nóng)作物強.
(2)圖中曲線①在濃度低時促進作用明顯,而曲線②在濃度高時促進作用明顯,所以代表單子葉作物的是曲線②,代表雙子葉雜草的是曲線①.
(3)由于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為D時,對單子葉作物的促進作用明顯,但對雙子葉雜草卻起抑制作用.
(4)當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在B時,其對曲線①和曲線②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都是促進作用.
(5)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促進插枝生根、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
(6)生長素的運輸是一種極性運輸,只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所以桃樹中生長素的運輸是從A→B,龍爪槐是從B→A.
(7)剛收獲的馬鈴薯含有較多的脫落酸,要解除脫落酸對種子的休眠作用,要用到赤霉素.
故答案為:
(1)兩重性    
(2)②
(3)D   
(4)促進
(5)芽和幼葉能產(chǎn)生生長素,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6)B→A    
(7)赤霉素

點評 本題考查生長素生理作用及其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長素及類似物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不同的組織器官或植物對生長素敏感程度不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某生物體各細胞分裂示意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①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B.圖②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細胞內(nèi)有2對姐妹染色單體
C.圖③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恒定,為8條
D.四幅圖可排序為①③②④,出現(xiàn)在該動物體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面為動物機體的細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①過程表明細胞識別的特異性,是通過生物膜之間直接接觸方式進行信息傳遞的
B.機體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屬于細胞凋亡
C.②過程中凋亡細胞被吞噬,表明細胞凋亡是細胞的被動死亡過程
D.凋亡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合成能力下降、酶的活性也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2014年8月3日,云南魯?shù)榘l(fā)生了6.5級地震,大片房屋崩塌,傷者掩埋在土石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因長時間未進水,傷者處于脫水狀態(tài),血漿滲透壓過低
B.在移開重物前,應先為傷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
C.剛獲救時,傷者體內(nèi)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減少
D.人體組織受到長時間的擠壓時,會產(chǎn)生毒素并破壞人體穩(wěn)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人們常用DNA進行親子鑒定.其原理是:從被測試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將DNA樣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進凝膠內(nèi),用電泳推動DNA小片段分離,再使用特別的DNA“探針”去尋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針”與相應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別的染料在X光下,便會顯示由DNA探針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條碼.被測試者這種肉眼可見的條碼很特別,一半與母親的吻合,一半與父親的吻合.反復幾次過程,每一種探針用于尋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獨特的條碼,用幾組不同的探針,可得到超過99.9%的父系分辨率.請問,DNA“探針”是指( 。
A.某一個完整的目的基因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與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雙鏈DNAD.與目的基因互補的特定單鏈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進行生物工程設計時,下表各組所選擇的實驗材料與實驗目的配置正確的( 。
組別實驗目的實驗材料材料特點
1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減 I期卵母細胞細胞大,細胞質(zhì)能有效調(diào)控核發(fā)育
2體細胞誘變育種胚狀體細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強,易誘發(fā)突變
3植物體細胞雜交培育新品種花粉粒易于獲取,易于培養(yǎng)
4燒傷患者皮膚細胞移植自體皮膚生發(fā)層細胞分裂能力強,且不會引起免疫排斥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卵細胞和精子形成過程中的不同點是( 。
A.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B.細胞質(zhì)是否均等分配
C.染色體著絲點分裂D.染色體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酶提供使反應開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和葉綠體基質(zhì)中
C.低溫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為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
D.酶的形成都要經(jīng)過核糖體的合成,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高爾基體的加工等幾個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確認在一些國產(chǎn)泡菜中發(fā)現(xiàn)寄生蟲卵后,國內(nèi)的泡菜企業(yè)非常緊張.有問題的泡菜企業(yè)的產(chǎn)品在各大商場紛紛下架,對外銷售基本已經(jīng)中斷.
泡菜制作流程:選料→清洗→切塊→鹽漬→漂洗→腌制→分裝→封罐、滅菌.
(1)泡菜在發(fā)酵期間,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2)根據(jù)微生物的活動情況和發(fā)酵產(chǎn)物積累量,可以將泡菜發(fā)酵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發(fā)酵初期指蔬菜剛入壇時,此時較為活躍的微生物是大腸桿菌和酵母菌,發(fā)酵過程中有較多氣泡產(chǎn)生,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CO2.發(fā)酵中期壇內(nèi)缺氧狀態(tài)形成,乳酸菌開始活躍.發(fā)酵后期由于發(fā)酵產(chǎn)物的大量積累,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
(3)下表是不同食鹽濃度的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與發(fā)酵天數(shù)的關系圖:
從上表可以看出影響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因素包括食鹽濃度和發(fā)酵天數(shù),通過分析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①泡菜在發(fā)酵初期,其亞硝酸鹽含量一直上升,在發(fā)酵到第5d或第7d時,其亞硝酸鹽含量會達到一個最高值.
②不同的食鹽濃度會影響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或過低的食鹽濃度對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③泡菜要在發(fā)酵時間達到11天以后食用才比較適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