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如圖是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質變化示意簡圖,其中a、b表示物質,①~④表示生理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有光的條件下,b進入細胞后,在葉綠體基質中發(fā)生反應;①過程產生的[H]的作用是還原C3
(2)在物質變化的同時,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圖中生理過程中能產生ATP的是①③④(用圖中數(shù)字表示).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共同途徑是③(用圖中數(shù)字表示).
(4)白天若突然中斷b的供應,過程②中的物質C5會隨之增加.
(5)美國科學家卡爾文采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出②過程中碳元素的轉移途徑,該轉移途徑可為CO2-C3-(CH2O).

分析 分析題圖: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應,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應,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階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a表示氧氣,b二氧化碳,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1)分析題圖已知b是二氧化碳,進入細胞后在葉綠體基質中參與暗反應;①過程是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產生的[H]用于暗反應還原C3
(2)圖中能產生ATP的是: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應,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階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共同途徑是③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丙酮酸和還原氫.
(4)白天若突然中斷二氧化碳的供應,過程②暗反應中C5會隨之增加.
(5)暗反應中碳原子的轉移途徑為CO2-C3-(CH2O).
故答案為:
(1)葉綠體基質;  還原C3
(2)①③④
(3)③
(4)C5
(5)CO2-C3-(CH2O)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和物質變化相關內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人體皮膚表層包括三類菌群,有常住菌群、過路菌群、共生菌群,其中的有益菌群對人體有保護功能.但某些人喜歡用添加了廣譜抗菌素的香皂,研究表明,這些人皮膚上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密度不降反增.丙酸桿菌是人體皮脂腺中最常見的親脂性細菌,當皮脂腺過度分泌,且皮脂外排不暢時,該細菌便趁機繁殖,引發(fā)痤瘡.分析上述資料,敘述錯誤的是( �。�
A.丙酸桿菌的呼吸作用類型是無氧呼吸
B.皮膚及表面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的防御功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C.上述三個菌群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基本相同,在生態(tài)學上叫作競爭
D.該種香皂導致皮膚上有害細菌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抗菌素的不定向選擇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自然環(huán)境因火山爆發(fā)產生的火山灰的覆蓋而遭到破壞,若干年后在人為干預下,又恢復了盎然生機.圖1為某種群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λ值為該種群當年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圖2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該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后到恢復盎然生機屬于原生演替.
(2)圖1曲線所示在a點之前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wěn)定型.在a~d時間段中種群數(shù)量最多的是在d點,該時間段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曲線呈S型,種群增長率在bc段最大.e點種群數(shù)量比d點小.曲線中d~e段變化表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它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jié).
(3)根據(jù)圖2所示的能量流動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
A.W1=D1+D2
B.初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為 (A2+B2+C2
C.由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2D1.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A1+B1+C1+A2+B2+C2+D2
(4)若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為R,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為N,則該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可表示為N+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下列為常見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科學家依據(jù)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屬于原核細胞的是A、B(填標號).
(2)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B、C(填標號),A、B所示細胞都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圖中能表示生命系統(tǒng)個體層次的是A、B(填標號).
(4)上述細胞具有染色質的是C、D,遺傳物質是DNA的是A、B、C、D.(填標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觀測不同光照條件下生長的柑橘,結果見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光照強度葉色平均葉面積
(cm2
氣孔密度
(個•mm-2
凈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淺綠13.6(100%)826(100%)4.33(100%)
20.3(149%)768(93%)4.17(96%)
深綠28.4(209%)752(91%)3.87(89%)
(注:括號內的百分數(shù)以強光照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考)
(1)植物捕獲光能的場所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CO2以自由擴散方式進入葉綠體后,與C5(五碳化合物)結合而被固定,固定產物的∥還原需要光反應提供的[H](或NADPH)和ATP.
(2)與弱光下相比,強光下柑橘平均每片葉的氣孔總數(shù)較少,單位時間內平均每片葉CO2吸收量較少.
(3)在弱光下,柑橘通過增加葉面積和提高葉綠素含量來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適應弱光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為驗證生長素和赤霉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同學將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1h,然后分別轉入5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時以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作對照,在23℃的條件下培養(yǎng)24h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實驗重復5次,結果取平均值,并繪制成如圖.請回答:
(1)生長素和赤霉素是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一類化合物;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未成熟(未成熟的/成熟的/萌發(fā)的)種子、幼根和幼芽.
(2)某同學將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內源植物激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要得到5種濃度的溶液,應將生長素和赤霉素溶解于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中.
(3)該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分析實驗結果時發(fā)現(xiàn),濃度為0.1mg/L的赤霉素實驗所進行的5次實驗中,有一次的結果與其它4次有明顯差異,從而導致該濃度下的平均值偏差較大.你認為在做原始記錄時,對該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不應該(應該/不應該)舍棄.本次實驗結果不能(能/不能)體現(xiàn)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DNA分子的一條鏈中C+TG+A=1.25,那么其互補鏈中其比例應是( �。�
A.0.4B.0.8C.1.25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設控制某種含a條肽鏈的蛋白質合成的基因有X個堿基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Y,則該蛋白質的分子量約為( �。�
A.23XY-6X+18aB.13XY-6XC.X3-a)•18D.X3•Y-(X3-a)•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高等哺乳動物受精與胚胎發(fā)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絕大多數(shù)精卵細胞的識別具有物種特異性
B.卵裂細胞的體積隨分裂次數(shù)的增加而不斷增大
C.囊胚的滋養(yǎng)層細胞具有發(fā)育全能性
D.原腸胚是細胞開始分化并形成內外兩個胚層的球狀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