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 。
A.基因突變B.生殖隔離
C.地理隔離D.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分析 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

解答 解:A、產(chǎn)生基因突變會形成進化的原材料,但不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A錯誤;
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即標志著形成了新物種,B正確;
C、地理隔離造成了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C錯誤;
D、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而不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在新物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對新物種形成標志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邢臺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別浸入某種植物細胞,觀察質壁分離現(xiàn)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據(jù)此,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細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區(qū)的細胞

B.AB段曲線表明細胞液濃度在逐漸增大

C.BC段表明該細胞開始因失水過多而逐漸死亡

D.用一定濃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10月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細胞結構及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效應T細胞能裂解靶細胞但一般不能直接清除靶細胞中抗原

B.漿細胞與效應T細胞的細胞核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異性

C.記憶B細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

D.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參與特異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光合作用的光反應中,進行“ADP+Pi+能量→ATP”反應的場所是( 。
A.類囊體膜B.細胞質基質C.葉綠體外膜D.葉綠體內(nèi)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生物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B.用物理因素誘變處理可提高突變率
C.誘變育種和雜交育種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D.誘變獲得的突變體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xiàn)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chǎn)生F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F1產(chǎn)生4個配子,比例為1:1:1:1
B.F1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結合方式共9種,產(chǎn)生的后代表現(xiàn)型有4種
C.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chǎn)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自由組合
D.F1產(chǎn)生的精子中,基因型為YR和基因型為yr的比例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是某種遺傳病的調(diào)查結果,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則7患病的概率是$\frac{1}{2}$
B.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則1、3均為雜合子
C.該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D.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則7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種植馬鈴薯的土壤中,蠐螬取食馬鈴薯塊莖,食蟲虻幼蟲取食蠐螬,綠僵菌寄生于蠐螬體內(nèi).請回答:
(1)綠僵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中屬于消費者,它對蠐螬的識別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功能.
(2)食蟲虻種群與蠐螬種群之間存在(負)反饋調(diào)節(jié),有利于維持馬鈴薯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對穩(wěn)定.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3)研究人員從一塊馬鈴薯田(忽略害蟲取食及枯枝敗葉)中收獲馬鈴薯植株共5000Kg,通過化學成分分析計算出總含碳量為240Kg(已知,1Kg葡萄萄儲存1.6×104KJ能量),則理論上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馬鈴薯種群儲存(填“輸入馬鈴薯種群”、“馬鈴薯種群儲存”或“馬鈴薯種群散失)的能量有9.6×106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細胞內(nèi)的生物大分子都( 。
A.由C、H、O、N元素組成B.有催化作用
C.以碳鏈為基本骨架D.可攜帶遺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