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09年江蘇高考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常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經(jīng)過處理后發(fā)現(xiàn)一株某種性狀變異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兩種表現(xiàn)型,說明這種變異為 突變。
(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 ,某一性狀出現(xiàn)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 。
(3)EMS誘導水稻細胞的DNA發(fā)生變化,而染色體的 不變。
(4)經(jīng)EMS誘變處理后表現(xiàn)型優(yōu)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攜帶有害基因,為了確定是否攜帶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 。
(5)誘變選育出的變異水稻植株還可通過PCR方法進行檢測,通常該植株根、莖和葉都可作為檢測材料,這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09-2010學年上學期高二生物(選修)期末模擬試卷 題型:綜合題
(12分)為了解基因結構,通常選取一特定長度的線性DNA分子,先用一種限制酶切割,通過電泳技術將單酶水解片段分離,計算相對大;然后再用另一種酶對單酶水解片段進行降解,分析片斷大小。下表是某小組進行的相關實驗。
已知一線性DNA序列共有5000bp(bp為堿基對) | 第一步水解 | 產(chǎn)物 (單位bp) | 第二步水解 | 產(chǎn)物 (單位bp) |
A酶切割 | 2100 | 將第一步水解產(chǎn)物分離后,分別用B酶切割 | 1900 200 | |
1400 | 800 600 | |||
1000 | 1000 | |||
500 | 500 | |||
B酶切割 | 2500 | 將第一步水解產(chǎn)物分離后,分別用A酶切割 | 1900 600 | |
1300 | 800 500 | |||
1200 | 1000 200 | |||
經(jīng)A酶和B酶同時切割 | 1900 1000 800 600 500 200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09-2010學年上學期高二生物(選修)期末模擬試卷 題型:
下圖1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I、II、III代表三個營養(yǎng)級,能量單位為百萬千焦);圖2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相關內容模式圖。據(jù)圖回答:
(1)圖1數(shù)據(jù)正確,但是有一箭頭方向錯誤,請指出并改正: 。
(2)圖1中未標記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應為 百萬千焦(結果保留1位小數(shù))。
(3)圖2若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C可表示 。
(4)圖2若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C可表示 。
(5)若使圖2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wǎng),則應去掉 的箭頭;其中共有 條食物鏈。
(6)圖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wǎng)、能量流動和碳循環(huán)三種情況,合理性的解釋為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09-2010學年上學期高二生物(選修)期末模擬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東莞市松山湖是一個包括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次生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區(qū)域。某研究機構對松山湖地區(qū)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調研活動,請回答調研中的有關問題。
(1)對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灘涂沙土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常用 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原因是許多土壤小動物 。
(2)在以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為因素影響最大的是 。次生林群落中的物種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這種分層現(xiàn)象提高了群落利用
的能力。
(3)下圖1表示次生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甲、乙、丙、丁4個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則該條食物鏈是 ;甲種群在c處的年齡組成類型是 。
(4)研究人員調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類群,并繪制出碳循環(huán)圖解(如圖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上看,F(xiàn)代表 ,從食物鏈的角度看,圖中共包含了 個營養(yǎng)級,以藻類植物為食的小型浮游動物處在 (以圖中字母回答)環(huán)節(jié)。
(5)次生林中落葉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其分解的原因可能是 ,倘若要你設計實驗證明是哪一種因素起作用,則需要采用 實驗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09-2010學年上學期高二生物(選修)期末模擬試卷 題型:綜合題
(8分)轉基因抗蟲棉對于減少農(nóng)藥用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請回答:
(1)由導入目的基因的棉花細胞培養(yǎng)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術,該技術的核心是
和 。
(2)轉基因抗蟲棉能有效地殺死害蟲,從而降低該種害蟲的_ _;此外,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種群中的雄性個體,破壞其正常的_ _,從而降低種群的出生率。
(3)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和是否翻譯成蛋白質,采用的技術手段分別是
和 ,除了分子檢測外,還需要進行 的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東北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每空2分,共8分)夏季晴朗無云的某天,一株番茄光合作用強度變化曲線如右圖。請回答問題:
(1)該株番茄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是_________(填字母)。
(2)在12:00左右出現(xiàn)光合作用強度“低谷”。此時,B、C兩點中,_________點的葉肉細胞之間的CO2濃度相對較高,_________點的葉綠體中C3化合物的含量相對較大。
(3)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其他環(huán)境因子相對穩(wěn)定時,番茄根系部位土壤相對缺水是導致氣孔關閉的主要因素。請據(jù)此推測圖中C、D兩個點中,_________點的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濃度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東北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每空2分,共8分)下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O2濃度下的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請回答問題:
(1)在O2濃度為b%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們在進行果實和種子儲藏時,應選取的_______點(填“P”或“Q”)所對應的O2濃度。
(3)當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釋放CO2的量相等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約相當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
(4)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東北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共10分)已知2H2O2=2H2O + O2↑,可以通過觀察反應過程中O2的生成速率(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率)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率。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填寫完整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
(1)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 FeCl3溶液、0.01%過氧化氫酶溶液,恒溫水浴鍋、試管。
(2)實驗步驟:
①取__(1分)支試管各加入等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
②分別向上述試管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觀察各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的快慢。
(3)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氣泡的釋放速率從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率最快的是加入________的試管(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東北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每空1分,共8分)下圖A、圖B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圖C表示有絲分裂中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變化。請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1)圖A為________(填“植物”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________期圖,圖中“1”所示的結構為________________。
(2)圖A所示細胞中共有______條染色體,______個DNA分子;圖B所示細胞中共有______條姐妹染色單體。
(3)處于圖C中B→C段的是________(填“圖A”或“圖B”或“圖A和圖B”)所示細胞;完成圖C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________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東北師大附中2009—2010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每空1分,共6分)將三株小麥幼苗分別培養(yǎng)在相同的培養(yǎng)液中,開始時測得它們吸水和吸收K+情況基本相同。隨后,對三株幼苗進行處理,過一段時間后,測得結果(如下表)。請仔細閱讀下表,并回答問題:
小麥幼苗 | 處理方式 | 處理后吸水量變化 | 吸收K+量變化 |
a | —— | 不變 | 不變 |
b | 注射呼吸抑制劑 | 不變 | 減少 |
c | 培養(yǎng)液中增加K+肥 | 減少 | 幾乎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