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將小砝碼置于桌面上的薄紙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將紙板迅速抽出,砝碼的移動很小,幾乎觀察不到,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慣性演示實驗.若砝碼的質量為m1=0.1kg,紙板的質量為m2=0.2kg,砝碼和紙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1,砝碼和桌面間及紙板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2=0.2.某次實驗時,紙板抽出后,砝碼剛好停在桌子邊緣,已知砝碼與紙板左端的距離d=0.08m,砝碼到桌子右端的距離l=0.12m,取g=10m/s2.求:
(1)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
(2)砝碼運動的時間;
(3)紙板所受拉力的大小.

分析 (1)根據(jù)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計算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
(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別求出砝碼加速運動和減速運動的加速度,根據(jù)位移速度關系求解最大速度,分解速度時間關系求解兩段時間,即可求解總時間;
(3)根據(jù)運動學計算公式求解紙板的加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拉力大�。�

解答 解:(1)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f=μ1m1g+μ2(m1+m2)g,
代入數(shù)據(jù)得:f=0.1×0.1×10+0.2(0.1+0.2)×10=0.7N;
(2)砝碼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_{1}=\frac{{μ}_{1}{m}_{1}g}{{m}_{1}}=1m/{s}^{2},
砝碼在桌子上減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_{2}=\frac{{μ}_{2}{m}_{1}g}{{m}_{2}}=2m/{s}^{2},
設砝碼最大速度為v,根據(jù)位移速度關系可得:\frac{{v}^{2}}{2{a}_{1}}+\frac{{v}^{2}}{2{a}_{2}}=l,
代入的數(shù)據(jù)解得:v=0.4m/s;
加速時間t1=\frac{v}{{a}_{1}}=\frac{0.4}{1}s=0.4s
減速時間:{t}_{2}=\frac{v}{{a}_{2}}=\frac{0.4}{2}s=0.2s,
所以砝碼運動的時間為:t=t1+t2=0.6s;
(3)設紙板的加速度為a,根據(jù)位移時間關系可得:
\frac{1}{2}a{t}_{1}^{2}-\frac{1}{2}{a}_{1}{t}_{1}^{2}=d,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m/s2
以紙板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1m1g-μ2(m1+m2)g=m2a,
代入的數(shù)據(jù)解得:F=1.1N.
答:(1)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0.7N;
(2)砝碼運動的時間為0.6s;
(3)紙板所受拉力的大小1.1N.

點評 對于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問題,關鍵是弄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和受力情況,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或運動學的計算公式求解加速度,再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解答;知道加速度是聯(lián)系靜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學生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和“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中,都使用了電火花計時器,并打出紙帶進行有關數(shù)據(jù)處理,已知所用交流電的頻率是50Hz.
(1)關于打點計時器的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C(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
A.實驗中需用秒表記下運動的時間
B.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電火花計時器
C.先接通電火花計時器電源,然后放開小車

(2)有一次實驗中某小組得到如圖甲所示的紙帶,并按照打點時間先后,依次選定了OABCDEF七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經過測量后計算得到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這個紙帶做的是加速(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電火花計時器打下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根據(jù)紙帶上可以計算得到加速度大小為2.00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2016年7月上旬,我國海軍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沼蚪M織演訓活動.假設某直升飛機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沿如圖所示虛線斜向下加速飛行,則空氣對直升飛機的作用力可能是( �。�
A.F1B.F2C.F3D.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在均勻長木板上的運動規(guī)律.

(1)在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打出一條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圖乙中所示的是每打5個點所取的計數(shù)點,x1=3.62cm,x4=5.12cm,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為0.50m/s2,第3個計數(shù)點與第2個計數(shù)點的距離(即x2)約為4.12cm.
(2)若用該實驗裝置“探究ɑ與F、M之間的關系”,要用鉤碼(質量用m表示)的重力表示小車所受的細線拉力,需滿足M>>m,滿足此條件做實驗時,得到一系列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對應數(shù)據(jù),畫出a-F關系圖象,如圖丙所示,若不計滑輪摩擦及紙帶阻力的影響,由圖象可知,實驗操作中不當之處為;小車的質量M=1kg;如果實驗時,在小車和鉤碼之間接一個不計質量的微型力傳感器用來測量拉力F,如圖丁所示,從理論上分析,該實驗圖線的斜率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為了驗證動能定理,在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所受合外力的條件下,在圖丁中1、3兩點間對小車用實驗驗證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mg({x}_{2}^{\;}+{x}_{3}^{\;})=\frac{M}{8{t}_{\;}^{2}}[({x}_{3}^{\;}+{x}_{4}^{\;})_{\;}^{2}-({x}_{1}^{\;}+{x}_{2}^{\;})_{\;}^{2}].(用題中所涉及數(shù)據(jù)的字母表示,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一小圓盤靜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邊與桌的AB邊重合.已知盤與桌布及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現(xiàn)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將桌布抽離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邊.若圓盤最后未從桌面掉下,則加速度a滿足的條件是(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
A.a≥μgB.a≥\frac{3}{2}μgC.a≥2μgD.a≥3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如圖所示,一足夠長的光滑斜面AB的傾角為θ=30°,與水平面BC連接,質量m=2kg的物體置于水平面上的D點,D點距B點d=7m,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當物體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8N作用t=2s后撤去該力,不考慮物體經過B點時的磁撞損失,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撤去拉力F時物體的速度大�。�
(2)物體從D點出發(fā)到第二次經過B點所需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探究加速度和力、質量的關系.
甲同學在小車所受合外力不變時,改變小車的質量,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小車質量m/kg小車加速度a/(m/s2小車質量的倒數(shù)\frac{1}{m}/kg-1
10.200.785.00
20.400.382.50
30.600.251.67
40.800.201.25
51.000.161.00
a.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下圖的坐標系中描出相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點,并作出了 a-\frac{1}{m} 圖象如圖.
b.由a-\frac{1}{m} 圖象,可得出的結論為在物體受外力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c.小車受到的合力大約為0.15N.(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A、B兩個點電荷在真空中所產生電場的電場線(方向未標出)如圖所示.圖中C點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MN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垂線,D為中垂線上的一點,電場線的分布關于MN左右對稱.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這兩點電荷一定是等量異種電荷B.這兩點電荷一定等量同種電荷
C.C點的電勢比D點的電勢大D.C點的電場強度比D點的電場強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空間某區(qū)域豎直平面內存在電場,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電量為q,電性未知的小球在該電場中運動,小球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1,方向水平向右,運動至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2.若A、B兩點之間的高度差為h,則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
A.A、B兩點的電場強度和電勢大小關系為EA>EB、φA<φB
B.若v2>v1,則電場力不一定做正功
C.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frac{m}{2q}(v22-v12-2gh)
D.小球從A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的功為\frac{1}{2}mv22-\frac{1}{2}mv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