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實驗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確定不必要的步驟.
(2)根據(jù)動能定理得出合力做功與動能的表達式,結合圖線斜率的含義得出重力和阻力與斜率的關系,從而得出重錘和紙帶在下落過程中所受平均阻力與重錘所受重力的比值.
解答 解:(1)A、驗證機械能守恒,即驗證動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是否相等,質量可以約去,則不需測出重物和夾子的質量,故A不需要.
F、重物下落的時間由打點計時器可以得出,不需要秒表測出,故F不需要.
所以不需要的步驟為A和F.
(2)根據(jù)動能定理得:
mgh-fh=$\frac{1}{2}m{v}^{2}$,
則有:mg-f=$\frac{\frac{1}{2}m{v}^{2}}{h}$,
圖線Ⅰ斜率為:k1=$\frac{mgh}{h}=mg$,
圖線Ⅱ斜率為:k2=$\frac{\frac{1}{2}m{v}^{2}}{h}$,
知k1-f=k2,則阻力f=k1-k2.
所以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所受平均阻力與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為$\frac{{k}_{1}-{k}_{2}}{{k}_{1}}$.
故答案為:(1)A、F,(2)$\frac{{k}_{1}-{k}_{2}}{{k}_{1}}$.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實驗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知道圖線斜率的含義,結合動能定理分析求解,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實驗,說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 |
B. | 玻爾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成因 | |
C. | 卡文迪許利用扭秤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被譽為能“稱出地球質量的人” | |
D. | 盧瑟福通過研究天然放射性現(xiàn)象,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m<M 則Q物體一定被彈回 | |
B. | 若m>M 則Q物體不可能靜止 | |
C. | Q物體不可能繼續(xù)向前運動 | |
D. | 若相碰后兩物體分離,則之后它們不可能再相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三種光中,丙光的頻率最大 | |
B. | 乙光對應的截止頻率大于丙光對應的截止頻率 | |
C. | 乙光的波長大于甲光的波長 | |
D. | 甲光對應的飽和光電流大于丙光對應的飽和光電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了質子 | |
B. | 普朗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 | |
C. | 盧瑟福把量子理論引入原子模型 | |
D. | 玻爾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成功的解釋了氫原子光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將原子核A分解為原子核B、C一定釋放能量 | |
B. | 將原子核A分解為原子核D、E一定釋放能量 | |
C. | 將原子核D、E結合成原子核F一定釋放能量 | |
D. | 將原子核F、C結合成原子核B一定釋放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讓兩行星第三次相遇,需經過時間t=$\frac{2{T}_{1}{T}_{2}}{{T}_{2}-{T}_{1}}$ | |
B. | 若讓兩行星將第三次相遇,需經過時間t=$\frac{{T}_{1}{T}_{2}}{{T}_{2}-{T}_{1}}$ | |
C. | 若讓兩行星第一次相距最遠,需經過時間t=$\frac{T{{\;}_{1}T}_{2}}{2({T}_{2}-{T}_{1})}$ | |
D. | 若讓兩行星第一次相距最遠,需經過時間t=$\frac{{T}_{1}+{T}_{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燈泡a變亮,燈泡b變暗 | B. | 燈泡a變暗,燈泡b變亮 | ||
C. | 燈泡a、燈泡b都變亮 | D. | 燈泡a、燈泡b都變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