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1.如圖所示,傾角30°的光滑斜面上,輕質彈簧兩端連接著兩個質量均為m=1kg的物塊B和C,C緊靠著擋板P,B通過輕質細繩跨過光滑定滑輪與質量M=8kg的物塊A連接,細繩平行于斜面,A在外力作用下靜止在圓心角為60°、半徑R=2m的$\frac{1}{6}$的光滑圓弧軌道的頂端a處,此時繩子恰好拉直且無張力;圓弧軌道最低端b與粗糙水平軌道bc相切,bc與一個半徑r=0.2m的光滑圓軌道平滑連接.由靜止釋放A,當A滑至b時,C恰好離開擋板P,此時繩子斷裂.已知A與bc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彈簧的形變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細繩不可伸長.
(1)求彈簧的勁度系數;
(2)求物塊A滑至b處,繩子斷后瞬間,A對圓軌道的壓力大;
(3)為了讓物塊A能進入圓軌道且不脫軌,則bc間的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

分析 (1)根據A在a處和b處,ABC的受力和位置關系求得兩次彈簧形變量的關系和彈簧彈力,進而由胡克定律求得勁度系數;
(2)根據能量守恒求得A在b處的速度,然后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得A受到的支持力,即可由牛頓第三定律求得壓力;
(3)根據物塊A能進入圓軌道且不脫軌得到A可能到達的位置及速度,然后由機械能守恒得到A在c處的動能,即可根據動能定理求得bc距離.

解答 解:(1)A在a處時,繩子拉直無張力,彈簧壓縮,設壓縮量為x1,彈簧彈力為${F}_{1}=k{x}_{1}=mgsin30°=\frac{1}{2}mg$;
A在b處時,彈簧伸長,設伸長量為x2,那么,x1+x2=R=2m;又有當A滑至b時,C恰好離開擋板P,所以,彈簧彈力F2=kx2=mgsin30°=$\frac{1}{2}mg$;
所以,F1+F2=k(x1+x2)=2k(N),所以,$k=\frac{1}{2}mg(N/m)=5N/m$;
(2)A從a到b過程由,ABC及彈簧系統(tǒng)只有重力、彈簧彈力做功,且A在a處和b處,彈簧的形變量相同,故彈性勢能不變,彈簧彈力做功為零;那么,ABC及彈簧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設A在b處的速度為vb,那么,B的速度為A的速度在沿繩子方向的分速度,故B的速度${v}_{B}={v}_cos30°=\frac{\sqrt{3}}{2}{v}_$,則由動能定理可得:$Mg(R-Rcos60°)-mg({x}_{1}+{x}_{2})sin30°=\frac{1}{2}M{{v}_}^{2}$$+\frac{1}{2}m{{v}_{B}}^{2}$;
所以,vb=4m/s;
對物塊A滑至b處,繩子斷后瞬間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則有${F}_{N}-Mg=\frac{M{{v}_}^{2}}{R}$,所以,${F}_{N}=Mg+\frac{M{{v}_}^{2}}{R}=144N$;
故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塊A滑至b處,繩子斷后瞬間,A對圓軌道的壓力大小為144N;
(3)為了讓物塊A能進入圓軌道且不脫軌,那么,物塊A在圓軌道上可能達到的最高點h≤r或者h=2r;
那么,當h=2r時,對物體A在最高點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frac{Mv{′}^{2}}{r}≥Mg$;
A在圓軌道上運動,機械能守恒,所以,A在c處的動能${E}_{kc1}=\frac{1}{2}Mv{′}^{2}+2Mgr≥\frac{5}{2}Mgr=40J$;
當h≤r時,由機械能守恒可得A在c處的動能Ekc2=Mgh,所以,A在c處的動能為Ekc1≥40J或0≤Ekc2≤16J;
又有A在b處的動能${E}_{kb}=\frac{1}{2}M{{v}_}^{2}=64J$;
A從b到c運動過程,只有摩擦力做功,且摩擦力f=μMg=8N;故由動能定理可得:-fLbc=Ekc-Ekb;
所以,0≤Lab≤3m或6m≤Lbc≤8m;
答:(1)彈簧的勁度系數為5N/m;
(2)物塊A滑至b處,繩子斷后瞬間,A對圓軌道的壓力大小為144N;
(3)為了讓物塊A能進入圓軌道且不脫軌,則bc間的距離為0≤Lab≤3m或6m≤Lbc≤8m.

點評 經典力學問題一般先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運動過程做功情況,然后根據牛頓定律、動能定理及幾何關系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向上加速運動的火箭處于失重狀態(tài)
B.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C.物體慣性的大小與所受作用力大小有關
D.向心力使物體做圓周運動,說明向心力能夠改變物體的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在“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實驗中,將所有器材按要求安裝在如圖1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電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實驗中選用縫間距d=0.2mm的雙縫,像屏與雙縫之間的距離l=0.7m.

已知測量頭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用某單色光照射雙縫得到如圖2所示的干涉圖樣,分劃板在圖中A、B位置時的游標卡尺讀數分別如圖3、圖4所示,求得相鄰亮紋之間的間距△x=2.31mm.

(2)利用題目中的已知量和測量結果就可算出這種單色光的波長,其字母表達式為λ=$\frac{△x•d}{L}$(用題目中已知量和測量量的字母表示);帶入數據,可計算出λ=660nm.
(3)下列現象中能夠觀察到的有AC.
A.將濾光片由藍色的換成紅色的,干涉條紋間距變寬
B.將光源向雙縫移動一小段距離后,干涉條紋間距變寬
C.換一個兩縫間距較大的雙縫屏,干涉條紋間距變窄
D.去掉濾光片后,干涉現象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如圖甲所示,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1)圖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CDE.(填選項前的字母)
A.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B.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量m1、m2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2)經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距O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若碰撞結束時m2的動量為p2′,則p1′:p2′=11:2.9.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與p1′,則p1:p1′=14:11;實驗結果說明,碰撞前后總動量的比值$\frac{p_1}{p_1′+p_2′}$=1.01.
(3)有同學認為,在上述實驗中僅更換兩個小球的材質,其他條件不變,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增大.請你用(2)中已知的數據,分析和計算出被碰小球m2平拋運動射程ON的最大值為76.8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所示,實線為一帶電粒子(不計重力)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虛線為該電場的等勢線,帶電粒子的動能先減小后增加,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帶電粒子帶負電
B.帶電粒子可能由a運動到b再到c
C.帶電粒子在a點電勢能小于c點電勢能
D.帶電粒子在b點所受電場力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長L=0.4m的水平軌道BC左端與固定的光滑豎直圓軌道相切于B點,圓弧軌道的半徑R=0.45m,BC右端與一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在C點平滑連接,斜面頂端固定一輕質彈簧.一質量m=2kg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經水平軌道后滑上斜面并壓縮彈簧,第一次將彈簧壓縮至D點時滑塊速度減為0,此時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EP=1.4J,已知滑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滑塊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滑塊第一次經過圓軌道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2)光滑斜面軌道上CD的長度;
(3)滑塊在BC上停止運動時距C點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1速度達到v,再經過時間t2,由速度v增大到3v.在t1和t2兩段時間內,外力F對物體做功之比為(  )
A.1:8B.1:5C.1:3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同向勻速行駛的轎車和貨車,其速度大小分別為v1=30m/s,v2=15m/s,轎車在與貨車距離s0=37.5m時轎車司機才發(fā)現前方有貨車,此時轎車立即剎車,貨車仍以原速度勻速行駛,若轎車恰好不撞到貨車,兩車可視為質點.求轎車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光滑絕緣的水平面上M、N兩點各放一帶電荷量分別為+q和+2q的完全相同的剛性金屬球A和B,給A和B以大小相等的初動能E0(此時初動量的大小均為p0),使其相向運動一段距離后發(fā)生彈性正碰,碰后返回M、N兩點的動能分別為E1和E2,動量的大小分別為p1和p2,則( 。
A.E1=E2=E0,p1=p2=p0B.E1=E2>E0,p1=p2>p0
C.碰撞發(fā)生在MN連線的中點D.碰撞發(fā)生在MN連線中點的左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