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光滑平行金屬導軌CD、EF傾斜放置,其所在平面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θ,兩導軌間距為L,導軌下端分別連著電容為C的電容器和阻值為R的電阻.一根質量為m、電阻為r的金屬棒放在導軌上,金屬棒與導軌始終垂直且接觸良好,一根不可伸長的絕緣輕繩一端拴在金屬棒中間、另一端跨過定滑輪與質量為M的重物相連.金屬棒與定滑輪之間的輕繩始終在兩導軌所在平面內且兩導軌平行,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垂直于導線所在平面向上,導軌電阻不計,初始狀態(tài)用手托住M使輕繩恰處于伸直狀態(tài),由靜止釋放M.
求:(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
(1)若S1閉合、S2斷開,M的最大速度;
(2)若S1和S2均閉合,電容器的最大帶電量;
(3)若S1斷開、S2閉合,M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

分析 (1)導體棒勻速運動時受力平衡,由平衡條件和安培力公式列式,即可求得最大速度.
(2)若S1和S2均閉合,電容器兩端的電壓與R兩端的電壓相等,結合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與Q=CU即可求出最大帶電量;
(3)若S1斷開、S2閉合,由E=BLv以及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求出電路中的電流的表達式,然后結合牛頓第二定律以及運動學的公式即可求出M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

解答 解:(1)若S1閉合、S2斷開,M釋放后向下運動,金屬棒向上運動,金屬棒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時,設金屬棒速度為v1,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有:E1=BLv1
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frac{{E}_{1}}{R+r}$
金屬棒受到的安培力為:F=BI L
金屬棒勻速運動時有:mgsin30°+F=Mg
解得:v1=$\frac{g(M-msinθ)(R+r)}{{B}^{2}{L}^{2}}$
(2)S1和S2均閉合,時干路中的電流值與S1閉合、S2斷開相等,所以電容器兩個極板之間的最大電壓:Um=UR=IR
電容器的帶電量:Q=CUm
聯(lián)立得:Q=$\frac{(M-msinθ)gRC}{BL}$
(3)若S1斷開、S2閉合,設從釋放M開始,經(jīng)過時間t后棒的受到大小為v,加速度大小為a,通過金屬棒的電流為i,則金屬棒受到的安培力:Fi=BLi,方向沿導軌的方向向下.
設在t-t+△t時間內流過金屬棒的電量為△Q,則△Q也是平行板電容器在t-t+△t時間內增加的電量,
由:△Q=C•BL△v,式中△v為速度的變化量,且:△v=a△t
則:$i=\frac{△Q}{△t}=\frac{C•BL△v}{△t}=CBLa$
設繩子中的拉力為T,對金屬棒,由牛頓第二定律,則:T-mgsinθ-BiL=ma
對M,有:Mg-T=Ma
聯(lián)立可得:a=$\frac{Mg-mgsinθ}{M+m+C{B}^{2}{L}^{2}}$
可知M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v=at=$\frac{M-msinθ}{M+m+C{B}^{2}{L}^{2}}•gt$
答:(1)若S1閉合、S2斷開,M的最大速度為$\frac{g(M-msinθ)(R+r)}{{B}^{2}{L}^{2}}$;
(2)若S1和S2均閉合,電容器的最大帶電量為$\frac{(M-msinθ)gRC}{BL}$;
(3)若S1斷開、S2閉合,M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為v=$\frac{M-msinθ}{M+m+C{B}^{2}{L}^{2}}•gt$.

點評 本題是電磁感應中的力學問題,關鍵要正確推導出安培力與速度的關系,由平衡條件解答;同時注意明確能量轉化規(guī)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娛樂風洞”是一種驚險的娛樂項目.在豎直的圓筒內,從底部豎直向上的風可把游客“吹”起來,讓人體驗太空飄浮的感覺(如圖甲).假設風洞內各位置的風速均相同且保持不變,人體水平橫躺時所受風力的大小為其重力的2倍,站立時所受風力的大小為其重力的$\frac{1}{4}$.如圖乙所示,在某次表演中,質量為m的表演者保持站立身姿從距底部高為H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落,經(jīng)過B點時,立即調整身姿為水平橫躺并保持,到達底部的C點時速度恰好減為零.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A、B兩點間的距離為$\frac{4}{7}$H
B.表演者從A到C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失重狀態(tài)
C.若保持水平橫躺,表演者從C返回到A的過程中風力對人的沖量大小為2m$\sqrt{2gH}$
D.若保持水平橫躺,表演者從C返回到A時風力的瞬時功率為2mg$\sqrt{2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如圖所示,一傾斜的傳送帶,上、下兩端相距L=5m,傾角α=37°,將一物塊輕放在傳送帶下端,讓其由靜止從傳送帶底端向上運動,物塊運動到上端需要的時間為t=5s,傳送帶沿順時針方向轉動,速度大小為2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若將傳送帶沿逆時針方向轉動,速度大小不變,再將另一物塊輕輕放在傳送帶的上端,讓其由靜止從傳送帶上端向下運動,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則該物塊從傳送帶上端運動到下端所用的時間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在紙面內半徑為R的圓形區(qū)域中充滿了垂直于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一點電荷從圖中A點以速度v0垂直磁場射入,速度方向與半徑方向的夾角為30°.當該電荷離開磁場時,速度方向剛好改變了180°.不計電荷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點電荷離開磁場時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長線通過O點
B.該點電荷的比荷為$\frac{{2{v_0}}}{BR}$
C.該點電荷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為$\frac{πR}{{2{v_0}}}$
D.該點電荷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為$\frac{πR}{{3{v_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一寬度為l=0.4m的“”形導軌與水平面夾角為θ=37°,上端連接電阻R=$\frac{(2+\sqrt{2})}{4}$Ω.有一帶正電的橡膠球固定套在均勻導體棒外中央處(橡膠球大小可以忽略),帶有電荷量為q=2.0×10-6C,橡膠球與導體棒總質量為m=0.5kg,導體棒電阻也為R,導體棒兩端各有擋板,形狀如圖所示,擋板間距離略大于導軌寬度.導軌上表面與導體棒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兩側是光滑的.導體棒與導軌接觸良好.在導軌平面間下方區(qū)域有垂直于導軌平面向上的勻強磁場,上邊界線為a,磁感應強度為B=$\frac{2}{3}$T.整個導軌區(qū)域還有一勻強電場,方向沿斜面向上,電場強度為E=2.5×105N/C,圖中電場沒有畫出.不計其它電阻,cos37°=0.8,sin37°=0.6,g=10m/s2
(1)當導體棒PQ在a線上方適當距離處靜止釋放后,棒能保持水平狀態(tài)向下滑行,進入磁場時恰能勻速運動,求入場時電流大小與方向;
(2)當導體棒在a線上方是(1)問中2倍距離的地方由靜止釋放,進入磁場時立即在導體棒上沿斜面方向加一外力,棒仍能在磁場中勻速運動,求所加外力的功率(保留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光滑平行金屬導軌處于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軌道平面向上的勻強磁場中,其導軌平面與水平面成θ角,兩導軌間距為d,上端接有一阻值為R的電阻,質量為m的金屬桿ab,從高為h處由靜止釋放,下滑一段時間后,金屬桿做勻速運動,金屬桿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與導軌垂直且接觸良好,導軌和金屬桿電阻及空氣阻力均可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金屬桿下滑過程中通過的電流方向為從b到a
B.金屬桿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frac{mgRsinθ}{{B}^{2}fjhtvtb^{2}}$
C.當金屬桿的速度為勻速運動時的一半時,它的加速度大小為$\frac{gsinθ}{2}$
D.金屬桿在導軌上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電阻R產(chǎn)生的焦耳熱為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從O點正上方A、B兩點將兩個相同小球1和2分別以速度v10、v20水平拋出,結果落在地面上同一點C,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兩球運動時間t1<t2
B.兩球拋出初速度v10>v20
C.在下落過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1>p2
D.兩球落地動能EA1=E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我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11號”飛船載著兩名宇航員飛向太空,并于10月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如圖是交會對接時的示意圖,交會時“天宮二號”在前,“神舟11號”在后. 神舟11號”發(fā)射后首先進入橢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行,其發(fā)射速度為(  )
A.7.9km/sB.11.2km/s
C.16.7km/sD.大于7.9km/s,小于11.2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科學的發(fā)展歷程中,許多科學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敘述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G
B.牛頓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規(guī)律
C.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
D.丹麥天文學家開普勒連續(xù)20年對行星的位置就行了精確的測量,積累了大量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