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利用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完成了如下操作:
將連接重物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釋放紙帶,重復多次操作,從其中挑選出一條比較清晰的紙帶,如圖2所示.在紙帶上選取一系列的計數(shù)點O、1、2、…、6,已知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一個點,并用刻度尺依次測出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依次為h1、h2、h3、h4、h5、h6,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1)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分析下列選項,其中符合事實的為AE.
A.圖1中的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為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
B.接通電源前,應使重物遠離打點計時器,并保持紙帶豎直
C.由于紙帶和打點計時器之間存在摩擦力,因此為了減少摩擦力所做的功,應選取較短的紙帶
D.在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必須測出重物的質(zhì)量
E.實驗時應選用體積較小、密度較大的重物
(2)如果重物的質(zhì)量用m表示,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用f表示,則打點計時器從打下計數(shù)點1到打下計數(shù)點5的過程中,重物動能的增加量為$\frac{m{f}^{2}}{32}(({h}_{5}+{h}_{6})^{2}-({h}_{1}+{h}_{2})^{2})$,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mg(h2+h3+h4+h5).(用以上測量數(shù)據(jù)或已知的物理量表示)
(3)假設以0點所在的水平面為重力勢能的零勢能面,求出打下1、2、3、4、5、6時重物的重力勢能和動能的值,以重力勢能和動能的大小為縱坐標,以重物下落的高度為橫坐標,在圖3中描繪出的圖線為A、B,則動能的大小與下落高度的關(guān)系圖線為B(填“A”或“B”).兩圖線沒有重合的原因是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有摩擦阻力,或存在空氣阻力.

分析 在實驗中,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重錘選擇質(zhì)量大、體積小的,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
本實驗需要驗證的是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和動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根據(jù)下落的高度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瞬時速度的大小,從而求出動能的增加量;
由于紙帶通過時受到較大的阻力和重錘受到的空氣阻力,重力勢能有相當一部分轉(zhuǎn)化給摩擦產(chǎn)生的內(nèi)能,所以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明顯大于動能的增加量.

解答 解:(1)A、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為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故A正確;
B、接通電源前,應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并保持紙帶豎直,故B錯誤.
C、由于紙帶和打點計時器之間存在摩擦力,因此為了減少摩擦力所做的功,應將紙帶豎直,而不是選取較短的紙帶.故C錯誤.
D、等式兩邊的質(zhì)量可以約去,則不需要測量重物的質(zhì)量.故D錯誤.
E、實驗中為了減小阻力的影響,重錘選用體積較小,質(zhì)量較大的重錘,故E正確;
故選:AE.
(2)打點計時器從打下計數(shù)點1到打下計數(shù)點5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等于重力所做功的大小,
因此有:W=△EP=mgh=mg(h2+h3+h4+h5);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因此有:
v1=$\frac{{h}_{1}+{h}_{2}}{4T}$=$\frac{{h}_{1}+{h}_{2}}{4}f$
同理,v5=$\frac{{h}_{5}+{h}_{6}}{4}f$
動能的增量為:△Ek=$\frac{1}{2}$m${v}_{5}^{2}$-$\frac{1}{2}$mv${\;}_{1}^{2}$=$\frac{m{f}^{2}}{32}(({h}_{5}+{h}_{6})^{2}-({h}_{1}+{h}_{2})^{2})$;
(3)以重力勢能和動能的大小為縱坐標,以重物下落的高度為橫坐標,在圖3中描繪出的圖線為A、B,
由(2)可知,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動能的增加量,原因是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有摩擦阻力,或存在空氣阻力.
則動能的大小與下落高度的關(guān)系圖線為B;
故答案為:(1)AE;(2)$\frac{m{f}^{2}}{32}(({h}_{5}+{h}_{6})^{2}-({h}_{1}+{h}_{2})^{2})$,mg(h2+h3+h4+h5);(3)B;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有摩擦阻力,或存在空氣阻力.

點評 紙帶問題的處理是力學實驗中常見的問題,在有紙帶處理實驗中,若紙帶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和加速度,要知道重物帶動紙帶下落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的過程和能量守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虛線a、b、c代表電場中三個等勢面,相鄰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即Uab=Ubc.實線為一帶正電的質(zhì)點(不計重力)僅在電場力作用下通過該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M、N是這條軌跡上的兩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三個等勢面中,a的電勢最低
B.帶電質(zhì)點在M點具有的電勢能比在N點具有的電勢能大
C.帶電質(zhì)點通過M點時的動能比通過N點時大
D.帶電質(zhì)點通過M點時的加速度比通過N點時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A)一個足夠長的豎直放置的玻璃管內(nèi),一段長為15cm 的水銀柱封了一段長為30cm的空氣柱.設大氣壓強為75cmHg,氣溫為27℃則:
(1)此時密封氣體的壓強為多大?
(2)如果將氣體溫度升高到57℃,為保持空氣柱長度30cm不變,則應在玻璃管中再加入多少長度的水銀?
(3)若溫度保持27℃不變,而將玻璃管緩慢地順時針轉(zhuǎn)動90°,使它呈水平狀態(tài),如圖(B).則空氣柱的長度變?yōu)槎嗌伲?/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1的小球用輕質(zhì)線懸掛在質(zhì)量為m2的木板的支架上,木板沿傾角為θ的斜面下滑時,細線呈豎直狀態(tài),在木板下滑的過程中斜面體始終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斜面體的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小于(M+m1+m2)g
B.木板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frac{1}{tanθ}$
C.木板、小球組成的系統(tǒng)減少的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D.斜面體相對地面有向右運動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關(guān)于物理學史的敘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伽利略根據(jù)理想斜面實驗得出了慣性定律
B.歐姆發(fā)現(xiàn)了歐姆定律,說明了熱現(xiàn)象和電現(xiàn)象之間存在聯(lián)系
C.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揭示了電與磁的聯(lián)系
D.法拉第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努力,最早通過實驗研究總結(jié)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光的波長越長,其波動性越顯著;波長越短,其粒子性越顯著
B.一個氫原子從m=3的激發(fā)態(tài)躍遷到基態(tài)時,最多能產(chǎn)生3個不同頻率的光子
C.光電效應實驗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D.發(fā)現(xiàn)中子的核反應方程是${\;}_{4}^{9}$Be+${\;}_{2}^{4}$He→${\;}_{5}^{12}$C+${\;}_{0}^{1}$n
E.根據(jù)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增大,核外電子的運動速度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的壓強p與體積V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氣體先經(jīng)過等壓變化由狀態(tài)A變?yōu)闋顟B(tài)B,再經(jīng)過等容變化由狀態(tài)B變?yōu)闋顟B(tài)C.其中在狀態(tài)A時的壓強為po、體積為V0,熱力學溫度為T0,在狀態(tài)B時的壓強為po、體積為2V0,在狀態(tài)C時的壓強為2po,體積為2V0.已知該氣體內(nèi)能與溫度成正比U=CVT(CV為比例系數(shù)).求
①氣體在C狀態(tài)時的熱力學溫度;
②氣體從狀態(tài)A變化到狀態(tài)C的過程中,吸收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2015年11月27日5時24分,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二十九號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這顆衛(wèi)星入軌后繞地球作半徑為R、周期為T的圓周運動,引力常量為G,根據(jù)已知條件可得( 。
A.地球的質(zhì)量B.衛(wèi)星的質(zhì)量
C.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D.衛(wèi)星的運行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探究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
(1)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確的是C.(填入相應的字母)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