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
(1)要采用怎樣的實驗電路?請在圖1方框中畫出符合實驗要求的電路圖,要求電壓從零開始調(diào)節(jié)且連線時使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處于電鍵閉合前的正確位置.
(2)根據(jù)圖1電路圖,將圖2所示的儀器連成實際測量的電路.
(3)通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用描點法在圖3的I--U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U/V00.51.01.52.02.53.04.05.06.0
A00.140.260.320.380.420.480.520.560.58

分析 (1)根據(jù)實驗目的與實驗要求確定滑動變阻器與電流表接法,作出電路圖.
(2)描繪伏安特性曲線時,首先要注意坐標標度的選取,要使所描的各點能充滿整個坐標紙;要用平滑的曲線將個點連起來.

解答 解:(1)描繪燈泡伏安特性曲線,電壓與電流應從零開始變化,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燈泡電阻約為十歐姆左右,電壓表內(nèi)阻遠大于燈泡電阻,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

(2)根據(jù)原理圖得出對應的實物圖如圖所示;

(3)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內(nèi)描出對應點,然后作出圖象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如圖上所述;(2)如圖所示.

點評 畫圖象描點時要適當選取標度,盡量使所描的各點能占據(jù)整個坐標紙,這樣可使測量誤差相對小些;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能使電流和電壓從零調(diào)起;當電壓表內(nèi)阻較大時,電流表應用外接法接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
B.兩物體只要接觸就可能有彈力存在
C.確定的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確定的
D.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其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對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兩極板間的距離增大,電容器的電容將增大
B.將兩極板平行錯開,使正對面積減小,電容器的電容將減小
C.在極板間加一陶瓷板,電容器的電容將減小
D.將電容器兩極板的電量減少,電容器的電容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A、B兩物體都做勻速圓周運動,A的質(zhì)量是B的質(zhì)量的一半,A的軌道半徑是B軌道半徑的一半,在A轉(zhuǎn)過60°角的時間內(nèi),B轉(zhuǎn)過90°角,則A 物體的向心力與B物體的向心力之比為( 。
A.1:4B.1:9C.4:9D.9: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個光滑小球以初速度為v0=9m/s的速度從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已知小球在向上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加速度恒定不變,大小為2m/s,假設斜面足夠長,求:
(1)小球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離;
(2)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快到目的地時,師傅為了節(jié)油,關閉油門后讓汽車作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m/s2,5秒內(nèi)運動了75m.求:
(1)關閉油門前汽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
(2)汽車關閉油門后12s內(nèi)滑行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我國田徑名將劉翔,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以13秒09的成績奪得110米欄金牌.連續(xù)三次打破亞運記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劉翔在飛奔的110米的過程所用的時間,不可以看做質(zhì)點
B.教練為了分析其動作要領,可以將其看做質(zhì)點
C.無論研究什么問題,均不能把劉翔看做質(zhì)點
D.是否能將劉翔看做質(zhì)點,決定于我們所研究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加速度恒定,在第7s內(nèi)的初速度是2.6m/s,則物體的加速度是( 。
A.0.46 m/s2B.0.37 m/s2C.2.6 m/s2D.0.43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用如圖1甲所示裝置測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在所選紙帶上取某點為0號計數(shù)點,然后每3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所有測量數(shù)據(jù)及其標記符號如圖乙所示.

設該同學用兩種方法處理數(shù)據(jù)(T為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
方法A:由g1=$\frac{{x}_{2}-{x}_{1}}{{T}^{2}}$,g2=$\frac{{x}_{3}-{x}_{2}}{{T}^{2}}$,…,g5=$\frac{{x}_{6}-{x}_{5}}{{T}^{2}}$,得平均值$\overline{g}$=8.667m/s2;
方法B:由g1=$\frac{{x}_{4}-{x}_{1}}{3{T}^{2}}$,g2=$\frac{{x}_{5}-{x}_{2}}{3{T}^{2}}$,g3=$\frac{{x}_{6}-{x}_{3}}{3{T}^{2}}$,得平均值$\overline{g}$=8.673m/s2
從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對實驗結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x1、x6;方法B中有x1、x2、x3、x4、x5、x6.因此,選擇方法B(A或B)更合理,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的偶然(填“系統(tǒng)”或“偶然”)誤差.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有(試舉出兩條)阻力[空氣阻力,振針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復寫紙的阻力等],交流電頻率波動,長度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