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物體AB與C之間是否發(fā)生相對運(yùn)動,再對C進(jìn)行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
(2)C落地包括離開C以及在空中的平拋運(yùn)動,求出總時間,再對C物體進(jìn)行分析求出其位移;位移A落地后,C的加速度發(fā)生變化;
(3)對B分析,求出B的位移,則可根據(jù)C的位稱求出C距離右端的距離.
解答 解:(1)假設(shè)三者沒有相對滑動,則有整體法可知,加速度a=$\frac{30}{4+10}$=2.1m/s2;
則AB需要摩擦力f=ma=5×2.1=10.5N;而最大靜摩擦力Fm=μmg=10N;故AB在C表面上發(fā)生了相對滑動;
則對C分析可知,C水平方向受拉力、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F-2μmg=Ma
解得:a1=$\frac{30-2×0.2×50}{4}$=2.5m/s2;
(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做加速度為a2=μg=0.2×10=2m/s2的勻加速運(yùn)動;
當(dāng)A的位移比C的位移小1m時A開始下落;
則有:$\frac{1}{2}{a}_{1}{t}^{2}$-$\frac{1}{2}$a2t2=1
解得:t=2s;
2s內(nèi)C的位移x1=$\frac{1}{2}{a}_{1}{t}^{2}$=$\frac{1}{2}×2.5×4$=5m;
速度v=a1t=2.5×2=5m/s;
A離開C后做平拋運(yùn)動,A落地的時間t1=$\sqrt{\frac{2h}{g}}$=$\sqrt{\frac{2×1.25}{10}}$=0.5s;
而在A離開后,C的加速度a1′=$\frac{F-μmg}{M}$=$\frac{30-10}{4}$=5m/s2;
運(yùn)動位移x2=vt1+$\frac{1}{2}×{a′}_{1}{t}_{1}^{2}$=5×0.5+$\frac{1}{2}×5×0.25$=3.125m;
則總位移x總=x1+x2=5+3.125=8.125m;
(3)B一直做勻加速直線運(yùn)動,2.5s內(nèi)的運(yùn)動位移xB=$\frac{1}{2}×{a}_{2}(t+{t}_{1})^{2}$=$\frac{1}{2}×2×(2.5)^{2}$=6.25m;
則B距右端的距離為:8.125-6.25=1.875m;
答:(1)滑塊A離開平板車C以前平板車C的加速度大小為2.5m/s2;
(2)從C開始運(yùn)動到A落地的時間內(nèi)A發(fā)生的水平位移的大小為30.625m;
(3)A落地時B滑塊距車右端的距離為1.875m
點評 本題對多物體多過程的牛頓第二定律的應(yīng)用問題,在分析中要注意明確各物體之間的關(guān)系,正確選擇研究對象,分析受力及運(yùn)動過程,則可得出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即可應(yīng)用物理規(guī)律求解.
年級 | 高中課程 | 年級 | 初中課程 |
高一 | 高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一 | 初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二 | 高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二 | 初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三 | 高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三 | 初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F}{2}$ | B. | 2F | C. | 4F | D. | $\frac{F}{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質(zhì)點、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 |
B. | 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 |
C. | 單位m、kg、s是一組屬于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 |
D. | 胡克認(rèn)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汽車轉(zhuǎn)彎時要限制速度 | |
B. | 在修筑鐵路時,轉(zhuǎn)彎處轉(zhuǎn)道的內(nèi)軌要低于外軌 | |
C. | 洗衣機(jī)的脫水桶工作時 | |
D. | 離心水泵工作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滑動摩擦力對m做負(fù)功,滑動摩擦力對M 做正功 | |
B. | 滑動摩擦力對m做的功與滑動摩擦力對M做的功大小相等 | |
C. | m減小的動能等于M增加的動能,m、M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 |
D. | m減小的動能大于M增加的動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frac{U_1}{I_1}$ | B. | $\frac{U_2}{I_2}$ | C. | $\frac{U_3}{I_3}$ | D. | $\frac{{{U_2}-{U_1}}}{I_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