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物體A、B、C質量分別為m、2m、4m,A與天花板間,B與C之間用輕彈簧連接,當系統(tǒng)平衡后,突然將A、B間繩燒斷,在繩斷的瞬間,A、B、C的加速度分別為(以向下的方向為正方向)( 。
A.g,g,gB.-5g,-2g,0C.-6g,3g,0D.-g,3g,g

分析 先根據(jù)平衡條件求出AB間繩燒斷前兩彈簧的拉力大小和AB間繩的拉力大小,AB間繩燒斷瞬間,彈簧的彈力沒有變化,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瞬間三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答 解:AB間繩燒斷前,由平衡條件得知,下面彈簧的彈力大小為F1=mCg=4mg,上面彈簧的彈力大小為F2=(mA+mB+mC)g=7mg,AB間繩的拉力大小為T=(mB+mC)g=6mg.
AB間繩燒斷前,兩根彈簧的彈力都沒有變化,則:
對A:此瞬間A所受的合力大小與原來繩子的拉力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向上,則-6mg=maA,得aA=-6g.
對B:此瞬間B所受的合力大小與原來繩子的拉力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向下,則6mg=2maB,得aB=3g.
對C:由于彈簧的彈力沒有變化,則C的受力情況沒有變化,所以aC=0.
所以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關鍵要抓住AB間繩燒斷瞬間,彈簧的彈力沒有變化,根據(jù)平衡條件的推論,得到此瞬間A、B所受的合力與原來的繩子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為一簡單的歐姆表原理示意圖,其中電流表的滿偏電流Ⅰg=300μA,內阻Rg=300Ω,可變電阻R的最大阻值為30KΩ,電池的電動勢E=6V,內阻r=0.5Ω,圖中與接線柱B相連的表筆顏色應是黑色.按正確使用方法測量電阻Rx的阻值時,指針指在刻度盤的正中央,則Rx=20kΩ.若該歐姆表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池電動勢變小.內阻變大,但此表仍能調零,按正確使用方法在測上述Rx,其測量結果與原結果相比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一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圖1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關系”的實驗裝置.拉力傳感器能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長木板上相距L=48.00cm 的A、B兩位置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瞬時速率.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把木板C端適當墊高,平衡摩擦力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 時的瞬時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1)步驟②中,平衡的摩擦力是指
A.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
B.細線與定滑輪之間的摩擦力
C.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和細線與定滑輪之間的摩擦力
(2)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 a=$\frac{{v}_{B}^{2}-{v}_{A}^{2}}{2L}$ (用題中的字母符號表示),表中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為2.44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縱坐標1.0改成1.5)
次數(shù)F(N)vB2-vA2 (m2/s2a(m/s2
10.600.770.80
21.041.611.68
31.422.34
42.624.654.84
53.005.495.72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a~F關系圖線(圖2中已畫出理論圖線);
(4)對比實驗圖線與理論圖線的偏差,你認為合理的解釋為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如圖所示,木板A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滑塊B(可視為質點)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木板的左端沖上木板.
(1)若木板A的質量為M,滑塊B的質量為m,初速度為v0,且滑塊B沒有從木板A的右端滑出,求木板A最終的速度v;
(2)已知M=m,若滑塊B以初速度v1=8m/s從左端沖上木板A,木板A最終速度的大小為v=2m/s;已知滑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g取10m/s2.求木板A的長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

(1)某同學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將實驗器材組裝,如圖甲所示.請你指出該裝置中錯誤或不妥之處:打點計時器使用直流電源,沒有平衡摩擦力,小車沒有靠近打點計時器.
(2)改正實驗裝置后,該同學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如圖乙是他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圖中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算得小車的加速度為0.193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應該保持拉力不變;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關系,應保持小車質量不變.
(4)該同學通過數(shù)據(jù)的處理作出了a-F圖象,如圖丙所示,則
①圖中的直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過度.
②此圖中直線發(fā)生彎曲的原因是砂桶質量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如圖,為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塊的加速度,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物體上,測得二光電門之間距離為s.
①當滑塊勻加速運動時,測得擋光片先后經(jīng)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為△t1、△t2,則小車的加速度a=$\frac{eqoqsol_{\;}^{2}}{2s}(\frac{1}{△{t}_{2}^{2}}-\frac{1}{△{t}_{1}^{2}})$
②為減小實驗誤差,可采取的方法是…BC
A.增大兩擋光片寬度d 
B.適當減小兩擋光片寬度d
C.增大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D.減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變化的關系,他們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砝碼盤相連,在水平桌面上相距為x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d=0.550cm.
②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目的是ACD
A.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細線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小車在未施加拉力時能勻速下滑
③將小車停在C點,在砝碼盤中放上砝碼,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此時小車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之和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m,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t2,則小車通過A、B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EK=$\frac{1}{2}M[{(\fracukona62{t_2})^2}-{(\frac3sxghlv{t_1})^2}]$(用字母t1、t2、d、s表示).
④在小車中增減砝碼或在砝碼盤中增減砝碼,重復①的操作.
(2)若在本實驗中沒有平衡摩擦力,假設小車與水平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利用上面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保證小車質量M不變,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即質量m改變(取繩子拉力近似為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測得多組m、t1、t2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m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系圖象(如圖丙).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PQ的斜率為k,則μ=$\frac{{b{d^2}}}{2gsk}$(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時,已提供了小車,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紙帶、帶小盤的細線、刻度尺、天平、導線.為了完成實驗,還須從圖中選取實驗器材,其名稱是學生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鉤碼、砝碼或電火花計時器、鉤碼、砝碼.(漏選或全選得零分);并分別寫出所選器材的作用學生電源為電磁打點計時器提供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記錄小車運動的位置和時間,砝碼用以改變小車的質量;鉤碼用以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為了探究受到空氣阻力時,物體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某同學采用了“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后,在小車上安裝一薄板,以增大空氣對小車運動的阻力.

(1)往砝碼盤中加入一小砝碼,在釋放小車之前(選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
(2)從紙帶上選取若干計數(shù)點進行測量,得出各計數(shù)點的時間t與速度v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時間/s00.501.001.502.002.50
速度/m•s-10.120.190.230.260.280.29
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v-t圖象.
(3)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該同學認為: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小車所受的空氣阻力將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同意,在v-t圖象中,速度越大時,加速度越小,小車受到的合力越小,則小車受空氣阻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