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如圖甲所示為兩位同學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中,兩位同學安裝好實驗裝置后,首先平衡摩擦力,他們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些后,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后,先接通電源,后用手輕撥小車,小車便拖動紙帶在木板上自由運動.若打點計時器第一次在紙帶上打出的計時點越來越稀疏(從打出的點的先后順序看),則第二次打點前應將長木板底下的小木塊墊的比原先更加低(選填“高”或“低”)些;重復以上操作步驟,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計時點,便說明平衡摩擦力合適.
(2)平衡摩擦力后,在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下,兩位同學可以認為砝碼盤(連同砝碼)的總重力近似等于小車的所受的合外力.
(3)接下來,兩位同學先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受到的合外力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小車加速度a與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之間的實驗關系圖象.設圖中直線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第二定律成立,則小車的質量M為$\frac{k}$.(重力加速度g不已知)
(4)然后,兩位同學在保持小車受到的拉力不變的條件下,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其質量M的關系.他們通過給小車中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得到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量M的數據,畫出a-$\frac{1}{M}$ 圖線后,發(fā)現:當 $\frac{1}{M}$ 較大時,圖線發(fā)生彎曲.于是,兩位同學又對實驗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圖線的末端發(fā)生彎曲的現象,那么,兩位同學的修正方案可能是C
A.改畫a與(M+m)的關系圖線   B.改畫a與 $\frac{m}{M}$ 的關系圖線
C.改畫a與 $\frac{1}{M+m}$ 的關系圖線    D.改畫a與 $\frac{1}{(M+m)2}$ 的關系圖線
(5)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所受合外力的關系”實驗完成后,兩位同學又打算測出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于是兩位同學先取掉了長木板右端墊的小木塊,使得長木板平放在了實驗桌上,并把長木板固定在實驗桌上,具體的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在砝碼盤中放入適當的砝碼后,將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便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并在保證小車的質量M、砝碼(連同砝碼盤)的質量m不變的情況下,多次進行實驗打出了多條紙帶,分別利用打出的多條紙帶計算出了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度$\overline{a}$,則小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frac{mg-(m+M)\overline{a}}{Mg}$.(用m、M、$\overline{a}$、g表示)

分析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為使繩子拉力為小車受到的合力,應先平衡摩擦力;為使繩子拉力等于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應滿足砝碼和砝碼盤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在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說明任意兩個技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打點周期的5倍,在求平均加速度時注意運用“二分法”.

解答 解:(1)若打點計時器第一次在紙帶上打出的計時點越來越稀疏,說明小車做加速運動,即平衡摩擦力過度,所以第二次打點前應將長木板底下的小木塊墊的比原先更加低,重復以上操作步驟,直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間隔均勻的點;
(2)當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時,可以認為小車受到的拉力等于盤及砝碼的重力;
(3)對整體研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m+M)a,
變形得:$\frac{1}{a}$=$\frac{1}{m}•\frac{M}{g}$+$\frac{1}{g}$
所以$\frac{1}{a}$-m圖線的斜率表示$\frac{M}{g}$,
則k=$\frac{M}{g}$,
b=$\frac{1}{g}$
所以M=$\frac{k}$
(4)乙同學通過給小車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故小車的質量應為M+m,作圖時應作出a-$\frac{1}{M+m}$圖象,故選C;
(5)對小車和砝碼(連同砝碼盤)整體進行受力分析,砝碼(連同砝碼盤)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overline{a}=\frac{mg-μMg}{m+M}$
解得:$μ=\frac{mg-(m+M)\overline{a}}{Mg}$
故答案為:(1)低;間隔均勻;
(2)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
(3)$\frac{k}$;
(4)C;   
(5)$\frac{mg-(m+M)\overline{a}}{Mg}$

點評 明確實驗原理是解決有關實驗問題的關鍵.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注意以下幾點:(1)平衡摩擦力,這樣繩子拉力才為合力;(2)滿足砝碼(連同砝碼盤)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這樣繩子拉力才近似等于砝碼(連同砝碼盤)的重力;(3)用“二分法”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個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在前4s內通過的位移是16m,則它的加速度為( 。
A.0.5 m/s2B.1 m/s2C.1.5 m/s2D.2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動勢為E,內電阻為r,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R的滑動觸頭P向下端滑動時,下列關于燈泡L1、L2、L3及滑動變阻器R的判斷正確的是( 。
A.L1燈變暗,L2燈變暗B.L1燈變暗,L2燈變亮
C.L3燈變暗,流過R的電流變大D.L3燈變亮,流過R的電流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遇緊急情況而急剎車獲得大小為4m/s2的加速度,則剎車3s后汽車的速度和剎車7s后汽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有一個重量為G的物體,當用大小為G的水平恒力F推它時,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則物體與斜面間的滑動摩擦系數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沿同一條直線運動的a、b兩個質點,在0~t0時間內的x-t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a做周期性往返運動
B.t′時刻,a、b的位移相同
C.在0~t′時間內,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
D.在0~t0時間內,a通過的路程是b通過路程的3倍,但位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于電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E=$\frac{KQ}{{r}^{2}}$,可知點電荷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該點電荷的電量Q成正比
B.根據E=$\frac{F}{q}$,可知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電場力成正比
C.根據場強疊加原理,可知合電場的場強一定大于分電場的場強
D.電場線就是點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皮球以速度8m/s向右運動,與墻相撞后以速度4m/s反彈回來,設皮球與墻相撞時間為0.1s,若此過程可視為勻變速運動,求皮球撞墻過程中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汽車先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求5s內汽車通過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