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球在上升過程中與B球相遇 | B. | B球在下降過程中與A球相遇 | ||
C. | A球拋出后,經(jīng)過3s與B球相遇 | D. | B球拋出后,經(jīng)過2s與A球相遇 |
分析 兩個球均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jù)位移公式h=v0t−12gt2列式表示兩個球的位移,相遇時位移相等.
解答 解:CD、設兩個球相遇時,A球運動的時間為t,則兩個球的位移分別為:
hA=v0t−12gt2
hB=v0(t−2)−12g(t−2)2
相遇,則:
hA=hB
聯(lián)立解得:
t=3s(負值舍去)
即A球拋出后,經(jīng)過3s與B球相遇;B球拋出后,經(jīng)過1s與A球相遇;故C正確,D錯誤;
AB、A球運動到最高點的時間:t1=0−v0−g=0−20−10s=2s,t=3s>2s,故A球在下降過程與B球相遇,相遇時B球在上升,故A錯誤,B錯誤;
故選:C
點評 豎直上拋運動的全程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本題關(guān)鍵是采用全程列式較為簡便,也可以分上升和下降過程進行分析,不難.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科學家的觀點 所研究的問題 |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 伽利略的觀點 |
落體運動快慢 | 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 | (1) |
力與物體運動關(guān)系 | 維持物體運動需要力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4v0 | B. | 12v0 | C. | √22v0 | D. | √32v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彈力的大小總是與形變成正比 | |
B. | 彈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彈力 | |
C. | 相互間有彈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相互接觸 | |
D. | 發(fā)生形變的物體會對它所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彈力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法拉第是電磁學的奠基者,他首先提出了場的概念 | |
B. | 法拉第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電磁感應是由于閉合電路磁通量變化引起的 | |
C. | 法拉第正確地指出電磁感應與靜電感應不同,感應電流并不是與原電流有關(guān),而是與原電流的變化有關(guān) | |
D. | 法拉第通過科學實驗以及研究發(fā)現(xiàn)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方法,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磁通量的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