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9602  159610  159616  159620  159626  159628  159632  159638  159640  159646  159652  159656  159658  159662  159668  159670  159676  159680  159682  159686  159688  159692  159694  159696  159697  159698  159700  159701  159702  159704  159706  159710  159712  159716  159718  159722  159728  159730  159736  159740  159742  159746  159752  159758  159760  159766  159770  159772  159778  159782  159788  159796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飛車過黃河“的表演中,汽車在空中飛經(jīng)最高點后在對岸著地,已知汽車在最高點時速度為40m/s,從最高點至著地點的水平距離為32m,忽略空氣阻力,g=10m/s2 . 求:
(1)汽車從最高點至著地點經(jīng)歷的時間;
(2)最高點與著地點的高度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zhì)量mB=3.5 kg的物體B通過一輕彈簧固連在地面上,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100 N/m.一輕繩一端與物體B連接,繞過無摩擦的兩個輕質(zhì)小定滑輪O1O2后,另一端與套在光滑直桿頂端的、質(zhì)量mA=1.6 kg的小球A連接.已知直桿固定,桿長L為0.8 m,且與水平面的夾角θ=37°.初始時使小球A靜止不動,與A端相連的繩子保持水平,此時繩子中的張力F為45 N.已知AO1=0.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繩子不可伸長.現(xiàn)將小球A從靜止釋放.

(1) 求在釋放小球A之前彈簧的形變量.

(2) 若直線CO1與桿垂直,求物體A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繩子拉力對物體A所做的功.

(3) 求小球A運動到底端D點時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測量某電阻絲的電阻Rx , 所用電流表的內(nèi)阻與Rx相當,電壓表可視為理想電壓表.

①若所用圖1所示電路進行實驗,要使得Rx的測量值更接近真實值,電壓表的a端應連接到電路的點(選填“b”或“c”).
②測得電阻絲的U﹣I圖如圖2所示,則RxΩ(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實驗中,隨電壓進一步增加電阻絲逐漸進入熾熱狀態(tài),某同學發(fā)現(xiàn)對熾熱電阻絲吹氣,其阻值會變化.他們對此現(xiàn)象進行探究,在控制電阻絲兩端的電壓為10V的條件下,得到電阻絲的電阻Rx隨風速v(用風速計測)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當風速增加時,Rx(選填“增大”或“減小”).在風速增加過程中,為保持電阻絲兩端電壓為10V,需要將滑動變阻器RW的滑片向端調(diào)節(jié)(選填“M”或“N”).
④為了通過電壓表的示數(shù)來顯示風速,同學們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電路,其中R為兩只阻值相同的電阻,Rx為兩根形同的電阻絲,一根置于氣流中,另一根不受氣流影響, 為待接入的理想電壓表.如果要求在測量中,風速從零開始增加,電壓表的示數(shù)也從零開始增加,則電壓表的“+”端和“﹣”端應分別連接到電路中的點和點(在“a”“b”“c”“d”中選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圖1裝置做“驗證機城能守恒定律”的實驗.

(1)紙帶將被釋放瞬間的四種情景如圖2照片所示,其中最合適的是

(2)圖3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選取三個連續(xù)打出的點A、B、C,測得它們到起始點O的距離分別為hA、hB、hC , 重錘質(zhì)量用m表示,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打點計時器打點的周期為T,從打下O點到打下B點的過程中,動能的增加△Ek=

(3)實驗結果往往是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略大于動能的增加量,關于這個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
B.該誤差屬于偶然誤差
C.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該誤差
D.可以通過減小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響來減小該誤差
(4)在實驗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和數(shù)據(jù)處理正確的是
A.選用較輕的物體拖動紙帶
B.做實驗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待打點計時器打點穩(wěn)定時,再釋放重錘
C.為測量打點計時器打下某點時重錘的速度,可測量A該點到O點的距離A,再根據(jù)公式v= 計算,其中g應取當?shù)氐闹亓铀俣?/span>
D.用刻度尺測量某點到O點的距離h,利用公式mgh計算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其中g應取當?shù)氐闹亓铀俣?/span>
(5)某同學在紙帶上選取計數(shù)點后,測量它們到起始點O的距離h,并計算出打相應計數(shù)點時重錘的速度v,通過描繪v2﹣h圖象去研究機械能是否守恒,若實驗中重錘所受阻力不可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變,從理論上分析,合理的v2﹣h圖象是圖4中的哪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生用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物塊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物塊下滑過程中所得到的紙帶的一部分如圖(b)所示,圖中標出了五個連續(xù)點之間的距離.

(1)物塊下滑時的加速度a=m/s2 , 打C點時物塊的速度v=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為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確答案標號)
A.物塊的質(zhì)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傾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民用航空客機的機艙一般都設有緊急出口,飛機發(fā)生意外情況著陸后,打開緊急出口的艙門,會自動生成一個由氣囊構成的斜面。如圖所示為某氣囊斜面,機艙離底端的豎直高度AB=3.0m,斜面長AC=5.0m,斜面與水平地面CD段間有一段小圓弧平滑連接。旅客從氣囊上由靜止開始滑下,其與氣囊、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55,不計空氣阻力,g=10m/s2。求:

1人滑到斜面底端C時的速度大小;

2人離開C點后還要在地面上滑行多遠才能停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同學根據(jù)不同的實驗條件,進行了“探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
(1)甲同學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金屬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彈出,同時B球被松開,自由下落,觀察到兩球同時落地,改變小錘打擊的力度,即改變A球被彈出時的速度,兩球仍然同時落地,這說明

(2)乙同學采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兩個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fā)射小鐵球P、Q,其中N的末端與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diào)節(jié)電磁鐵C、D的高度,使AC=BD,從而保證小鐵球P、Q在軌道出口處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現(xiàn)將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源,使兩小鐵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時分別從軌道M、N下端射出.實驗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是 . 僅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保持AC不變),重復上述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接直流電源

B.為了減小誤差,重物質(zhì)量應大些

C.實驗時,應先松開紙帶,重錘運動穩(wěn)定后再接通電源

D.若t為起點到某點的時間,計算該點的速度可用公式v=gt

2)若實驗中所用的重錘的質(zhì)量為m=1kg,打點紙帶如圖所示,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取B點分析,重錘動能EkB=_________J,從開始下落起至B點時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量是_______J。(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根據(jù)紙帶算出相關各點的速度v,量出對應下落的距離h,則以為縱軸、以h為橫軸作出的圖象應是下圖中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的裝置探究恒力的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

⑴實驗中除測量位移、時間、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外,還需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⑵實驗中該小組認為小車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總重力的大小。分析實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合力的功總小于小車動能的變化量,其中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時,小墊塊墊得太低

B.平衡摩擦力時,小墊塊墊得太高

C.平衡摩擦力時,始終掛著小桶

D.實驗時小車的質(zhì)量遠小于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θ的斜面體B上,并在圖示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使它們之間剛好不發(fā)生相對滑動而向左運動.已知斜面和水平面均光滑,那么下列關于這個物理情境的討論中正確的是( )

A.題目中描述的這種物理情境不可能發(fā)生
B.A,B只有向左勻加速運動時才能發(fā)生這種可能
C.斜面體B對物體A施加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D.A,B具有共同加速度時能發(fā)生,并且恒力F大小為(M+m)g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