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1?張掖)你經常做家庭小實驗嗎?根據你的經驗,下列家庭小實驗不成功的是( 。

A. 用肥皂鑒別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B. 用食鹽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食醋和小蘇打制取二氧化碳 D. 用花瓣制作指示劑,檢查純堿溶液的酸堿性

B 【解析】試題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而食鹽是NaCl,彼此之間反應,故不能除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云南省曲靖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杯 B. 陶瓷瓦罐 C. 純棉毛巾 D. 蠶絲被芯

A 【解析】 A、塑料是三大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選項正確;B、陶瓷瓦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選項錯誤;C、純棉毛巾主要是由棉線制成的,屬于天然材料,故選項錯誤;D、蠶絲屬于屬于天然材料,故選項錯誤。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章身邊的化學物質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關于下列實驗裝置和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和圖都準確無誤 B. 圖中的制氣裝置有錯誤,圖是正確的

C. 圖中集氣瓶集滿氧氣時,水槽中無氣泡產生 D. 磷在氧氣中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

BD 【解析】 觀察圖示可知,圖一中,為防止試管內生成的水倒流入試管,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圖1中集氣瓶集滿氧氣時,水槽中有大量氣泡冒出;圖二中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是正確的,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A、圖1試管口向上傾斜,故A錯誤;B、圖1中的制氣裝置有錯誤,圖2是正確的,故B正確;C、因為瓶內氣體已滿,無法容納再多的氣體,多余的氣體只能被排出瓶外,這時被排出的氣體只能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章身邊的化學物質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氧氣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下列有關氧氣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氧氣用于煉鋼 B. 魚兒能在水中生活是因為水中存在氧氣

C. 氧氣會引起食物腐敗 D. 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三氧化二鐵

D 【解析】 A、氧氣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煉鋼,故說法正確;B、氧氣能供給呼吸,魚兒能在水中生活是因為水中存在氧氣,故說法正確;C、氧氣有氧化性,會引起許多食物腐敗,故說法正確;D、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不是三氧化二鐵,故說法錯誤。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仁愛版九年級化學上專題一走進化學殿堂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多選題

我國科學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在一塊晶體硅(由硅原子構成)的表面直接移動硅原子寫下了“中國”兩字(見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在上述操作中沒發(fā)生任何變化

B. 這兩個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漢字

C. 此技術說明化學變化中原子可再分

D. 這標志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進入原子操縱的階段

BD 【解析】 A、用探針把硅原子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組成“中國”這兩個漢字,只是物質的形狀發(fā)生了改變,沒有其他物質的生成,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但發(fā)生了物理變化,故A錯誤;B、這兩個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漢字,故B正確;C、此技術沒發(fā)生化學變化,所以不能說明化學變化中原子可再分,故C錯誤;D、這標志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進入原子操縱的階段,故D正確。故選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仁愛版九年級化學上專題一走進化學殿堂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早在1929年改進了一種化工產品的工業(yè)生產技術,其產品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這種生產技術是( )

A. 燒堿的生產 B. 粗鹽的精制 C. 純堿的生產 D. 尿素的生產

C 【解析】 侯德榜改進的是純堿的制取,觀察選項。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仁愛版九年級化學上專題一走進化學殿堂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化學”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 化學能夠創(chuàng)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材料

B. 化學在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C. 化學能夠為人類提供新能源

D. 化學的發(fā)展必然造成地球的環(huán)境惡化

D 【解析】 A、化學能創(chuàng)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故A正確;B、化學在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故B正確;C、化學能夠為人類提供新能源,在環(huán)境保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故C正確;D、化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危害;瘜W的發(fā)展必然帶來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故D錯誤。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2017屆九年級期末質量監(jiān)控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科學實驗測定,正確情況下人類頭發(fā)的化學組成為:碳45%、氧28%、氮15%、氫7%、硫5%,則焚燒頭發(fā)不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

A. H2O B. CO2 C. HCl D. SO2

C 【解析】 正常情況下人類頭發(fā)的化學組成為:45% 的碳、28% 的氧、15% 的氮、7% 的氫和5% 的硫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的元素必須在碳、氧、氮、氫、硫這五種元素中,C中的氯化氫中含有氯元素,所以是錯誤的。故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屆九年級仁愛版化學專題四第一單元基礎題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一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對比實驗,對有關實驗現象和結論的判斷錯誤的是

A. 實驗1中紅磷未燃燒,說明紅磷的著火點高于白磷

B. 實驗2中自磷燃燒,說明實驗2中的熱水溫度高于實驗1

C. 實驗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氣,燃著的白磷會熄滅

D. 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并達到著火點

B 【解析】 A、實驗1中現象是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分析燃燒的條件:都與空氣接觸,都具有可燃性,通過紅磷未燃燒,說明了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正確;B、圖2中水下白磷能燃燒,是因為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符合燃燒條件,錯誤;C、圖1中水下白磷未燃燒是由于沒有與氧氣接觸,正確;D、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并達到著火點,正確。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