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401  427409  427415  427419  427425  427427  427431  427437  427439  427445  427451  427455  427457  427461  427467  427469  427475  427479  427481  427485  427487  427491  427493  427495  427496  427497  427499  427500  427501  427503  427505  427509  427511  427515  427517  427521  427527  427529  427535  427539  427541  427545  427551  427557  427559  427565  427569  427571  427577  427581  427587  427595  447348 

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C  )

A.舉酒客。(屬,通“囑”,勸人飲酒)

B.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之。(音hè,同聲相應,唱和)

C.方其破荊州,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郁乎蒼蒼。(繆,繚,盤繞)

試題詳情

2.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B(屬zhǔ  釃shī  枕藉jiè )  )

A.壬戌(xū)   屬(shǔ)客   馮(píng)虛御風

B.泝(sù)流水  嫠(lì)婦    相繆(liáo)

C.釃(lì)酒   橫槊(shuò)   扁(piān)舟

D.狼籍(jí)   枕藉(jí)    無盡藏(zàng)

試題詳情

1.下列加點字在文中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B  )

A.窈窕(yǎo tiǎo)  (píng)虛御風   桂(zhào)

B.(lí)婦        (qiū)然      (shī)酒

C.橫(shuò)      江(zhǔ)      蜉蝣(fú yóu)

D.無盡(zàng)     枕(jiè)       (rén)戌

試題詳情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提示:(1)駢散結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郁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了韻文的長處。

(2)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譬。

   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边B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參考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于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漂動,多么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么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詞說:“桂木的棹啊,蘭木的槳,拍打著清澈的江水啊,船兒迎來流動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人兒啊,她在那遙遠的地方!笨腿酥杏写刀春嵉,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余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我不禁感傷起來,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么會這樣?”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郁郁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灑酒祭奠,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漁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余音寄托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們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么,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fā)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才成其為聲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為顏色,占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享。”

   客人聽了之后,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亮了。

試題詳情

4.蘇軾針對客人的回答,闡述了什么道理,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提示: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獨立、不計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從水、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客人的話從某種角度上也反映了作者的內心痛苦。)

試題詳情

3.從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其一,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fā)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其三,要擺脫現(xiàn)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不要等待運氣降臨,應該去努力掌握知識。--弗萊明

試題詳情

2.第2段怎樣描寫簫聲的?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提示:“怨”“慕”“泣”“訴”。

“哀”“凄切婉轉”。

試題詳情

1.第1段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這樣的景致使泛舟者產生了怎樣的心情?

提示:清風、江水、明月等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歡暢,其“樂”之甚。

試題詳情

2.賦,本是一種文學表現(xiàn)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賦”的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后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文體。它兼具詩和散文的性質,講究文采,注重韻節(jié)。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于散文的稱“文賦”,近于駢文的稱“駢賦”“律賦”。今天有些散文標題也出現(xiàn)“賦”的字眼,但一般已沒有鋪陳之意,而是“贊頌”一類的意思,如峻青的《秋色賦》。像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

問題導引

試題詳情

1.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贰端{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散文方面與歐陽修并稱為“歐蘇”,詩歌方面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書法方面列“蘇黃米蔡”之首。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