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年江蘇物理)9.如圖所示,兩質量相等的物塊A、B通過一輕質彈簧連接,B足夠長、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觸面均光滑。彈簧開始時處于原長,運動過程中始終處在彈性限度內(nèi)。在物塊A上施加一個水平恒力,A、B從靜止開始運動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當A、B加速度相等時,系統(tǒng)的機械能最大
B.當A、B加速度相等時,A、B的速度差最大
C.當A、B的速度相等時,A的速度達到最大
D.當A、B的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2、(09年江蘇物理)7.如圖所示,以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綠燈還有2 s將熄滅,此時汽車距離停車線18m。該車加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減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此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可能通過停車線
B.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通過停車線汽車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一定不能通過停車線
D.如果距停車線處減速,汽車能停在停車線處
1、(09年全國卷Ⅱ)15. 兩物體甲和乙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它們在0-0.4s時間內(nèi)的v-t圖象如圖所示。若僅在兩物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則物體甲與乙的質量之比和圖中時間t1分別為
A.和0.30s B.3和0.30s
C.和0.28s D.3和0.28s
3. 汽車由甲地從靜止出發(fā)沿平直公路駛向乙地停下。在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可做勻速運動,也可做加速度為勻變速運動。已知甲、乙兩地相距S,那么要使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所用時間最短,汽車應如何運動?最短時間為多少?
[解析]該題屬于運動學極值問題,可用公式法建立方程,然后利用二次函數(shù)求極值。下面用速度圖像求解:依據(jù)汽車運動特征(勻加速、勻速、勻減速)可作如下速度圖像。因位移S恒定且等于梯形的“面積”,要使時間最短,汽車應無勻速運動過程,即汽車先做勻加速運動再做勻減速運動。
設最短時間為,最大速度為,則據(jù)
,,得
2. 一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依次通過A、B、C三點,AB=BC。物體在AB段加速度為a1,在BC段加速度為a2,且物體在B點的速度為,則
A.a1> a2 B.a1= a2 C.a1< a2 D.不能確定
[解析]依題意作出物體的速度圖像如圖所示。圖線下方所圍成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的位移,由幾何知識知:圖線b、c不滿足AB=BC,圖線a可滿足之。又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
1. (2007高考全國理綜Ⅰ)甲乙兩運動員在訓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甲經(jīng)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的速度跑完全程;乙從起跑后到接棒前的運動是勻加速的。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需在接力區(qū)前適當?shù)奈恢迷O置標記。在某次練習中,甲在接力區(qū)前處作了標記,并以的速度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fā)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區(qū)的前端聽口令時起跑,并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區(qū)的長度為。求:⑴此次練習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⑵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qū)末端的距離。
[解析]該題實質上是追及、相遇問題,其物理情景同學們比較熟悉,對參加過接力賽的同學來說,大多都能正確畫出如下過程示意圖。
依據(jù)甲、乙兩運動員的運動過程所
作速度圖像如圖所示。
⑴由于追上時,由圖知
三角形A的“面積”即為甲“發(fā)口令”時二者間距
(),三角形B的“面積” 為甲、乙
相遇時乙的位移且,,
所以。
⑵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qū)末端的距離。
[答案];。
7.巧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解題
①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 這段時間中時刻的即時速度
②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差為一個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時間
6.用比例法解題
5.應用運動學圖象解題
4.逆向思維法解題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