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jù)如圖1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裝置圖中儀器a的名稱為集氣瓶.
(2)采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寫符號表達式亦可)
(3)若用G裝置采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應從b進;(選“b”或“c”)
(4)質量相等的兩份藥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氯酸鉀,b是純凈的氯酸鉀,將藥品分別加熱,則收集到氧氣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圖象(圖2)如下,其中正確的是D;
(5)收集一瓶氧氣,放置一段時間后得到氣體甲,某興趣小組設計使用暖寶寶貼來測定氣體甲中氧氣的含量,已知暖寶寶貼(主要成分是鐵粉)的熱量來源于鐵粉的緩慢氧化(即鐵的生銹),實驗開始前的裝置如圖3所示,實驗后從量筒中流入集氣瓶(容積為250mL)中的水的體積為69mL(鐵粉生銹消耗的水忽略不計)
①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D.
A.如果裝置漏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
B.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先升高后降低至室溫
C.等溫度計的讀數(shù)恢復至室溫后才能記錄量筒內剩余的體積
D.讀數(shù)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高處保持相平
②通過該實驗測得氣體甲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30%.

分析 (1)根據(jù)實驗室常用儀器解答;
(2)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要看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根據(jù)氧氣密度比空氣大進行分析;
(4)根據(jù)固體氯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氣.如果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則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則a為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固體氯酸鉀,即a反應快,但a中氯酸鉀的質量小來解答;
(5)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是:藥品消耗消耗了瓶內的氧氣,生成的是固體,使瓶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進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集氣瓶內原來氧氣的體積.保證本實驗成功的關鍵是:①裝置氣密性好;②藥品要足量;③要冷卻至室溫再讀數(shù)等,本題結合紅磷測定氧氣的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 解:(1)根據(jù)實驗室常用儀器可知a是集氣瓶;
(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需要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故選發(fā)生裝置A;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
(3)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G裝置采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應從b進;
(4)因a為混有少量二氧化錳的固體氯酸鉀,b為固體氯酸鉀,且a和b的質量相等,
由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則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則a反應快,時間短,
a中混有二氧化錳,則a中氯酸鉀的質量小,則生成的氧氣的質量小,
顯然只有D符合,故選D;
(5)①A.如果裝置漏氣,會使進入的水偏少,故錯誤;
B.鐵生銹放熱,則開始時溫度計示數(shù)升高,反應完畢后則溫度逐漸降低至室溫,正確;
C、必須等溫度計的讀數(shù)恢復至實驗前的溫度后,才能記錄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使結果準確,否則會使結果偏小,故正確;
發(fā)熱劑的量必須足量,因為只有足量的發(fā)熱劑才能把氧氣消耗完,使結果準確,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低,可能是暖寶寶貼的使用數(shù)量不足,故正確;
D.進行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高處保持相平,正確;
②鐵生銹消耗氧氣,使裝置內的氣壓減小,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是(250-20)mL=230ml,進入水的體積是69mL,即氧氣的體積是69mL,因此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frac{69mL}{230mL}$≈30%;
故答案為:(1)集氣瓶;(2)A;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3)b;(4)D;(5)①AD;②30%.

點評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表達式的書寫,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可結合紅磷測定的原理進行分析,要注意測定原理、實驗關鍵、現(xiàn)象和結論、裝置的評價和改進等,能夠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表示
(1)氧化鐵Fe2O3;
(2)2個鐵離子2Fe3+
(3)碳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stackrel{-2}{C{O}_{3}}$;
(4)4個硫酸根離子4SO42-
(5)硝酸銨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初始壓強,p和p1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壓強.已知相同條件下集氣瓶中氣體的壓強與氣體所占的體積成正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燒匙內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B.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均是由燃燒瞬間產(chǎn)生了大量氣體引起的
C.圖3中p1=p0是因為該實驗裝置漏氣造成的
D.由圖2 中p=0.79p0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占總體積的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請你參與下列實驗探究:
【問題情景】某科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現(xiàn)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于是,同學們提出問題: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提出猜想】從物質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它能與NaOH反應,生成Na2SO3
【方案設計】依據(jù)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收集一瓶該氣體,檢驗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看木條是否復燃.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只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中,稱量通氣前后洗氣瓶的質量.寫出SO2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3)實驗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了如下組合實驗方案,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認為方案中的安全隱患是實驗時在B裝置中易發(fā)生爆炸事故.
【實驗探究】經(jīng)丙同學檢驗確認安全后,小組同學首先對裝置A進行稱量,再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過一會兒點燃B處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表面含CuO的銅網(wǎng)由黑色變?yōu)楣饬恋募t色;停止通氣,再次稱量裝置A,發(fā)現(xiàn)質量無增減.
結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chǎn)生的氣體是H2

【思維拓展】
①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物質.
②不通過稱量,如何判斷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呢?有一同學設計了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試管內液面上升,就得出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結論.其他同學認為這一方案不嚴謹,理由是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要得到科學嚴謹?shù)慕Y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實驗是將NaOH溶液換成水做對比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實驗室中,操作不規(guī)范有極大的安全隱患.回答下列問題:
(1)在燒杯中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是: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2)將食鹽水蒸發(fā)結晶得到實驗的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地攪拌,其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蒸發(fā)液飛濺.
(3)如圖,反應開始后,將帶燃著的木條放在a處,驗證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該實驗操作存在的安全隱患是該實驗中氫氣屬于可燃性氣體,不純點燃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幼兒及青少年缺鈣會得佝僂病和發(fā)育不良,因此,每日必須攝入適量的鈣,如圖是某補鈣商品的部分說明,請回答:
(1)碳酸鈣中含三種元素?
(2)按說明服用,每天至少可補充鈣元素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成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請用化學用語表示下列成語相關內容中帶點的字:
(1)如膠似漆:膠中含有碳、氫、鈣等元素,寫出其中一種非金屬的元素符號C或H;
(2)爭風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氫離子H+;
(3)信口雌黃:雌黃即三硫化二砷(砷元素符號As),三硫化二砷的化學式As2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15年10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yī)學或生理學獎,她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青蒿素對瘧疾寄生蟲有出色療效的科學家,這一發(fā)現(xiàn)在全球范圍內挽救了數(shù)以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青蒿素由42個原子構成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小
C.青蒿素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90:11:40
D.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8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展開探究.
【實驗回顧】實驗室常用紅磷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如圖1、圖2),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興趣小組用該方法測出的氧氣含量常常遠低于21%.
【實驗改進】甲同學認為誤差主要是由實驗裝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圖3裝置進行實驗.

(1)按圖2裝置實驗,實驗開始前應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實驗中燃燒匙內盛放紅磷的量必須足量或過量.
(2)按圖3裝置實驗,點燃紅磷的方式不同于圖1,而是接通電源使電烙鐵發(fā)熱,點燃紅磷后,斷開電源.與圖2裝置相比,圖3裝置使用電烙鐵可以減小實驗誤差,其原因是改進后的裝置無需打開瓶塞點燃紅磷,避免瓶內空氣外逸而而造成實驗誤差.
【提出問題】在操作規(guī)范的情況下,用改進后的裝置測得的氧氣含量約為14%.為什么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仍有較大差距呢?
【查閱資料】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引起本實驗的誤差除裝置外,還與可燃物的性質有關.
【實驗探究1】乙同學利用圖4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5是用該裝置測得的木炭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是反應結束時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氣壓).

(3)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會瞬間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木炭燃燒放熱,使瓶內溫度升高,壓強增大.
(4)根據(jù)圖5,木炭不可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因是木炭燃燒雖消耗氧氣但生成二氧化碳,反應前后瓶內壓強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
【實驗探究2】已知常溫下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在有氯化鈉、炭粉存在條件下,反應速度較快.丙同學根據(jù)鐵生銹的原理,探究用鐵能否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設計了圖6所示實驗裝置,8分鐘后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前的體積實驗后的體積
集氣瓶內空氣量筒內水量筒內剩余水
262mL180.0mL127.2mL
(5)丙同學將鐵粉、炭粉等物質不是堆在瓶底,而是撒在浸潤氯化鈉的濾紙條上再貼在廣口瓶內側,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
(6)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到0.1%)
【結論與反思】通過上述實驗探究,選擇合適的物質和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可較為快速地完成實驗并減小實驗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