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圖是人體內(nèi)的動脈和靜脈的橫切面圖,圖2是人體內(nèi)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有關的問題

(1)圖1中的編號①血管是靜脈,理由是該血管的管壁較。
(2)血液在②血管內(nèi)流動的速度快.
(3)圖2中的X氣體是氧氣.
(4)圖2中的血液是在毛細血管內(nèi)流動,該血管壁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gòu)成.

分析 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個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nèi)血流速度快;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管壁薄,管腔大,彈性小,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其特點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zhì)交換.

解答 解:觀察題干中的圖示可知:①血管是靜脈,②血管是動脈,③是毛細血管.
(1)動脈和靜脈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血流速度如圖所示:靜脈血管管壁薄,動脈血管里血流速度快.
(2)動脈和靜脈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血流速度如圖所示:靜脈血管管壁薄,動脈血管里血流速度快.因此,圖1中的編號①血管是靜脈血管,圖1中的編號②血管是動脈血管,血液在該血管內(nèi)流動的速度快.
(3)紅細胞攜帶的氧氣在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處與血紅蛋白分離,擴散到組織細胞內(nèi),組織細胞利用氧通過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通過圖示中的氣體擴散方向可知:X是氧氣,Y是二氧化碳.
(4)毛細血管的內(nèi)徑小,僅有8--10微米,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gòu)成;管內(nèi)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物交換.
故答案為:(1)靜脈;薄
(2)快
(3)氧氣;
(4)毛細;一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血管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在消化管內(nèi)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zhì)的過程叫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可先在胃被初步消化,最終在消化管內(nèi)被消化分解為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為了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生物興趣小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個相同的錐形瓶,按如表進行了實驗,請分析表中包含了幾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什么?( 。
瓶號
加入物質(zhì)50毫升滅菌牛奶50毫升滅菌牛奶50毫升滅菌牛奶
瓶口處理不作處理不作處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溫度25℃5℃25℃
A.2組,溫度、細菌B.2組,溫度、空氣
C.2組,溫度、消毒棉球D.2組,溫度、消毒棉球、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細細地咀嚼饅頭時,會感覺到有甜味兒,這是為什么呢?小明同學設計了如下探究
①取適量新鮮饅頭,切成碎屑,分成兩等份.
②將口漱凈,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燒杯中.
③取2支潔凈試管,編為1號和2號,分別加入等量饅頭碎屑,然后向1號試管加入2毫升清水,向2號試管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震蕩,將兩支試管同時放入37℃溫水中10分鐘.
④取出2支試管,分別滴加2滴碘液并搖勻,仔細觀察試管中顏色的變化.
(1)實驗中1、2號試管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是唾液.
(2)小明同學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充分震蕩試管,分別模擬了: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3)預測實驗現(xiàn)象:不會變藍色的是2號試管,原因是唾液能把淀粉分解.
(4)通過以上實驗可以推測,口腔對淀粉既能進行物理性消化,又能進行化學性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人體的發(fā)育是從下列哪項開始的( 。
A.受精卵B.胎盤C.胎兒D.嬰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人一生中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是( 。
A.兒童期B.青年期C.青春期D.嬰兒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已知四臺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的倍數(shù)如下,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最多的顯微鏡可能是
( 。
A.5X、10XB.10X、40XC.15X、10XD.20X、35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5.芽和根尖都有分生組織.√.(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脈搏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隨著運動劇烈程度的增加,人的脈搏跳動的力度會加強
B.隨著運動劇烈程度的降低,人的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會減少
C.正常人每分鐘脈搏的次數(shù)與心率相同
D.人體的血管用手都能感覺到它的跳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