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ABC中,AB=AC,∠B=60°,∠FAC、∠ECA是△ABC的兩個外角,AD平分∠FAC,CD平分∠ECA.
(1)求證:四邊形ABCD是菱形.
(2)若AB=2,連接BD,求BD長.
考點:菱形的判定與性質
專題:
分析:(1)由在△ABC中,AB=AC,∠B=60°,可得△ABC是等邊三角形,又由AD平分∠FAC,CD平分∠ECA,可得△ACD是等邊三角形,繼而證得結論;
(2)由四邊形ABCD是菱形,∠B=60°,易得AC與BD互相垂直且平分,然后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求得答案.
解答:(1)證明:∵在△ABC中,AB=AC,∠B=60°,
∴△ABC是等邊三角形,
∴∠BAC=∠ACB=60°,AB=BC=AC,
∴∠FAC=∠ACE=120°,
∵AD平分∠FAC,CD平分∠ECA,
∴∠DAC=∠DCA=60°,
∴△ACD是等邊三角形,
∴AD=CD=AC,
∴AB=BC=CD=AD,
∴四邊形ABCD是菱形.

 (2)解:∵四邊形ABCD是菱形,且∠ABC=60°,
∴BD⊥AC,∠ABO=
1
2
∠ABC=30°,
∴OA=
1
2
AB=
1
2
×2=1,
∴OB=
AB2-OA2
=
3
,
∴BD=2OB=2
3
點評:此題考查了菱形的判定與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此題難度適中,注意掌握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22×(-
1
2
)2×(-1)2012
得( 。
A、1B、±1C、2012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甲、乙兩車從A城出發(fā)前往B城.在整個行程中,汽車離開A城的距離y與時刻t的對應關系如圖.
(1)A,B兩城相距多遠?
(2)哪輛車先出發(fā)?哪輛車先到B城?
(3)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折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也是很多人從小就經(jīng)歷的事,在折紙中,蘊涵許多數(shù)學知識,我們還可以通過折紙驗證數(shù)學猜想.如下圖把一張直角三角形紙片按照圖1中①~④的過程折疊后展開,便得到一個新的圖形-“疊加矩形”.請按照上述操作過程完成下面的問題:
(1)若上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6,則疊加矩形的面積為
 

(2)已知△ABC在正方形網(wǎng)格的格點上,在圖2中畫出△ABC的邊BC上的疊加矩形EFGH(用虛線作出痕跡,實線呈現(xiàn)矩形,保留作圖痕跡);
(3)如圖3所示的坐標系,OA=3,點P為第一象限內的整數(shù)點,使得△OAP的疊加矩形是正方形,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P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解方程組
2x-3y=1
x+2y=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頂點A與坐標原點重合,一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過頂點C,動點P以每秒1個單位速度從點A出發(fā)沿AB方向運動,動點Q同時以每秒4個單位速度從D點出發(fā)沿正方形的邊DC-CB-BA方向順時針折線運動,當點P與點Q相遇時停止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
(1)求出該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
(2)連接PD,當以點Q和正方形的某兩個頂點組成的三角形和△PAD全等時,求點Q的坐標;
(3)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以點Q、P、D為頂點的三角形的面積s,并指出相應t的取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在菱形ABCD中,∠B=60°,把一個含60°角的三角尺與這個菱形疊合,使三角尺60°角的頂點與點A重合,將三角尺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1)如圖1,當三角尺的兩邊分別與菱形的兩邊BC、CD相交于點E、F.求證:CE+CF=AB;
(2)如圖2,當三角尺的兩邊分別與菱形的兩邊BC、CD的延長線相交于點E、F.寫出此時CE、CF、AB長度之間關系的結論.(不需要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求x:
(1)(2x-1)2=4;            
(2)3(x+2)3-8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C=BD,且AC⊥BD,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則四邊形EFGH是怎樣的四邊形?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