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數(shù)學實驗課上,李靜同學剪了兩張直角三角形紙片,進行如下的操作:
操作一:如圖1,將Rt△ABC紙片沿某條直線折疊,使斜邊兩個端點A與B重合,折痕為DE.
(1)如果AC=5cm,BC=7cm,可得△ACD的周長為 ;
(2)如果∠CAD:∠BAD=1:2,可得∠B的度數(shù)為 ;
操作二:如圖2,李靜拿出另一張Rt△ABC紙片,將直角邊AC沿直線CD折疊,使點A與點E重合,若AB=10cm,BC=8cm,請求出BE的長.
【答案】操作(一)(1)12cm.(2)36°;操作(二):2.8cm.
【解析】試題分析:操作一:(1)由翻折的性質可知:BD=AD,于是AD+DC=BC,從而可知△ACD的周長=BC+AC;
(2)設∠CAD=x,則∠BAD=2x,由翻折的性質可知∠CBA=2x,然后根據(jù)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可知:x+2x+2x=90°.
操作二: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長,然后利用面積法求得DC的長,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長,由翻折的性質可知:DE=DA,最后根據(jù)BE=AB﹣DE﹣AD計算即可.
解:操作一:(1)翻折的性質可知:BD=AD,
∴AD+DC=BC=7.
∴△ACD的周長=CD+AD+AC=BC+AC=7+5=12cm.
故答案為:12cm.
(2)設∠CAD=x,則∠BAD=2x.
由翻折的性質可知:∠BAD=∠CBA=2x,
∵∠B+∠BAC=90°,
∴x+2x+2x=90°.
解得;x=18°.
∴2x=2×18°=36°.
∴∠B=36°.
故答案為:36°.
操作二:在Rt△ABC中,AC==6.
由翻折的性質可知:ED=AD,DC⊥AB.
∵,
∴10CD=6×8.
∴CD=4.8.
在Rt△ADC中,AD===3.6.
∴EA=3.6×2=7.2.
∴BE=10﹣7.2=2.8.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ABC是一個三角形的紙片,點D、E分別是△ABC邊上的兩點,
研究(1):如果沿直線DE折疊,則∠BDA′與∠A的關系是 .
研究(2):如果折成圖2的形狀,猜想∠BDA′、∠CEA′和∠A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研究(3):如果折成圖3的形狀,猜想∠BDA′、∠CEA′和∠A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一次函數(shù)y=﹣x+b的圖象經(jīng)過點A(2,3),AB⊥x軸,垂足為B,連接OA.
(1)求此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并求出一次函數(shù)與x軸的交點C的坐標;
(2)設點P為直線y=﹣x+b在第一象限內(nèi)的圖象上的一動點,求△OBP的面積S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x的范圍;
(3)設點M為坐標軸上一點,且S△MAC=24,直接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M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三個頂點A、B、C的坐標分別為A(2,﹣1)、B(1,﹣3)、C(4,﹣2).
(1)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ABC;
(2)把△ABC向左平移4個單位,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恰好得到三角形△A1B1C1,試寫出△A1B1C1三個頂點的坐標,并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這些點;
(3)求出△A1B1C1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CD和BE是△ABC的兩條高,∠BCD=45°,BF=FC,BE與DF、DC分別交于點G、H,∠ACD=∠CBE.
(1)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小明說:BH的長是AE的2倍.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3)若BG=n2+1,GE=n2﹣1,求BH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D中,M、N是BD的三等分點,連接CM并延長交AB于點E,連接EN并延長交CD于點F,以下結論:
①E為AB的中點;
②FC=4DF;
③S△ECF=;
④當CE⊥BD時,△DFN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一定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