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表是甲乙兩同學(xué)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的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 方案B
 (1)用天平稱出盛有鹽水的燒杯的總質(zhì)量m1 (1)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m1;
 (2)把燒杯中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2)在空燒杯中倒入適量鹽水,稱出它們的總質(zhì)量m2
 (3)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下的鹽水的總質(zhì)量m2; (3)把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4)ρ鹽水=$\frac{{m}_{1}-{m}_{2}}{V}$ (4)ρ鹽水=$\frac{{m}_{2}-{m}_{1}}{V}$
采用方案A測出的ρ鹽水的值較準確,另一方案測得的ρ鹽水值偏大(選填“大“或“小“).

分析 (1)測量鹽水的密度,根據(jù)密度計算公式ρ=$\frac{m}{V}$,要從測量鹽水質(zhì)量和鹽水體積入手;
(2)這兩種方案都可以測出鹽水的密度,但方案B中,燒杯中的鹽水向量筒倒的過程中,容器壁有殘留的液體,會帶來實驗誤差,所以在做實驗時,必須考慮液體殘留問題.

解答 解:(1)方案A解決了方案B中,因燒杯內(nèi)壁殘留液體而導(dǎo)致測出的體積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的問題,
所以方案A測出的鹽水的密度較準確.
(2)B方案中將水從燒杯中倒入量筒過程,水不完全倒盡,則測出水的體積不是全部水的體積,但A方案中不存在這種情況,故A方案好.
故答案為:A;大.

點評 本題考查了液體密度的測量方法,在測液體密度的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應(yīng)盡量減少測量過程中液體的損失,所以選擇最恰當?shù)姆桨负苤匾?/p>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測量某液體的密度”的實驗中,小明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此時應(yīng)把平衡螺母向左 (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后,小明將空燒杯放人天平左盤,右盤中放了一個20g砝碼,天平平衡.給燒杯加入一定量的待測液體后,右盤中放了50g、20g砝碼各一個,并調(diào)節(jié)游碼位置如圖所示,則該液體的質(zhì)量為51.4g;用量筒測量該液體的體積為30cm3,則該液體的密度為1.71 g/cm3.(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起重機以1m/s的速度勻速吊起一個重物,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是6000N.重物的重力是多少?若起重機吊著這個物體以2m/s的速度勻速下降,這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是多少?重物的質(zhì)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杯水倒掉一半,下列物理量不發(fā)生變化的是( 。
A.質(zhì)量B.體積C.密度D.質(zhì)量和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甲乙兩個金屬塊體積之比為2:1,密度之比為3:4,則它們質(zhì)量之比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推出后的鉛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是因為鉛球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B.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會馬上停下來,是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滾越慢,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D.站在領(lǐng)獎臺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對領(lǐng)獎臺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強同學(xué)的質(zhì)量是80kg,每天放學(xué)背著10kg的書包爬上約20m高的6樓,總是累得他氣喘吁吁.如果小強上到樓頂共要5min時間,(g=10N/kg)求:
(1)小強上樓過程中要對書包做多少功?
(2)小強上樓過程中克服總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果一個物體只受到兩個完全相同(力的三要素均相同)的力作用,那么個物體( 。
A.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B.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C.一定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D.運動狀態(tài)一定會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打雷時,我們知道可能要下雨了,這表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fā)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表明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fā)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在晃動,這表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