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6.如圖甲所示,重量為4N的正方形鐵塊,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夠大的豎直磁性平板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這時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 N;若對鐵塊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9N的作用,鐵塊將沿著該平板勻速向上運動,如圖乙所示,此時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5 N,方向豎直向下.

分析 物體靜止或勻速向上運動,則受平衡力,豎直方向上所受力為: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

解答 解:重量為4N的正方形鐵塊在平板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所以,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N.
鐵塊沿著該平板勻速向上運動,所以,它受到的豎直方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摩擦力,豎直方向上的拉力就等于物體的重力+摩擦力,拉力F=9N,正方形鐵塊的重力為4N,所以,摩擦力為9N-4N=5N.
故答案為:4;5;豎直向下.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條件,把握住是否能保持正方體木塊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所在,(1)靜止的物體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2)二力平衡的條件包括四方面:同物、同線、等值、反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同學們在教室上課,為了減小校園外汽車的噪聲干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將教室的窗戶打開B.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
C.每一個學生都戴一個防噪聲耳罩D.在校園周圍植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可聽聲的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
器材燒杯、水、煤油、鐵架臺(包括配件)、石棉網、天平、酒精燈、溫度計、秒表
步驟
現(xiàn)象
兩只燒杯中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用同樣的酒精燈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使水和煤油都升高10℃,觀察加熱時間,發(fā)現(xiàn)對水加熱的時間長.
結論上述現(xiàn)象表明: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一般是不同的,為了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物理學中引入了比熱容這個物理量.
方法實驗中吸收熱量的多少無法直接測得,通過加熱時間來體現(xiàn),用的科學方法:轉換法
拓展繼續(xù)對燒杯中的水加熱到90℃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并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右圖.由圖象可知:
①6分鐘后繼續(xù)對水加熱,水溫將不變.
②實驗時水的沸點是102℃,說明當時氣壓要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標準大氣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一人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著一個質量為50kg的木箱勻速前進,如果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200N,則此人的推力為200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此木箱的重力為500N,它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小蔣同學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結果最可能達到的是( �。�
A.實心球成績?yōu)?0 mB.立定跳遠成績?yōu)?0 m
C.跳繩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時4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為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的實驗電路.在此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應該采取的操作是( �。�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B.適當增加電池的節(jié)數(shù)
C.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適當向左移動D.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青山相對出”的參照物是(  )
A.岸上的樹B.江岸C.作者所在的小船D.太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小明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他做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如圖表示探究過程及有關數(shù)據(jù).

(1)分析圖 A 和 B、C、D,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
(2)分析圖A、D、E,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的關系,可以得 到的實驗結論是當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物體完全浸沒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4)小明還想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是否有關,他找來一小團橡皮泥、燒杯和水 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橡皮泥團放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橡皮泥團下沉至杯底.
步驟二:將橡皮泥團捏成“碗狀”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小明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由于第一次橡皮泥團受到的浮力小于(選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呈“碗狀”時受到的浮力,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形狀有關.
(b)同組的小紅不同意小明得出的結論,她指出小明的實驗有一處錯誤,所以才會得出錯誤結論的,錯誤原因是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