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固體硝酸鹽加熱易分解且產(chǎn)物較復雜.某學習小組以Mg(NO32為研究對象,擬通過實驗探究其熱分解的產(chǎn)物,提出如下4種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篗gO、NO2、N2
(1)實驗小組成員經(jīng)討論認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還原反應原理.
查閱資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針對甲、乙、丙猜想,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加熱、夾持儀器等均省略):

(2)實驗過程
①儀器連接后,放入固體試劑之前,關閉k,微熱硬質(zhì)玻璃管(A),觀察到E中有氣泡連續(xù)放出,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稱取Mg(NO32固體3.7g置于A中,加熱前通入N2以驅(qū)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其目的是避免對產(chǎn)物O2的檢驗產(chǎn)生干擾;關閉k,用酒精燈加熱時,正確操作是先移動酒精燈預熱硬質(zhì)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體部位下加熱.
③觀察到A中有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C、D中未見明顯變化.
④待樣品完全分解,A裝置冷卻至室溫、稱量,測得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未見明顯現(xiàn)象.
(3)實驗結果分析討論
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經(jīng)分析可初步確認猜想乙是正確的.
②根據(jù)D中無明顯現(xiàn)象,一位同學認為不能確認分解產(chǎn)物中有O2,因為若有O2,D中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2Na2SO3+O2=2Na2SO4(填寫化學方程式),溶液顏色會褪去;小組討論認定分解產(chǎn)物中有O2存在,未檢測到的原因是O2在通過裝置B時已參與反應
③小組討論后達成的共識是上述實驗設計仍不完善,需改進裝置進一步探究.

分析 (1)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相等判斷;
(2)①反應前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氣,避免空氣中氧氣干擾;根據(jù)加熱試管的操作要求完成;
(3)①根據(jù)硝酸鎂的反應現(xiàn)象進行判斷;
②D中亞硫酸鈉具有還原性,能夠和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鈉,溶液褪色;二氧化氮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會消耗氧氣.

解答 解:(1)。篗gO、NO2、N2,由于產(chǎn)物中化合價只有降低情況,沒有升高,不滿足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猜想丁不成立,
故答案為:不符合氧化還原反應原理;
(2)①實驗前需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關閉k,微熱硬質(zhì)玻璃管(A),觀察到E中有氣泡連續(xù)放出,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產(chǎn)物都有氧氣,沒有氮氣,用氮氣排出裝置中空氣避免對產(chǎn)物氧氣檢驗的干擾,
集中加熱前先預熱硬質(zhì)試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體部位下加熱,
故答案為:避免對產(chǎn)物O2檢驗產(chǎn)生干擾;移動酒精燈預熱硬質(zhì)玻璃管;
(3)①硝酸鎂分解,紅棕色氣體是二氧化氮,鎂元素不會還是硝酸鎂形式,所以乙正確;
故答案為:乙;
②亞硫酸鈉和氧氣的反應,反應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
在B裝置中,二氧化氮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氣,
故答案為:2Na2SO3+O2=2Na2SO4;O2在通過裝置B時已參與反應.

點評 本題探究硝酸鎂分解產(chǎn)物,提出假想,通過實驗驗證,涉及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加熱操作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物質(zhì)屬于正鹽的是(  )
A.NaOHB.NaNO3C.KHSO4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鐵與氯化鐵溶液反應:Fe+Fe3+═2Fe2+
B.氫氧化銅溶液與硫酸反應:OH-+H+═H2O
C.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SiO2+2OH-═H2SiO3
D.碳酸鈣與醋酸反應: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某同學實驗探究氨氣的還原性并進行系列實驗.
(1)將光亮的紫紅色銅絲繞幾圈后,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等銅絲變黑后,趁熱將銅絲插入疏松的氯化銨晶體里,即刻發(fā)現(xiàn)有白色煙霧生成,拿出銅絲后,銅絲又轉(zhuǎn)變?yōu)楣饬恋淖霞t色.在焊接銅器時用氯化銨除去銅器表面的氧化銅即利用了該原理,請完成該反應:
4CuO+2NH4Cl $\frac{△}{\;}$3Cu+1 CuCl2+1N2↑+4(H2O)
(2)利用下列裝置,進行與金屬氧化物MxOy反應生成M、H2、H2O,通過測量生成水的質(zhì)量來測定M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a(chǎn)中試劑是濃氨水.

①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儀器b中裝人的試劑可以是氫氧化鈉固體或堿石灰.
②按氣流方向正確的裝置連接順序為(填序號,裝置可重復使用):BDADC.
③實驗結束時,應首先Ⅱ(填序號).
I.熄滅A裝置的酒精燈    II.停止從a中滴加液體
④若實驗中準確稱取金屬氧化物的質(zhì)量為m g,完全反應后,測得生成水的質(zhì)量為n g,則M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frac{(18m-16n)y}{nx}$(用含X、y、m、n的式子表示).
(3)若金屬氧化物MxOy為Fe2O3,將反應后固體溶于稀硫酸,然后滴加KSCN溶液沒發(fā)生明顯變化.推測該固體成分可能是(將化學式填入表,你認為有幾種可能填幾種).
序號固體成分(填化學式)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加碘食鹽中碘酸鉀進行研究.
(1)學生甲設計實驗測出加碘食鹽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驟如下:
a.稱取W g加碘鹽,加適量蒸餾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過量KI溶液;
c.以淀粉為指示劑,用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00×10-3 mol•L-1的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已知: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
(1)滴定時選淀粉作指示劑,滴定至終點時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其終點顏色變化為藍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不褪色;加碘食鹽樣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frac{1270}{3W}$mg•kg-1(以含W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學生乙對純凈的NaCl(不含KIO3)進行了下列實驗:
順序步驟實驗現(xiàn)象
取少量純凈的NaCl,加蒸餾水溶解溶液無變化
滴加淀粉KI溶液,振蕩溶液無變化
然后再滴加稀H2SO4溶液,振蕩溶液變藍色
請推測實驗③中產(chǎn)生藍色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加H2SO4后,溶液中O2氧化KI生成I2與淀粉作用顯藍色;根據(jù)學生乙的實驗結果,請對學生甲的實驗結果作出簡要評價溶液中O2可能影響造成所測結果偏大.
(對食鹽中含碘量的測定會“偏大”、“偏小”或“不變”)
(3)工業(yè)上通常用電解KI溶液的方法來制備碘酸鉀,電解過程中請你幫助學生丙設計實驗來判斷電解是否完全.儀器不限,可選的試劑: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以含鐵的銅屑為原料制備Cu(NO32•3H2O晶體,并進一步探究用SOCl2制備少量無水Cu(NO32.設計的合成路線如下:
Cu屑(含F(xiàn)e)$→_{①}^{足量HNO_{3}}$ $→_{②}^{調(diào)pH}$ Cu(NH32溶液$\stackrel{③}{→}$Cu(NH32•3H2O晶體$→_{④}^{SOCl}$無水Cu(NH3
已知:Cu(NO32•3H2O$\stackrel{170℃}{→}$Cu(NO32•Cu(OH)2$\stackrel{200℃}{→}$CuO,SOCl2熔點-105℃、沸點76℃、遇水劇烈水解生成兩種酸性氣體.
請回答:(1)第②步調(diào)pH適合的物質(zhì)是CuO或Cu(OH)2或Cu2(OH)2CO3(填化學式)
(2)第③步包括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抽濾等步驟,其中蒸發(fā)濃縮的具體操作是將溶液轉(zhuǎn)移至蒸發(fā)皿中,控制溫度(不高于170℃),加熱至溶液表面形成一層晶膜.為得到較大顆粒的Cu(NO32•3H2O晶體,可采用的方是形成一層晶膜減慢冷卻結晶的速度(填一種)
(3)第④步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NO32•3H2O+3SOC12=Cu(NO32+3SO2↑+6HCI↑.
(4)第④步,某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夾持及控溫裝置省略,如圖1)有一處不合理,請?zhí)岢龈倪M方案并說明理由在AB之間增加干燥裝置,防止B中的水蒸氣進入A中裝置改進后,向儀器A中緩慢滴加SOCl2時,需打開活塞b(填“a”、“b”或“a和b”)

(5)為測定無水Cu(NO32產(chǎn)品的純度,可用分光光度法.
已知:4NH3•H2O+Cu2+=Cu(NH342++4H2O;Cu(NH342+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與Cu2+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成正比.現(xiàn)測得Cu(NH342+的吸光度A與Cu2+標準溶液濃度關系如圖2所示:準確稱取0.3150g無水Cu(NO32,用蒸餾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準確移取該溶液10.00mL,加過量NH3•H2O,再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測得溶液吸光度A=0.620,則無水Cu(NO32產(chǎn)品的純度是95.5%(以質(zhì)量分數(shù)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CuSO4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產(chǎn)生藍綠色沉淀,以下是某興趣小組對沉淀組成的探究.
(1)【提出假設】假設1:沉淀為Cu (OH)2
假設2:沉淀為CuCO3
假設3:沉淀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可表示為nCuCO3•mCu(OH)2]
【查閱資料】無論是哪一種沉淀受熱均易分解(假設均不含結晶水).
【定性探究】
步驟1:將所得懸濁液過濾,用蒸餾水洗滌,再用無水乙醇洗滌,風干;
步驟2:甲同學取一定量固體,用氣密性良好的如下裝置(夾持儀器未畫出)進行定性實驗;

(2)若反應后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C中無明顯現(xiàn)象,證明假設1成立.
(3)乙同學認為只要將上圖中B裝置的試劑改用下列某試劑后,便可驗證上述所有假設,該試劑是B(填代號).
A.濃硫酸     B.無水CuSO4    C.堿石灰    D.P2O5
(4)B裝置使用改進后的試劑,乙同學驗證假設3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A中藍綠色固體變黑色,B中無水CuSO4固體變藍,C中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定量探究】
(5)乙同學進一步探究假設3中固體的組成:
①乙同學查得一些物質(zhì)在20℃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后,將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為Ba(OH)2溶液,其原因是AC(填代號)
溶解度(S)/g溶度積(Ksp)摩爾質(zhì)量(M)/g•mol-1
Ca(OH)2Ba(OH)2CaCO3BaCO3CaCO3BaCO3
0.163.892.9×10-92.6×10-9100197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為強堿,Ca(OH)2為弱堿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質(zhì)量大于CaCO3,測量誤差小
D.相同條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顯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藍綠色固體質(zhì)量為54.2g,實驗結束后裝置B的質(zhì)量增加5.4g,C中產(chǎn)生的沉淀的質(zhì)量為39.4g,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CO3•3Cu(OH)2═5CuO+3H2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一些烷烴的燃燒熱(KJ/mol)如表: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
化合物燃燒熱化合物燃燒熱
甲烷891.0正丁烷2878.0
乙烷1560.8異丁烷2869.6
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
A.穩(wěn)定性:正丁烷>異丁烷
B.乙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KJ/mol
C.正戊烷的燃燒熱大約在3540 KJ/mol左右
D.相同質(zhì)量的烷烴,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越大,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現(xiàn)將氯氣依次通過下列裝置以驗證氯氣的性質(zhì):

(1)寫出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實驗剛開始時,便可立即觀察到A中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藍色,一段時間后,溶液變回無色,其原因可以用一個離子方程式來表示,請完成并配平之:□Cl2 +□I2+□6H2O=□HIO3+□10 HCl;
(3)整套實驗裝置存在的明顯缺陷是無尾氣處理裝置;
(4)C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
(5)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洗氣瓶B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簡述實驗步驟):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HCl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氣體為止,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Na2SO3已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