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則反應: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2)利用反應6NO2+8NH3$?_{加熱}^{催化劑}$ 7N2+12H2O可處理NO2.一定條件下,將該反應設計成如圖1所示裝置,其中電極均為石墨,使用熔融金屬氧化物作電解質,寫出負極電極反應式2NH3-6e-+3O2-=N2+3H2O;若一段時間內測得外電路中有1.2mol電子通過,則兩極共產生的氣體產物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7.84L.

(3)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下述反應:
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和NO的物質的量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
(4)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CO和2molH2發(fā)生上述反應,5min后反應平衡,此時測得CH3OH的濃度為0.3mol/L,計算反應開始至平衡時的平均速率v(H2)=0.12mol/(L•min);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2.68(保留兩位小數(shù))
(5)不同溫度CO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該反應△H<0(填“>”或“<”).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成本增加.

分析 (1)①2SO2(g)+O2(g)$\stackrel{\;}{?}$2SO3(g)△H=-196.6kJ•mol-1;②2NO(g)+O2(g)$\stackrel{\;}{?}$2NO2(g)△H=-113.0kJ•mol-1,依據(jù)蓋斯定律$\frac{①-②}{2}$得到熱化學方程式;
(2)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氨氣被氧化生成氮氣,結合化合價的變化計算生成氣體的體積;
(3)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濃度不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變;
(4)5min后反應平衡,此時測得CH3OH的濃度為0.3mol/L,則v(CH3OH)=$\frac{0.3mol/L}{5min}$=0.06mol/(L•min),結合方程式計量關系計算v(H2);計算平衡時可各物質的濃度,可計算平衡常數(shù);
(5)從橫坐標上一點,畫一條平行于縱坐標的虛線,看相同壓強下不同溫度時CO的平衡轉化率,溫度越低轉化率越低,說明,升溫時平衡向逆向移動.

解答 解:(1)①2SO2(g)+O2(g)$\stackrel{\;}{?}$2SO3(g)△H=-196.6kJ•mol-1
②2NO(g)+O2(g)$\stackrel{\;}{?}$2NO2(g)△H=-113.0kJ•mol-1
依據(jù)蓋斯定律$\frac{①-②}{2}$得到熱化學方程式為:NO2(g)+SO2(g)$\stackrel{\;}{?}$SO3(g)+NO(g)△H=-41.8KJ/mol;
故答案為:-41.8;
(2)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氨氣被氧化生成氮氣,電極方程式為2NH3-6e-+3O2-=N2+3H2O,反應的總方程式為6NO2+8NH3$?_{加熱}^{催化劑}$ 7N2+12H2O,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分別由+4價、-3價變化為0價,有1.2mol電子通過,由方程式可知生成0.35mol氮氣,體積為0.35mol×22.4L/mol=7.84L,
故答案為:2NH3-6e-+3O2-=N2+3H2O;7.84;
(3)a.無論是否達到平衡,體系壓強都保持不變,不能用于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說明濃度不變,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
c.SO3和NO的計量數(shù)之比為1:1,無論是否達到平衡,二者的體積比保持不變,不能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d.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每消耗1mol 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不能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4)5min后反應平衡,此時測得CH3OH的濃度為0.3mol/L,則v(CH3OH)=$\frac{0.3mol/L}{5min}$=0.06mol/(L•min),由方程式可知v(H2)=2v(CH3OH)=0.12mol/(L•min),
起始時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CO和2molH2,即c(CO)=1mol/L、c(H2)=1mol/L,則
平衡時c(CH3OH)=0.3mol/L,則c(CO)=1mol/L-0.3mool/L=0.7mol/L,c(H2)=1mol/L-2×0.3mol/L=0.4mol/L,
k=$\frac{0.3}{0.7×0.{4}^{2}}$=2.68,
故答案為:0.12mol/(L•min); 2.68;
(5)從橫坐標上一點0.5處,畫一條平行于縱坐標的虛線,看相同壓強下不同溫度時CO的平衡轉化率,溫度越高轉化率越低,說明,升溫時平衡向逆向移動.
第二問: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工業(yè)生產要考慮速經(jīng)濟效益,要考慮速度和效率,壓強越大需要的條件越高,花費越大.
故答案為:<;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成本增加.

點評 本題以NO2、SO2、CO等物質為載體,綜合考查化學平衡移動、蓋斯定律計算等問題,為高頻考點和常見題型,側重于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二甲醚(CH3OCH3)被稱為21世紀的新型燃料,它清潔、高效,具有優(yōu)良的環(huán)保性能.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劑等,對臭氧層無破壞作用.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二甲醚的核磁共振氫譜圖中有1個吸收峰,官能團名稱是醚鍵.
(2)二甲醚的同分異構體A與濃硫酸混合,加熱到170℃時生成有機物B:
①寫出A的官能團電子式為;B與溴水反應生成的物質名稱為1,2-二溴乙烷;
②德國化學家第爾斯和他的學生阿爾德首次發(fā)現(xiàn)和記載一種新型反應而獲得1950年諾貝爾化學獎,該反應是一種環(huán)加成反應:凡含有雙鍵或三鍵的不飽和化合物,可以和鏈狀或環(huán)狀含共軛雙烯體系發(fā)生1,4加成反應,通常生成一個六元環(huán),該反應條件溫和,產率很高,是有機化學合成反應中非常重要的碳碳鍵形成的手段之一,也是現(xiàn)代有機合成里常用的反應之一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寫出2-甲基-1,3-丁二烯(含共軛雙烯體系)與B反應化學方程式CH2=C(CH3)CH=CH2+CH2=CH2
(3)二甲醚、空氣、氫氧化鉀溶液、多孔石墨電極構成燃料電池,則負極電極反應式是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物質CH3OHCH3OCH3H2O
濃度(mol•L-10.440.600.60
(4)反應2CH3OH(g)═CH3OCH3(g)+H2O(g)某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225.此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CH3OH,反應到某時刻測得各組分的濃度如下:
①比較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簐(正)> v(逆)(填“>”、“<”或“=”);
②若開始只加入CH3OH,經(jīng)10min后反應達到平衡,計算達到平衡時CH3OH轉化率        α(CH3OH)=96.8%(計算結果用百分數(shù)表示,保留小數(sh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核黃素又稱為維生素B2,可促進發(fā)育和細胞再生,有利于增進視力,減輕眼睛疲勞.核黃素分子的結構為:
已知:+H2O$→_{△}^{H+}$+,有關核黃素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物質屬于有機高分子B.不能發(fā)生酯化反應
C.不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D.酸性條件下加熱水解,有C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科技、環(huán)境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門捷列夫利用軟錳礦和濃鹽酸反應制得了氯氣
B.利用火力發(fā)電廠及核電站用于冷卻的循環(huán)海水來提取單質溴以減少能耗
C.含重金屬離子的污水的排放產生“赤潮”或“水華”等水污染現(xiàn)象
D.鋼化玻璃、有機玻璃、防彈玻璃均屬于硅酸鹽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2015年8月12號接近午夜時分,天津濱海新區(qū)一處集裝箱碼頭發(fā)生爆炸.發(fā)生爆炸的是集裝箱內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火光震天,并產生巨大蘑菇云.根據(jù)掌握的信息分析,裝箱區(qū)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鉀、鈉、氯酸鈉、硝酸鉀、燒堿,硫化堿、硅化鈣、三氯乙烯、氯碘酸等.運抵區(qū)的危險化學品可能有環(huán)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銨、氰化鈉、4,6-二硝基苯-鄰仲丁基苯酚等.
回答下列問題:
(1)在組成NH4NO3、NaCN兩種物質的元素中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號)解釋原因同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自左而右呈增大趨勢,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但N原子的2p能級為半滿穩(wěn)定狀態(tài),第一電離能高于氧元素的
(2)二甲基二硫和甲酸中,在水中溶解度較大的是甲酸(填名稱),原因是甲酸與水形成氫鍵;燒堿所屬的晶體類型為離子晶體;硫化堿(Na2S)的S2-的基態(tài)電子排布式是1s2s22p63s23p6
(3)硝酸銨中,NO3-的立體構型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2
(4)1mol化合物NaCN中CN-所含的π鍵數(shù)為2NA,與CN-互為等電子體的分子有CO、N2
(CN)2又稱為擬鹵素,實驗室可以用氰化鈉、二氧化錳和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得,寫成該制備的化學方程式2NaCN+MnO2+2H2SO4$\frac{\underline{\;\;△\;\;}}{\;}$(CN)2+Na2SO4+MnSO4+2H2O.
(5)鈉鉀合金屬于金屬晶體,其某種合金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合金的化學式為KNa3;晶胞中K 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6;已知金屬原子半徑r(Na)=186pm、r(K)=227pm,計算晶體的空間利用率$\frac{\frac{4}{3}π(186{\;}^{3}×3+227{\;}^{3})}{(186×2+227×2)^{3}}$×100%(列出計算式,不需要計算出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黃銅礦(CuFeS2)是煉鋼的最主要礦物.
(1)S位于周期表中ⅥA族,該族元素氫化物中,H2Te比H2S沸點高的原因是兩者均為分子晶體且結構相似,H2Te相對分子質量比H2S大,分子間作用力更強,
H2O比H2Te沸點高的原因是兩者均為分子晶體,H2O分子中存在氫鍵.
(2)S有+4和+6兩種價態(tài)的氧化物,回答下列問題:
①下列關于氣態(tài)SO3和SO2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D
A.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目相等    B.都是極性分子
C.中心原子的孤對電子數(shù)目相等      D.都含有極性鍵
②將純液態(tài)SO3冷卻到289.8K時凝固得到一種螺旋狀單鏈結構的固體其結構如圖1,此固態(tài)SO3中S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sp3

(3)CuFeS2的晶胞如圖2所示,晶胞參數(shù)a=0.524nm,c=1.032nm;CuFeS2的晶胞中每個Cu原子與4個S原子相連,列式計算晶體密度ρ=4.31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9.化合物E是一種醫(yī)藥中間體,常用于制備抗凝血藥,可以通過如圖所示的路線合成:

(1)B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羥基和羧基.
(2)C轉化為D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
(3)寫出D與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1molE最多可與4molH2加成.
(5)寫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B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A.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B.核磁共振氫譜只有4個峰
C.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水解時1mol可消耗3molNaOH
(6)已知工業(yè)上以氯苯水解制取苯酚,而酚羥基一般不易直接與羧酸酯化.甲苯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為苯甲酸.苯甲酸苯酚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試寫出以苯、甲苯為原料制取該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流程圖(無機原料任選).合成路線流程圖示例如下:
H2C═CH2$\stackrel{HBr}{→}$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石灰石脫硫法
此法是以石灰石為原料通過系列反應將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從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CO又會與CaSO4發(fā)生化學反應,降低脫硫效率.相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CaSO4 (s)+CO (g)?CaO(s)+SO2 (g)+CO2 (g)△H=218.4kJ•mol-1(反應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  (反應Ⅱ)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反應Ⅰ、Ⅱ寫出CaSO4(s)與CaS(s) 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3CaSO4 (s)+CaS(s)=4CaO(s)+4SO2 (g)△H=1049.2kJ•mol-1
(2)對于氣體參與的反應,表示平衡常數(shù) Kp時用氣體組分(B)的平衡壓強p(B)代替該氣體物質的量濃度c(B),則反應Ⅰ的Kp=p(CO2 )×p(SO2 )/p(CO)    (用表達式表示).
(3)假設某溫度下,反應Ⅰ的速率(v1)小于反應Ⅱ的速率(v2),則如圖1反應過程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B.

(4)圖2為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反應體系中CO初始體積百分數(shù)與平衡時固體產物中CaS質量百分數(shù) 的關系曲線.則降低該反應體系中產生的SO2生成量的措施有AB.
A、向該反應體系中投入生石灰
B、在合適的溫度區(qū)間內控制較低的反應溫度
C、降低CO的初始體積百分數(shù)
D、提高反應體系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7.芳香烴A是工業(yè)上合成塑料的基礎原料,目前也是合成不飽和醛類化合物G的主要原料,下面是A合成醛類化合物G的流程:

已知以下信息:
①C和D均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其中D可溶于飽和碳酸鈉溶液,核磁共振氫譜顯示有4種氫.


回答下列問題:
(1)A中官能團的名稱碳碳雙鍵.
(2)由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3)由D生成E化學方程式為
(4)G的結構簡式
(5)F的分子式為C8H8O2
(6)由A生成B和由E生成F的反應類型非別為:加成反應;取代反應.
(7)寫出C的同分異構體中滿足如下兩個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3種,①能發(fā)生顯色反應 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2:2:2:1:1的為(寫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