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有下列幾組物質,請將序號填入下列空格內: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    B、12C60和石墨
C、  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1)互為同位素的是
 
;
(2)互為同系物的是
 
;
(3)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
 
;
(4)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5)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異體,也不是同素異形體,但可看成是同一類物質的是
 
考點:同位素及其應用,同素異形體,芳香烴、烴基和同系物,同分異構現(xiàn)象和同分異構體
專題:物質的分類專題,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
分析: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互相稱為同系物;
相同元素組成,不同形態(tài)的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
解答: 解: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15個“CH2”原子團,故互為同系物;
 B.12C60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故互為同素異形體;
C.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故互為同分異構體;
 D、35Cl和37Cl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故互為同位素;
 E、乙醇和乙二醇都屬于醇類,
(1)互為同位素的是35Cl和37Cl,
故答案為:D;
(2)互為同系物的是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
故答案為:A;
(3)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12C60和石墨,
故答案為:B;
(4)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故答案為:C;
(5)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異體,也不是同素異形體,但可看成是同一類物質的是乙醇和乙二醇,
故答案為:E.
點評:本題考查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的概念,難度不大.對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種物質等概念的區(qū)別是考試的熱點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變化過程中,共價鍵被破壞的是( 。
A、燒堿溶于水
B、碘溶于酒精
C、二氧化碳變成干冰
D、氯化氫氣體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物質”是指由植物或動物生命體衍生得到的物質的總稱.“生物質能”是人類解決能源危機的一種重要的能源.“生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氣化為CO、H2等原料氣,進而合成甲醇和二甲醚(CH3OCH3),相關反應為:
①2H2(g)+CO(g)?CH3OH(g);
②4H2(g)+2CO(g)?CH3OCH3(g)+H2O(g).
請根據圖1、2示回答問題:
(1)由H2和CO合成二甲醚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2)在T1、T2溫度下,向兩個容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中分別通入1molCO和2molH2合成甲醇,則T1、T2溫度下對應反應的平衡常數K1
 
K2(選填“>”、“<”或“=”).
(3)在一定條件下,向一個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4molH2、2molCO、1molCH3OCH3 (g)和1molH2O(g),經一定時間反應②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測得混合氣體密度是相同條件下起始時的1.6倍.反應開始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υ
 
υ(選填“>”、“<”或“=”),平衡時n(CH3OCH3)=
 
mol.
(4)圖3為綠色電源“二甲醚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a、b均為多孔性Pt電極).
a電極是
 
極(填“正”或“負”);
b電極上的電極反應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溫室效應”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研究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CO2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
(1)其中一種途徑是將CO2轉化成有機物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如:
2CO2(g)+2H2O(l)═C2H4(g)+3O2(g)△H=+1411.0kJ/mol
2CO2(g)+3H2O(l)═C2H5OH(1)+3O2(g)△H=+1366.8kJ/mol
則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在一定條件下,6H2(g)+2CO2(g)?CH3CH2OH(g)+3H2O(g).
根據上表中數據分析:
溫度(k)
CO2轉化率(%)
n(H2)
n(CO2)
500 600 700 800
1.5 45 33 20 12
2 60 43 28 15
3 83 62 37 22
①溫度一定時,提高氫碳比
n(H2)
n(CO2)
,CO2的轉化率
 
(填“增大”“減小”“不變”).
②該反應的正反應為
 
(填“吸”或“放”)熱反應.
(3)一定條件下,將3molH2和1molCO2兩種氣體混合于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3H2(g)+CO2(g)?CH3OH(g)+H2O(g).2min末該反應達到平衡,測得CH3OH的濃度為0.2mol/L.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該條件下此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c(CH3OH)?c(H2O)
c3(H2)?c(CO2)

b.H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3mol/(L?s)        
c.CO2的轉化率為60%
d.若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時,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4)科技人員設想以如圖所示裝置及電化學原理,將CO2和H2轉化為甲醇.若A處通入CO2,B處通入H2,C為CH3OH
①B極為
 

②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5)CO2在自然界循環(huán)時可與CaCO3反應,CaCO3是一種難溶物質,已知常溫下,其溶解度為1.2×10-3g,則其Ksp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課外興趣小組學生在實驗室里制取的乙烯中;煊猩倭康亩趸,老師啟發(fā)他們并由他們自己設計了如圖實驗圖以確認上述混合氣體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回答下列問題:
(1)Ⅰ、Ⅱ、Ⅲ、Ⅳ裝置可盛放的試劑是:Ⅰ
 
;ⅡNaOH溶液;Ⅲ品紅溶液;Ⅳ
 
(將下列有關試劑的序號填入空格內,試劑可重復選擇)
A.品紅溶液    B.NaOH溶液    C.濃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說明二氧化硫氣體存在的現(xiàn)象是
 
;
(3)使用裝置Ⅱ的目的是
 

(4)實驗室由乙醇制乙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上述圖中儀器的名稱:①
 
;②
 

(2)若利用裝置I分離乙酸(沸點118℃)和乙酸乙酯(沸點77.1℃)的混合物,還缺少的儀器有
 
,將儀器補充完整后進行的實驗操作的名稱為
 
;實驗時儀器②中冷卻水的進口為
 
(選填“f”或“g”).
(3)現(xiàn)需配制250mL 0.2mol?L-1 NaCl溶液,裝置II是某同學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中有兩處錯誤分別是
 
,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濃度偏小的是
 
(填序號).
①燒杯中NaOH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沒有洗滌燒杯
②定容后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再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③實驗用的容量瓶洗凈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④定容時俯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列出了A-R九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填空.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E F
3 A C D G R
4 B H
(1)這九種元素中: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是
 
;金屬性最強的是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最強的堿是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酸是
 

(2)D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A、B、C三種元素按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為
 

(4)F的氫化物的電子式
 
;G、H 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遞減的順序是
 

(5)H元素跟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2F2的電子式是
 
;.
(6)B和F兩種元素形成的2:1型化合物屬于
 
(填“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請用電子式表示其形成過程
 

(7)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9年作出決定,把元素周期表的主、副族及其族號取消,由左至右改為1~18列.按這個規(guī)定,第15列元素應為
 
族元素,其簡單氫化物的化學式為
 
(用字母“M”表示該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鈦對體液無毒且有惰性,能與肌肉和骨骼生長在一起,因而有“生命金屬”之稱.下列有關
 
48
22
Ti和
 
50
22
Ti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48
22
Ti和
 
50
22
Ti中均含有22個中子
B、
 
48
22
Ti和
 
50
22
Ti核外均有4個電子層
C、分別由
 
48
22
Ti和
 
50
22
Ti組成的金屬鈦單質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D、
 
48
22
Ti和
 
50
22
Ti的性質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生通過下列家庭小實驗探討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合理的是( 。
A、用石膏粉與少量生豆?jié){調拌均勻后加到煮沸的豆?jié){中制作豆腐
B、用米湯檢驗食鹽中是否含碘酸鉀(KIO3
C、用純堿(Na2CO3)熱溶液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燒并聞氣味的方法區(qū)別純棉織物和純羊毛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