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蠖體色受到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在曼徹斯特地區(qū),19世紀中期以后,種群中S基因頻率很低,在5%以下,
到了20世紀則上升到95%以上.據題回答:
(1)最初的S基因是通過基因突變出現(xiàn)的,它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2)19世紀,樺尺蠖的棲息地(樹干)上長滿了地衣,在此環(huán)境下,種群s基因頻率高的原因是淺色樺尺蠖與環(huán)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鳥類所食,后代繁殖個體多.
(3)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煉銅使地衣不能生長,樹皮暴露,并被煤煙熏成黑褐色.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種群S基因頻率升高的原因是棲息地變成黑褐色,不利于淺色種生存而利于黑色型個體生存.
(4)上述事例說明,種群中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其中不利變異被不斷淘汰;有利變異則逐漸積累.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緩慢地進化.因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的方向決定的.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解答 解:(1)最初的S基因是通過突變出現(xiàn)的.它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2)19世紀,樺尺蛾的棲息地(樹干)上長滿了地衣,在此環(huán)境下,樺尺蛾體色淺的更易適應環(huán)境,故種群淺色基因s的基因頻率變化趨勢是增加(或上升).
(3)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煉銅使地衣不能生長,樹皮暴露,并被煤煙熏成黑褐色,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樺尺蛾體色深的更易適應環(huán)境,故種群深色基因S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是增加(或上升).
(4)上述事例說明,種群中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其中不利變異被不斷淘汰,有利的變異則逐漸積累,從而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緩慢地進化.因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故答案為:
(1)基因突變  原材料
(2)淺色樺尺蠖與環(huán)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鳥類所食,后代繁殖個體多
(3)棲息地變成黑褐色,不利于淺色種生存而利于黑色型個體生存
(4)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淘汰;積累;基因頻率;自然選擇的方向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的重點知識.要注意辨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意味著生物進化了,但不一定產生新的物種.新物種的產生必須要經過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產生不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某一片小麥田中,長有許多雜草,另外還有食草昆蟲、青蛙、蛇等動物在麥田中活動.某研究小組對該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研究,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研究小組要估算該農田中薺菜的種群密度,應采用樣方法;在取樣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
(2)此農田中新遷入了一種食草昆蟲,如圖4-11甲是與這種昆蟲種群數量變化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請說出種群在B點后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原因:生活資源和空間有限、
天敵增多(答兩點).
(3)請根據圖甲在圖乙坐標系中畫出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要求將A、D標在縱坐標的合適位置上.

(4)農田如果棄耕,農作物會被雜草取代,這一過程叫做群落的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是某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物質變化示意簡圖,其中①~⑤為生理過程,a~h為物質名稱,請回答問題.

(1)物質a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物質b、g分別是氧氣、二氧化碳.
(2)過程④⑤發(fā)生的場所分別是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
(3)上述①~⑤過程中,能夠產生ATP的過程是①③④⑤.
(4)較強光照下,①過程中d從葉綠體基質向類囊體薄膜方向移動.
(5)假如將該植物從光照條件下移到黑暗處,h含量的變化是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它含有2條肽鏈,A鏈含有21個氨基酸,B鏈含有30個氨基酸,2條多肽鏈間通過二硫鍵連接,下邊圖1所示為結晶牛胰島素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某多肽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

(1)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可表示為.胰島素分子中含有肽鍵49個,肽鍵可表示為-CO-NH-.
(2)從理論上分析,胰島素分子至少有2個-NH2,2個-COOH.
(3)圖3中的多肽由4個氨基酸失去3個水分子而形成.
(4)此多肽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是由R基決定的,其編號是②④⑧⑨.
(5)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千差萬別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多肽鏈的空間結構.
(6)假設某蛋白質分子中一條肽鏈為178肽,其分子式為CxHyNzOwS(z>178,w>179),并且是由右側五種氨基酸組成的:那么將該178肽徹底水解后將會得到z-178個賴氨酸,$\frac{w-179}{2}$個天冬氨酸(結果可含分子式中的未知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依據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點,鑒別一個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檢查它的( 。
A.DNA是否進行復制B.是否出現(xiàn)星射線
C.細胞質分成兩部分的方式D.自身的蛋白質合成的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脂肪是既能貯能又具有保溫作用的物質
B.糖類是細胞內唯一的能源物質
C.無機鹽離子可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滲透壓
D.核酸承擔了遺傳信息貯存和傳遞的任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圖甲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循環(huán)模式圖,圖中A、B、C、D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圖乙為其中部分營養(yǎng)結構.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過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圖甲②③過程中碳的傳遞形式分別是含碳有機物、CO2
(2)乙圖中的蛇由于某種原因數量下降,蟾蜍的數量先增多后減少,最后趨于穩(wěn)定,這屬于負反饋(反饋)調節(jié),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
(3)若草固定的總能量為6.8×109kJ,食草昆蟲和鼠同化的總能量是1.3×108kJ,則人最多能獲得能量2.46×108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分布在新疆新源縣山區(qū)的第三紀遺存亞歐最大面積的野蘋果林因遭遇“外來生物”小吉丁蟲肆虐,受災面積已達六成.小吉丁蟲將卵產于樹干表面,幼蟲從果樹表皮進入內部蛀食皮層,成蟲則以樹葉為食,導致果樹迅速干枯死亡.
(1)調查小吉丁蟲卵的密度可采用樣方法.小吉丁蟲產卵需要適宜的溫度與光照,溫度與光照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理信息.
(2)這片野蘋果林構成的群落中,野蘋果樹最高,居于最上層,各種雜草較矮,居于較下層,說明該群落具有垂直結構;雜草在野蘋果樹分布較為稀疏的位置比較茂盛,而在野蘋果樹下則數量很少或者不存在,這說明該群落具有水平結構.雜草與野蘋果樹間具有競爭關系.
(3)從野蘋果林最初被發(fā)現(xiàn)至今,人們?yōu)楸Wo野蘋果樹,大量去除野蘋果林中的雜草,人類活動的增強也使野蘋果林中的動物大量減少,人類的這些活動使野蘋果林的營養(yǎng)結構趨于簡單,大大降低了野蘋果林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節(jié)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面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長素和赤霉素調節(jié)的特點是具有兩重性
B.溫特的實驗中生長素從胚芽鞘尖端基部進入瓊脂塊的方式是擴散
C.乙烯和生長素都能促進果實的發(fā)育
D.細胞分裂素能夠解除種子的休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