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以槍烏賊的粗大神經纖維做材料,圖中箭頭表示電流方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a、b兩點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現(xiàn)象的順序是4、3、2、4、
B.在b點右側刺激,依次看到現(xiàn)象的順序是4、3、2、4
C.在a、b兩點中央刺激會出現(xiàn)1或4現(xiàn)象
D.在a點左側刺激,依次看到現(xiàn)象的順序是4、2、3、4

分析 1、靜息狀態(tài)下,神經纖維上的膜外是正電位,膜內是負電位,受刺激興奮后,膜外電位變成負電位,膜內電位是正電位,在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形成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進行傳導.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進行雙向傳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與膜外電流的方向相反,與膜內電流的方向一致.

解答 解:A、如果刺激點在a、b兩點的中央偏左,所以a點先興奮,電位如圖中2情況,b點后興奮,電位如圖中3情況,因此依次看到的現(xiàn)象的順序是4、2、4、3、4,A錯誤;
B、在b點右側刺激,此時a、b兩點是未興奮點,電荷分布如圖4,然后b、a兩點依次興奮,見圖中3、2情況,最后a、b兩點電位歸為靜息電位,B正確;
C、在a、b兩點的中央刺激,興奮向兩側同時等速傳導,所以會出現(xiàn)圖1和4的情況,C正確;
D、當刺激神經纖維產生興奮時,膜的兩側發(fā)生電位變化,興奮沿刺激點向神經纖維的兩側傳導.在a點左側刺激,此時a、b兩點是未興奮點,電荷分布如圖4,然后a、b兩點依次興奮,見圖中2、3情況,最后a、b兩點電位歸為靜息電位,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纖維膜電位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華僑中學新高二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用32P標記的磷酸鹽浸泡蠶豆幼苗,追蹤32P的去向以研究蠶豆根尖細胞分裂情況,得到根尖細胞連續(xù)分裂的時間(單位:h)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CD階段發(fā)生核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B.BC階段結束時核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階段中的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質

D.一個細胞周期(可表示為DE+EF)等于1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使用染色劑染色是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某同學對有關實驗做了如下歸納:
實驗觀察對象染色劑實驗結果
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蘇丹Ⅲ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
DNA和RNA的分布
吡羅紅甲基綠細胞內染成綠色的面積顯著大于染成紅色的面積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健那綠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
有絲分裂
龍膽紫間期細胞不著色,
分裂期細胞染色體著色
(1)上述實驗結果的歸納,正確的有①③(實驗序號).
(2)實驗②和實驗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其中,實驗②用鹽酸的作用之一是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實驗③線粒體中還原態(tài)氫的作用是和O2結合生成水;實驗④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分離開.
(3)在觀察有絲分裂實驗時,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操作正確,也難以看到很多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主要原因是分裂期時間遠遠短于分裂間期.
(4)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膜有穩(wěn)定作用,可以推測人體缺硒時下列細胞中最易受損的細胞是③(填序號).
①脂肪細胞     ②淋巴細胞      ③心肌細胞      ④口腔上皮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是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示意圖,關于此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遞質是從①處釋放的,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B.興奮傳遞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④
C.興奮可以在①和③之間單向傳遞
D.由①、②、③構成突觸小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為探究不同缺氧時間對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先將體外培養(yǎng)的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置于含氧培養(yǎng)液中,測定單細胞的靜息電位和閾強度(引發(fā)神經沖動的最小電刺激強度),之后再將其置于無氧培養(yǎng)液中,于不同時間點重復上述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

注:“對照組”的數(shù)值是在含氧培養(yǎng)液中測得的( �。�
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氧氣的有無,因變量是靜息電位和閾強度
B.在缺氧處理40min時,給予細胞25pA強度的單個電刺激能記錄到神經沖動
C.海馬神經細胞軸突上某部位產生動作電位后,由于Na+內流導致細胞內Na+濃度高于細胞外
D.在缺氧處理35min、40min、45min過程中,靜息電位的絕對值逐漸減小,導致相應時段的閾強度也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光合促進劑是一種與生長素有類似生理作用的生長調節(jié)劑.某科研人員利用番茄為實驗材料來探究光合促進劑的生理作用,其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
實驗材料及用具:生長狀況相同且長勢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適宜濃度的光合促進劑、蒸餾水、尺、天平等.
(1)實驗步驟:(請補充完善)
第一步:選取生長狀況相同且長勢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第二步:對甲組噴灑適量適宜濃度的光合促進劑;對照組乙噴灑等量的蒸餾水.
第三步:將兩組番茄放置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觀察兩組番茄的葉片顏色,測量并計算每組番茄的平均株高(或植株的平均高度、株高的平均值)、待成熟后計算每組座果數(shù)量、稱量并計算單果重量的平均值.
(2)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植物生長狀況、產量記錄表
名稱平均株高座果數(shù)(個)葉色平均單果重(g)
甲組220.228.2深綠172.5
乙組206.626.4156
(3)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實驗中,因變量有4個.設置甲、乙兩組進行實驗處理遵循的是對照實驗原則.
②據(jù)表中葉色情況分析推斷:光合促進劑增加番茄產量的原因可能是促進了葉綠素 (物質)的合成.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推斷:光合促進劑具有與生長素類似的生理作用,如:促進生長、促進果實發(fā)育.
③與光合促進劑相比,生長素是由植物體內的色氨酸轉變的.根據(jù)上述光合促進劑的作用,請總結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概念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華僑中學新高二開學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中,形成20個四分體,則形成的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為( )

A.10條 B.20條

C.30條 D.40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為研究大腸桿菌乳糖代謝過程中l(wèi)ac 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科研人員做了相關實驗.
(1)在加入乳糖和去掉乳糖條件下,檢測培養(yǎng)的大腸桿菌細胞中l(wèi)ac mRNA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得到如圖所示結果.
①乳糖屬于糖類中的二糖,細胞內的β-半乳糖苷酶可將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
②據(jù)圖可知,加入乳糖時,lac 基因才會啟動轉錄,β-半乳糖苷酶隨即增加.去掉乳糖后,lac mRNA 含量立即下降,推測其原因是lac基因轉錄停止,lacmRNA很快被分解,同時β-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時間內維持穩(wěn)定,其原因是β-半乳糖苷酶合成后不會很快被分解.
(2)為了證實乳糖的作用是誘導新的β-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將細胞內已存在的酶前體轉化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員將大腸桿菌放入含35S 標記的氨基酸但無乳糖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多代,之后將這些細菌轉移到不含放射性物質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加入乳糖后,分離、檢測新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若這些酶沒有放射性,則證明是誘導合成的.
(3)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lac 基因突變型大腸桿菌能產生β-半乳糖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為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他們在野生型和突變型細菌培養(yǎng)基中添加放射性標記的乳糖,發(fā)現(xiàn)野生型在乳糖誘導后會攝取乳糖,而突變型菌幾乎不能.據(jù)此推測乳糖還能夠誘導野生型菌產生某種蛋白X,蛋白X 的功能是運輸乳糖進入細胞.
(4)由上述實驗推測,只有當乳糖存在時,RNA聚合酶與lac 基因的啟動子結合,誘導lac 基因表達,從而誘導β-半乳糖苷酶和蛋白X的合成.這種機制使微生物在有底物存在時才合成相關酶,從而減少了細胞內物質和能量的浪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基因型為AaBb的一個精原細胞,產生了2個AB、2個ab的配子,則這兩對等位基因( �。�
A.一定不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一定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可能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D.一定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