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在某基因型為AA的二倍體水稻根尖中,發(fā)現一個如下圖所示的細胞(圖中I、II表示該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其它染色體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其親代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B.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一定沒有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

C.該細胞產生的各項變異均可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進行觀察

D.該細胞變異均為可遺傳變異,都可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

B

【解析】

試題分析:植物的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只能進行有絲分裂.所以a基因的出現是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A錯誤;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是二倍體,而Ⅱ號染色體細胞中有三條,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同時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根尖細胞中只能發(fā)生有絲分裂,不能發(fā)生減數分裂,B正確;基因突變在顯微鏡下看不見,C錯誤;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體細胞發(fā)生的突變不能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D錯誤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考點分析: 考點1:基因突變 考點2:基因重組 考點3: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變異 試題屬性
  • 題型:
  • 難度:
  • 考核:
  • 年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四川省邛崍市高三下第二次強化訓練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鸚鵡的性別決定為ZW型(ZZ為雄性,ZW為雌性),其毛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決定,其中一對位于性染色體上,決定機制如下圖。某培育中心一只綠色雌性鸚鵡(甲)先后與乙、丙雜交,結果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1)決定鸚鵡毛色的兩對等位基因遵循______ 定律,相關基因通過___ __ 控制毛色。

(2)鸚鵡甲產生的配子種類有_____種。

(3)鸚鵡乙基因型為______ ,鸚鵡丙毛色為_______ 。

(4)實驗組一子代中的綠色雄性鸚鵡和實驗組二子代中的綠色雌性鸚鵡雜交,后代中出現綠色鸚鵡的概率為_______。

(5)實驗室欲通過兩純合的鸚鵡雜交得到雄性全為綠色,雌性全為黃色的子代,則親代的基因型組合有_____種,請寫出其中一種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

(6)在自然環(huán)境中,雌性白毛鸚鵡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鸚鵡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 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人體內苯丙氨酸的代謝途徑,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A.基因1不正常而缺乏酶1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癥

B.由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需要多個基因控制

C.該圖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性狀

D.基因2突變而缺乏酶2將導致人患白化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狀態(tài)

B.②是產生核糖體、mRNA和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C.③在細胞周期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D.蛋白質可由核孔進入細胞核,而mRNA正好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4月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1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三種生物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種生物;圖2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正常范圍,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小,x表示恢復到原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

(1)寫出圖1中存在的食物網: 。

(2)若圖1所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放牧和割草不僅影響地上植物的生長情況,也會影響土壤小動物和微生物的數量及分布,從而改變草原群落的 結構。

(3)圖1中B與D之間的信息傳遞種類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 。

(4)已知在某一階段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圖1中生物C的滅絕,其他生物數量發(fā)生較大波動后才逐漸趨于穩(wěn)定,原因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這段時間內發(fā)生 演替。

(5)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用a表示,由圖2可知,對生態(tài)系統(tǒng)a和另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b施加相同強度的干擾,若ya<yb,則這兩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大小關系為a b。

(6)目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刻不容緩, 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而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會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這屬于 保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高三高考適應性訓練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泡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的一種食品,但是泡菜中卻含有亞硝酸鹽。當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總量達到0.3g—0.5g時,會引起中毒;達到3g時,會引起死亡。我國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在醬菜中不得超過20mg/Kg。膳食中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在人體內以“過客”的形式隨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胺。針對泡菜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的事實,某中學生物活動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不同食鹽濃度和發(fā)酵時間對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影響。

(1)請補充實驗設計的空缺內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 。

②測量指標及方法:亞硝酸鹽與某些化學物質發(fā)生反應后形成 色染料。先使泡菜樣品及一系列已知濃度的亞硝酸鹽溶液分別與化學物質發(fā)生顯色反應,然后通過 顏色,可以估測出泡菜液樣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③確定濃度梯度:經過查找資料和初步實驗,發(fā)現當食鹽濃度為3%以下時,制作的泡菜溶液發(fā)生腐敗,而當食鹽濃度在8%以上時,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為咸腌菜。因此,分別設計了3%、5%、7%的食鹽濃度梯度來制作泡菜。

④選擇實驗材料:紅蘿卜和白蘿卜,哪種更適合于用做實驗材料? ,理由是 。

⑤制作泡菜:將實驗材料分成3組制作泡菜,除了實驗材料的重量相同外,還要保證每組泡菜的 相同。

(2)下圖是該生物活動小組記錄的三種食鹽濃度的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與發(fā)酵天數的關系圖。根據此圖實驗結果,請你給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導意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高三高考適應性訓練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取某種植物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新鮮葉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圓片,平均分成四組,各置于相同的密閉裝置內,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分別置于四種不同溫度下﹙t1<t2<t3<t4﹚。測得光照相同時間后各裝置內O2的增加值及黑暗條件下各裝置內O2的消耗值,結果如下表。經分析可知,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溫 度

氣體變化值

(相對值/mgh)

t1

t2

t3

t4

光照下O2的增加值

2.7

6.0

12.5

12.0

黑暗下O2的消耗值

2.0

4.0

8.0

12.0

A.在實驗的溫度范圍內,呼吸作用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B.在實驗的四種溫度下,植物在t3溫度時經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最多

C.光照相同時間后,t4溫度下裝置內O2的增加量與細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D.在實驗的四種溫度下,若均給予24小時光照,植物有機物的積累量均大于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梅州市高三3月總復習質檢(一模)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回答有關體溫調節(jié)的問題

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一種非冬眠小型哺乳動物.如圖1為持續(xù)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體內調節(jié)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細胞)產熱過程示意圖。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腦部分傳出神經末梢釋放______,另一方面寒冷刺激還能使下丘腦合成并釋放______,導致體內甲狀腺激素的量增加.

(2)據圖可知布氏田鼠體內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內的______能促進UCP-1基因的表達.

(3)在BAT細胞中,UCP-1蛋白能抑制ATP的合成,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階段釋放出來的能量全部變成______.

(4)據圖可知,布氏田鼠在持續(xù)寒冷的環(huán)境中維持體溫穩(wěn)定的生理調節(jié)過程:布氏田鼠通過______調節(jié),最終引起B(yǎng)AT細胞中 加快和合成ATP減少,以實現產熱增加維持體溫的恒定。

(5)當人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可以通過運動抵御嚴寒。如果運動過程中大量出汗,血漿滲透壓將 , 激素分泌量增加,導致腎小管對水分重吸收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不能在內質網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抗體 B.膽固醇 C.維生素D 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