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以酒待客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有些人喝了一點酒就臉紅,我們稱為“紅臉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臉色卻沒有多少改變,我們稱為“白臉人”.乙醇進入人體后的代謝途徑如下,請回答:

(1)“白臉人”兩種酶都沒有,其基因型是aaBB、aaBb;“紅臉人”體內只有ADH,飲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對較高,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臉紅.由此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有一種人既有ADH,又有ALDH,號稱“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與性別有關嗎?無關,你的理由是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
(3)13三體綜合征是一種染色體異常遺傳病,調查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過量飲酒者和高齡產(chǎn)婦,生出患兒的概率增大.醫(yī)院常用染色體上的一段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作為遺傳標記(“+”表示有該標記,“-”表示無),對該病進行快速診斷.
①為了有效預防13三體綜合征的發(fā)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適齡生育、不酗酒、產(chǎn)前診斷.(回答3點)
②現(xiàn)診斷出一個13三體綜合征患兒(標記為“++-”),其父親為“+-”,母親為“--”.該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親本產(chǎn)生生殖細胞時出現(xiàn)異常,即父親的13號(或答次級精母細胞)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沒有移向兩極.
③威爾遜氏病是由13號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d)控制的遺傳。粚φ5母改干铝艘粋同時患有13三體綜合征(與②原因相同)和威爾遜氏病的男孩,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過程.(說明:配子和子代都只要求寫出與患兒有關的部分)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中乙醇生成乙酸需同時具有兩種酶,并且分別由A基因和b基因控制,即基因型為A_bb.“白臉人”沒有乙醇脫氫酶,則其基因型為aa__.此種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為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進而控制代謝.

解答 解:(1)“白臉人”無法轉化酒精,且兩種酶都沒有,因此,其基因型是aaB_,即aaBB、aaBb.“紅臉人”體內只有ADH,其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種,飲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對較高,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臉紅,由此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細胞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有一種人既有ADH,又有ALDH,號稱“千杯不醉”.根據(jù)上述材料分析可知,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所以酒量大小與性別無關.
(3)①為了有效預防13三體綜合征的發(fā)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適齡生育、不酗酒、產(chǎn)前診斷或羊水檢查等.
②根據(jù)父親為“+-”,母親為“--”,患兒標記為(++-),說明患兒的“++”都是來自父親.因此是父親的13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染色單體沒有分開導致.
③遺傳圖解為
故答案為:
(1)aaBB、aaBb 乙醛 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
(2)無關 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
(3)①適齡生育、不酗酒、產(chǎn)前診斷(或羊水檢查)
②父親的13號(或答次級精母細胞)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圖中信息準確判斷“紅臉人”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晉城市高二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皮膚表皮細胞所獲得的氧氣是直接從( )

A.周圍的空氣中得到 B.周圍的水中得到

C.組織液中得到 D.血漿中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高二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xiàn)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基因頻率為80%,a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基因頻率為60%,a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 )

A、75% B、50% C、42% D、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香蕉是一種熱帶水果,成熟的果實不易保鮮、不耐貯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時采摘,此時果皮青綠、果肉硬實、甜度小.隨放置時間的延長,淀粉逐漸轉變成還原性糖,果肉逐漸變軟、甜度增加,果實逐漸成熟.
(1)檢測香蕉中的還原性糖可用斐林試劑,觀察此實驗結果中的磚紅色沉淀的深淺可以推測香蕉的成熟程度.
(2)下圖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變化.

①植物激素(如乙烯)是植物生命活動中起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機物.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細胞呼吸速率在第8-9天之間達到最大.
(3)根據(jù)上圖推測,乙烯通過促進果實的細胞呼吸促進香蕉果實的成熟.
(4)有人要驗證上述推測,利用一種乙烯抑制劑設計了下面的實驗:
①將采摘后的香蕉均分為兩組,實驗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7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劑進行熏蒸處理,對照組不作處理.
②檢測兩組香蕉的CO2釋放量,如果實驗組實驗組的CO2釋放高峰推遲或不出現(xiàn),則支持上述推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表示某植物體內的某些代謝過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②過程為C3的還原,③過程為二氧化碳的固定,①過程進行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2)在此過程中可以產(chǎn)生還原氫的有①④(填圖中數(shù)字),需要消耗還原氫的是②(填圖中數(shù)字).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斷了二氧化碳的供應,則C3的含量會減少.
(4)適當?shù)臏囟葪l件下,測定該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結果如下表.表中負值表示二氧化碳釋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光照強度(klx)2.04.06.08.09.010.0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h)]
-2.02.06.010.012.012.0
光照強度在0~9klx范圍內,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光照強度影響;超過9klx時,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二氧化碳的濃度影響.當光照強度為8klx時,葉綠體中ATP的移動方向為從類囊體薄膜向葉綠體基質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以下材料選自某同學所做實驗的部分記錄. 
實驗名稱: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
一、實驗步驟:
(1)培養(yǎng)固定:將洋蔥放在裝滿清水的廣口瓶上,待根長出1cm左右,剪取根尖0.5~1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內,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誘導培養(yǎng)36h.將誘導后的根尖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然后用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沖洗兩次.
(2)裝片制作: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3)觀察: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tài)較好的分裂圖象,確認某個細胞染色體發(fā)生數(shù)目變化后,再用高倍鏡觀察.
二、實驗結論:低溫條件下根尖所有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都加倍. 二、實驗結論:低溫條件下根尖所有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都加倍.回答下列問題:
(1)請指出上述內容中錯誤之處并予以改正.
①不能只處理根尖將整個培養(yǎng)裝置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
②步驟順序錯誤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③實驗結論錯誤部分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或者沒有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
(2)低溫導致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如果要探究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最適溫度,請寫出簡單的設計思路:設置不同溫度梯度的對照實驗,觀察并比較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A表示某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內DNA含量的變化過程,圖B為有絲分裂某時期圖象,仔細分析圖中曲線變化和圖象特點,回答問題.
(1)圖B中有8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0條染色單體.該生物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
(2)圖B表示的分裂時期相當于圖A中cd段,圖中m所在位置哪種細胞器較多?線粒體.①和②兩條染色體是經(jīng)過DNA復制和著絲點的分裂所形成的.
(3)現(xiàn)要觀察該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形態(tài),應選擇圖A中b~c段.
(4)上述細胞分裂全過程中,參加分裂的細胞器除(2)題中提到的外還有核糖體 中心體.
(5)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控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防止細胞異常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草原上生活著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無角,通常情況下這種鹿的雌雄個體分群活動(生殖季節(jié)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應”假說解釋這種同性聚群現(xiàn)象,即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食草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回答下列問題:
(1)該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屬于一個(填“一個”或“兩個”)種群.
(2)草、鹿、兔、狼、狐等動植物和土壤中的全部微生物共同形成一個群落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tǒng)”).
(3)為探究“鹿角效應”假說是否成立,某同學用狗(能將拋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來)、項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組實驗:甲組同時向流水池中拋出2個相同的項圈,乙組同時拋出2個相同的棍棒,丙組則同時拋出1個項圈和1個棍棒.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漂浮物的時間(實驗重復3次).若丙組平均時間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兩組,則實驗結果支持該假說.測試時要求甲、乙、丙三組拋出項圈或棍棒的距離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本實驗中項圈或棍棒相當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將小球藻細胞打碎,離心獲得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離體葉綠體,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A中離體的葉綠體能合成糖類,碳酸氫鈉所起的作用是提供CO2
(2)若要使實驗B中離體葉綠體內的糖類合成速度明顯加快,在光照和CO2條件不變在適宜的情況下,可考慮采用適當提高溫度的方法.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條件不變,則短時間內葉綠體中三碳化合物(C3)的合成速率將會變大(變大、變小).
(3)若要使實驗C中離體葉綠體產(chǎn)生糖類,錐形瓶內應加入[H] 和ATP,用于光合用的暗反應階段,并經(jīng)過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等一系列變化,形成糖類.
(4)光合作用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可用化學反應式來概括,其反應式為CO2 +H2O$→_{葉綠體}^{光能}$(CH2O)+O2
(5)科學家魯賓和卡門以小球藻為實驗材料,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最終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于H2O;科學家卡爾文用14C標記CO2供小球藻進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爾文循環(huán)途徑.以上科學家在實驗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標記法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