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 |
B. | 誘變育種和雜交育種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
C. | 用生物因素誘變處理可提高突變率 | |
D. | 誘變獲得的突變體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 |
分析 四種育種方法的比較如下表:
雜交育種 | 誘變育種 | 單倍體育種 | 多倍體育種 | |
方法 | 雜交→自交→選優(yōu) | 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 | 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誘導加倍 |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組 | 基因突變 |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 |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 |
解答 解:A、三倍體植物可以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如四倍體和二倍體雜交產(chǎn)生的三倍體就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A錯誤;
B、誘變育種可形成新的基因,雜交育種不能形成新的基因,只能產(chǎn)生新的基因型,B錯誤;
C、誘變育種具有的優(yōu)點是可以提高突變率,縮短育種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狀,所以用生物因素誘變處理可提高突變率,C正確;
D、基因突變是多害少利性,誘變育種雖可提高突變率,但有利變異的個體往往不多,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和多倍體育種的相關(guān)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促甲狀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狀腺,通過體液定向運送到甲狀腺 | |
B. | 胰島素主要通過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 |
C. | 內(nèi)環(huán)境中也可以發(fā)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過程 | |
D. | 飲水不足會引起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①②③ | C. | ①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根據(jù)化學組成不同,核酸可分為兩種 | |
B. | 構(gòu)成核酸的堿基共有8種 | |
C. | 核酸的基本單位是磷酸、五碳糖和堿基 | |
D. | 核酸都分布在細胞核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此細胞不可能來自動物 | B. | 此細胞不可能來自細菌 | ||
C. | ②只能表示細胞膜 | D. | ③只能表示線粒體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A、B兩曲線表示不同CO2濃度下同 一植物兩個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的光合速率,則曲線A表示較高濃度CO2環(huán)境下的光合速率 | |
B. | 若兩曲線表示相同CO2濃度條件下同一植物兩個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的光合速率,那么曲線A表示較強光照下的光合速率 | |
C. | 產(chǎn)生c點的主要原因是中午氣溫過高,抑制了酶的活性 | |
D. | 影響ab段和cd段變化的主要限制因子都是光照強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仲元中學高二下期末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真核細胞結(jié)構(gòu)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器在細胞質(zhì)中的分布與細胞的功能相適應
B.線粒體是細胞內(nèi)物質(zhì)氧化和能量轉(zhuǎn)換的主要場所
C.由rRNA和蛋白質(zhì)組成的核糖體具有特定空間結(jié)構(gòu)
D.高爾基體是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加工和運輸?shù)膱鏊?/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廣州執(zhí)信中學高二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圖解表示構(gòu)成細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e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質(zhì),A、B、C、E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質(zhì),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在動物細胞內(nèi)與A作用最相近的物質(zhì)是糖原
B. 物質(zhì)d屬于固醇
C. e和c的區(qū)別是空間結(jié)構(gòu)不同
D. 在人體細胞中物質(zhì)e共有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