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關于高中生物學實驗基本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健那綠染液是活細胞中葉綠體染色的專一性染料,能使葉綠體呈現(xiàn)藍綠色
B.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可用碘液來檢測
C.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50%的酒精混合液,能使分生區(qū)細胞相互分離
D.鹽酸能改變細胞壁的通透性,同時使染色質中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染色

分析 1、健那綠是專一性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使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分布和形態(tài),線粒體中細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狀態(tài)(即有色狀態(tài))呈藍綠色,而在周圍的細胞質中染料被還原,成為無色狀態(tài).
2、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因變量用碘與淀粉顯色的程度作為參考是可行的.
3、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解離(解離液由鹽酸和酒精組成,目的是使細胞分散開來)、漂洗(洗去解離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龍膽紫、醋酸洋紅等堿性染料)、制片(該過程中壓片是為了將根尖細胞壓成薄層,使之不相互重疊影響觀察)和觀察(先低倍鏡觀察,后高倍鏡觀察).
4、用鹽酸水解的目的是利用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能使染色質中的蛋白質和DNA分離,有利于DNA和染色劑結合.

解答 解:A、健那綠是對線粒體進行染色的,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但看不到其具體結構,A錯誤;
B、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可用碘液來檢測淀粉是否被水解以及水解的程度,B正確;
C、解離時,所用的解離液是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1:1)混合液,能使分生區(qū)細胞相互分離,C錯誤;
D、用鹽酸水解的目的是利用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能使染色質中的蛋白質和DNA分離,有利于DNA和染色劑結合,D錯誤.
故選:B.

點評 考查課本的實驗內容,要準確記憶基本實驗的條件、過程、現(xiàn)象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實驗中不同濃度酒精的使用及目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制作腐乳時,鹵湯中酒的含量約是12%只是為了抑制各種微生物的生長
B.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脂肪時,用50%的酒精處理可以洗去花生子葉上多余的蘇丹III染液
C.果酒發(fā)酵時,用70%的酒精清洗發(fā)酵瓶是為了有效滅菌
D.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用95%的酒精處理洋蔥根尖是為了解離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藻類、蝦、鯽魚等生物.鯽魚為雜食性魚類,蝦以綠藻和藍藻為事物,蝦也是鯽魚的食物.藍藻和綠藻均能產生-定量的藻毒素.圖一表示不同體長鯽魚的食性比例,圖二表示湖中綠藻與藍藻對N、P的吸收量及pH>8時其體內藻毒素含量的差異.

(l)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藻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生產者.綠藻與藍藻的種間關系是競爭.
(2)據(jù)圖一分析,在僅由藻類、蝦、鯽魚構成的食物網(wǎng)中,若體長為30cm的鯽魚群增重400kg,最少需要藻類4000kg.
(3)藻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能導致神經麻痹.在免疫學上,藻毒素可以看作是一種抗原.
(4)先培養(yǎng)藻類吸收水體中的氮、磷元素,再構建食物鏈快速去除藻類,既能治理水體污染,又能獲得經濟效益.
①據(jù)圖二分析,治理磷元素富營養(yǎng)化的堿性水體,最好選用的藻類是綠藻,原因是當兩種藻類吸收的磷元素量時,堿性水體中該藻類產生的藻毒素含量低.
②現(xiàn)要投放鯽魚去除水中的藻類,據(jù)圖一分析,選擇體長為30(填20或30)cm的鯽魚最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015年3月1日,寒意依舊,京城一群男女在奧林匹克公園進行第四屆“光豬跑”大賽(參賽者須穿著內衣褲跑完3公里賽程),以此方式倡導人們親近自然、健康生活.在參賽者跑步過程中,機體不會發(fā)生的反應是(  )
A.通過反饋調節(jié),內環(huán)境仍可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B.大腦皮層軀體運動中樞興奮,骨骼肌活動加強
C.血液循環(huán)加速,機體供氧不足,大量積累乳酸
D.胰島A細胞活動加強,肝糖元、脂肪分解加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B.細胞生命活動從根本上由蛋白質控制
C.無機鹽離子可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滲透壓
D.核酸承擔了遺傳信息貯存和傳遞的任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科學家的研究過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確的是(  )
A.摩爾根通過研究果蠅的眼色遺傳,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B.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1953年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研究方法都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C.薩頓根據(jù)基因和染色體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構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DNA規(guī)則的雙螺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使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線粒體.
(2)圖B細胞中能產生囊泡的結構是③④⑤(填標號).最能體現(xiàn)其具有特殊功能的是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目.
(3)圖中的細胞不能無限長大,一般說來,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shù)男示驮降停魣DB所示的細胞進入衰老狀態(tài),圖中結構⑤會發(fā)生的變化是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有關細胞呼吸正確的(  )
A.細胞呼吸的結果如果沒有水的產生,就一定是無氧呼吸.沒有C02產生,一定是乳酸發(fā)酵
B.轉運細胞呼吸過程中產生的[H]和光合作用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實質上不完全是一種物質
C.綠色植物體線粒體內通過呼吸作用合成的ATP通常比光合作用中合成的ATP多
D.線粒體產生的二氧化碳擴散到同一細胞中的葉綠體中被利用穿過3層生物膜,擴散到相鄰細胞中的葉綠體中被利用,穿過5層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保定高三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鼠細胞在濃度為 100mmol · 和 300mmol ·的N 溶液中,某時刻吸收 N 物

質的速率依次是 10mmol · 和 20mmol· ,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持續(xù)增加物質 N 的濃度,其進入細胞的速率會持續(xù)增大

B.增加氧氣的濃度,物質 N 進入細胞的速率會持續(xù)增大

C.增加載體的數(shù)量,物質 N 進入細胞的速率會持續(xù)增大

D.無法確定物質 N 進入細胞的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