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數(shù)目各增加一倍的時期分別是(  )
①間期   ②前期    ③中期   ④后期   ⑤末期.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①④
考點: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
專題:
分析:有絲分裂過程中,DNA數(shù)目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圖:
解答: 解:DNA分子在有絲分裂間期發(fā)生復制,導致細胞中的DNA數(shù)目加倍;
在有絲分裂后期時,由于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導致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故DNA和染色體的數(shù)目比體細胞各增加一倍分別發(fā)生在細胞周期的間期和后期.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有絲分裂過程及變化規(guī)律,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再結合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進行DNA的粗提取所用的實驗材料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B、研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所用的試劑是0.5g/mL的蔗糖溶液
C、研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時所用的底物不應該是過氧化氫
D、蛋白質鑒定實驗中雙縮脲試劑A、B應混合均勻后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此化合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氨基酸的不同種類主要由②、④、⑥、⑧決定的
B、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體上完成的
C、由于該多肽鏈游離的羧基多于氨基,所以呈酸性
D、該多肽鏈在形成過程中,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教材中的推理或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組( 。
A、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B、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C、最初認為遺傳物質是蛋白質,是推測氨基酸的多種排列順序可能蘊含遺傳信息
D、科學家推測mRNA可以作為DNA的信使的依據(jù)是,它可以儲存遺傳信息,且一般呈單鏈,比DNA短能夠通過核孔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四幅圖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圖丙中bc段和de段的變化都會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B、圖乙中的溫度在a時酶分子結構未被破壞,但活性較低
C、圖甲中a階段X射線照射可誘發(fā)突變,b階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形成
D、圖丁中在有絲分裂的過程中,cd段著絲點分裂,屬于有絲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需要進行遺傳咨詢的是( 。
A、親屬中生過苯丙酮尿癥孩子的待婚青年
B、得過肝炎的夫婦
C、父母中有殘疾的待婚青年
D、得過乙型腦炎的夫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于鑒定可溶性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鑒定
B、脂肪的鑒定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要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必須現(xiàn)混現(xiàn)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調查人群中白化病發(fā)病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白化病發(fā)病率=
患者人數(shù)+攜帶者人數(shù)
被調查的總人數(shù)
×100%
B、調查前收集相關的遺傳學知識
C、對患者家系成員進行隨機調查
D、先調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頻率,再計算發(fā)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夏季買來的西瓜,有時發(fā)現(xiàn)有的部位發(fā)育不好,切開發(fā)現(xiàn)此處的種子發(fā)育不良或不發(fā)育,用所學生物學原理解釋為( 。
A、發(fā)育不好受病蟲害影響嚴重
B、該部位見光少,有機物合成少
C、西瓜太大,營養(yǎng)供應不足而發(fā)育不好
D、種子發(fā)育不好或沒發(fā)育,該部位缺乏生長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