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發(fā)生在生物體內的突變,有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 |
B. | 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 | |
C. | 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生殖隔離而形成的 | |
D. | 在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 |
分析 基因頻率是指種群基因庫脂質某基因占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影響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包括突變、選擇、遷入和遷出、遺傳漂變等;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而使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進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生物大都經過長期地理隔離進而達到生殖隔離.
解答 解:A、發(fā)生在生物體內的突變是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之一,A正確;
B、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B正確;
C、新物種大都是經過長期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而形成,C正確;
D、環(huán)境穩(wěn)定的條件下,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沒有影響,但是可能存在突變、遷入和遷出等其他影響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因此種群基因頻率可能發(fā)生變化,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用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1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圖2 細胞中共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 | |
B. | 圖1 細胞處于圖3 中BC 段;完成圖3 中CD 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 | |
C. | 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如圖4 中d 所示的情況 | |
D. | 圖4 中a 可對應圖3 中的BC 段;圖4 中c 可對應圖3 中的AB 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魯賓和卡門利用小球藻探索光合作用中O2的來源 | |
B. | 薩克斯利用天竺葵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 |
C. | 卡爾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碳的途徑 | |
D. | 科學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同時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此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 |
B. | 分別用含同位素35S、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經標記的大腸桿菌 | |
C. | 經保溫、攪拌與離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 |
D. | 該實驗證明了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只有一個染色體組 | |
B. | 花粉粒發(fā)育成的植株是單倍體 | |
C. | 單倍體的體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 | |
D. | 含有奇數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中的縱坐標數值即為乙圖中的m3 | |
B. | 在甲圖中的a點時,乙圖中不存在的過程是m3、m4、n3、n4 | |
C. | 在甲圖中c點時,乙圖中不存在的過程是m2、m3、n2、n3 | |
D. | 甲圖中e點以后,乙圖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超級細菌”侵入人體,患者因無法產生抗體,所以致死率高 | |
B. | “超級細菌”的產生可能是海水受到污染從而定向變異產生的 | |
C. | 患者大量服用抗生素,會消滅大跫普通細菌,反而使“超級細菌”獲得生存優(yōu)勢 | |
D. | “超級細菌”侵人正常人體后,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其根本不起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東陽市高二下學業(yè)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某同學設計了“探究NAA促進銀杏插條生根最適濃度” 的實驗,獲得了右圖所示的結果,下列有關實驗設計及實驗結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銀杏插條自身也能產生大量的NAA
B.插條上芽的數目及飽滿程度會影響實驗結果
C.c表示NAA促進銀杏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D.NAA處理插條時間的長短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