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P是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點,若PA⊥平面ABC,PA=AB=AC,則平面PBC和平面ABC夾角的正切值是( 。
A.1B.$\sqrt{2}$C.$\frac{{\sqrt{2}}}{2}$D.2$\sqrt{2}$

分析 過點A作BC邊上的高AD交BC于點D,連結PD.則∠PDA即為平面PBC和平面ABC夾角的平面角,利用勾股定理及三角形面積的不同計算方法即得結論.

解答 解:過點A作BC邊上的高AD交BC于點D,連結PD.
根據(jù)題意可得∠PDA即為平面PBC和平面ABC夾角的平面角,
設PA=AB=AC=a,則BC=$\sqrt{A{C}^{2}+A{B}^{2}}$=$\sqrt{2}$a,
∵$\frac{1}{2}$AD•BC=$\frac{1}{2}$AB•AC,
∴AD=$\frac{AB•AC}{BC}$=$\frac{\sqrt{2}}{2}$a,
∴tan∠PDA=$\frac{PA}{AD}$=$\frac{a}{\frac{\sqrt{2}a}{2}}$=$\sqrt{2}$,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求二面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涉及到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等知識,注意解題方法的積累,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設z1、z2是實系數(shù)方程z2+tz+t+3=0(t∈R)的兩個虛數(shù)根,復數(shù)α滿足αz1+z2=0.
(1)求復數(shù)α的模|α|;
(2)求證:α+$\frac{1}{α}$為實數(shù),并求α+$\frac{1}{α}$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已知橢圓C:$\frac{{x}^{2}}{{a}^{2}}$+$\frac{{y}^{2}}{^{2}}$=1(a>b>0)的右焦點為F(1,0),經(jīng)過F與B(0,b)的直線與圓x2+y2=$\frac{3}{4}$相切
(Ⅰ)求橢圓C的方程;
(2)若動點P在直線l:x=$-\sqrt{3}$上,過點P作直線交橢圓于M、N兩點,使得|PM|=|PN|,再過點P作直線l′⊥MN,證明:直線l′恒過定點,并求出該定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已知邊長為2的正△A′BC,頂點A′在平面α內(nèi),頂點B,C在平面α外的同一側,點B′,C′分別為B,C在平面α上的投影,設|BB′|≤|CC′|,直線CB′與平面A′CC′所成的角為φ.若△A′B′C′是以∠A′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則tanφ的范圍為$[{\frac{{\sqrt{2}}}{2},\frac{{\sqrt{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已知點A(-2,0),點P是⊙B:(x-2)2+y2=36上任意一點,線段AP的垂直平分線交BP于點Q,點Q的軌跡記為曲線C.
(1)求曲線C的方程;
(2)已知⊙O:x2+y2=r2(r>0)的切線l總與曲線C有兩個交點M、N,當∠MON>90°,求r2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在邊BC上,AD⊥C1D.
(1)求證:平面ADC1⊥平面BCC1B1;
(2)若AA1=$\frac{{\sqrt{3}}}{2}$AB,求二面角C1-AD-C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BCD=60°,PA⊥面ABCD,E是AB的中點.
(Ⅰ)求證:面PDE⊥面PAB;
(Ⅱ)若PA=AB=2,求PC與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正四棱錐P-ABCD的底邊及側棱長都是2,M,N分別為底邊CD,CB上的動點,且CM=CN,當四面體P-AMN的體積最大時,直線PA與面PMN的所成角的大小是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已知等腰三角形底邊過點P(2,1),兩腰所在直線為x+y-2=0與7x-y+4=0,求其底邊所在的直線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