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6569  6577  6583  6587  6593  6595  6599  6605  6607  6613  6619  6623  6625  6629  6635  6637  6643  6647  6649  6653  6655  6659  6661  6663  6664  6665  6667  6668  6669  6671  6673  6677  6679  6683  6685  6689  6695  6697  6703  6707  6709  6713  6719  6725  6727  6733  6737  6739  6745  6749  6755  6763  447348 

59、(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2010屆高三模塊復習,16)已知A為常見金屬,X、Y為常見非金屬,X、E、F、G常溫下為氣體,C為液體,B是一種鹽,受熱極易分解,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用途較廣(如被用作某些電池的電解質)。現用A與石墨作電極,B的濃溶液作電解質,構成原電池。有關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

(注意:其中有些反應的條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⑴反應④為A在某種氣體中燃燒,生成單質Y和A的氧化物,其反應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從D溶液制備D的無水晶體的“操作a”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原電池反應①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Mg+CO2===2MgO+C; (2分) (2)將D溶液在HCl氣流中蒸干;(2分)

(3)②4NH3+5O2  4NO+6H2O; (2分)

(4)⑤C+4HNO3(濃)CO2↑+4NO2↑+2H2O (2分)

(5)2NH4++2e- = 2NH3↑+H2↑ (2分)

高頻考點二十一  化學實驗題

試題詳情

58、(天津一中2010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24)

金屬鈦被稱為鐵和鋁之后掘起的“第三金屬”,常見化合價為+4,0,它是空間技術、航海、化工、醫(yī)療上不可缺少的材料,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可將氯堿廠、煉鈦廠和甲醇廠組成產業(yè)鏈,其關系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鈦鐵礦經氧化法得到四氯化鈦的化學反應為:

    2FeTiO3 + 6C + 7Cl2 ==== 2FeCl3 + 2TiCl4 + 6CO,該反應中還原劑是____________,每生成1mol TiCl4 的過程中轉移電子____________mol。

(2)TiCl4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冒白煙,白煙主要為白色的二氧化鈦的水合物H2TiO3,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① Mg(s) + Cl2 (g)==== MgCl2(s)   ΔH= -641 KJ/mol

② Ti(s) + 2Cl2 (g)==== TiCl4(l)   ΔH= -770 KJ/mol

   則Mg與TiCl4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在氬氣中進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堿廠電解飽和食鹽水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鋁片和鎂片用導線相連插入氫氧化鈉稀溶液中構成原電池,寫出負極的電極反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產業(yè)鏈中,合成96t甲醇理論上需額外補充H2______________t(不考慮生產過程中物質的任何損失)

(1) C、FeTiO3   2分    

7mol     2分

  (2) TiCl4 + 3H2O === H2TiO3 + 4HCl   2分

  (3) 2Mg(s) + TiCl4(l) === 2MgCl2 + Ti(s)  ΔH= -- 512KJ/mol   2分

  (4) Mg易被氧化(防止Mg被氧化)   2分

     2Cl- + 2H2O Cl2 ↑+ H2 ↑+ 2OH-   2分  

  (5) 12   2分

試題詳情

57、(浙江溫州市2010屆五校第一學期期末聯考,27)隨著人類對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重視,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fā)利用CO2,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來生產燃料甲醇。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3 L的密閉容器中,一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催化劑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據題意完成下列各題:反應達到平衡時,      

(1)平衡常數表達式K=        ,升高溫度,K值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在500℃,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用 nB tB 表示)

    (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對處于E點的體系體積壓縮到原來的

1/2,下列有關該體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氫氣的濃度減少   

b  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質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時n(H2)/n(CH3OH)增大

(4)據研究,反應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為Cu2O,反應體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維持催化劑Cu2O的量不變,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使用燃料電池是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CO和H2(俗稱水煤氣)燃料電池就是其中的一種,該電池的兩極分別通入燃料氣(水煤氣)和氧氣。電解質是摻雜了Y2O3的ZrO2晶體,它在高溫下能傳導O2-。水煤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二甲醚,同時還產生一種可以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無機化合物,3CO + 3H2 = CH3OCH3 + CO2 或 2CO+4H2 = CH3OCH3 + H2O。

上述水煤氣燃料電池的負極反應方程式:(寫1個)     。

(6)右圖是丙烷、二甲醚燃燒過程中能量變化圖,其中x為各自反應中對應的系數。

根據該圖寫出二甲醚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1)K=c(CH3OH)/c(CO)·c2(H2)   (2分)       減小 (2分) 

(2)2nB/3tBmol·(L·min)-1                   (2分)

(3)b  c                            (2分)

(4)Cu2O+CO2Cu+CO2                                   (2分)

(5)CO+O2--2e-=CO2      H2+O2--2e-=2H2O  (任寫一個得滿分)   (2分)

(6)CH3OCH3(g)+3O2(g)2CO2(g)+3H2O(l)  △H=-1455kJ·mol- 1 (2分)

高頻考點二十  無機推斷題

試題詳情

56、(福建省龍巖一中2009-2010學年度高三第七次月考,24)(1)80℃時,將0.40mol的N2O4氣體充入2L已經抽空的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N2O4    2NO2 △H>0,隔一段時間對該容器內的物質進行分析,得到如下數據:

時間(s)
n(mol)
0
20
40
60
80
100
n(N2O4)
0.40
a
0.20
c
d
e
n(NO2)
0.00
0.24
b
0.52
0.60
0.60

     ①計算20s-40s內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②計算在8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③反應進行至l00s后將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降低,混合氣體的顏色(填“變淺”、“變深”或“不變”)       

④要增大該反應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號)      

     A.增大N2O4的起始濃度                B.向混合氣體中通入NO2          

     C.使用高效催化劑                     D.升高溫度  

  (2)①丙烷脫氫可得丙烯。

已知:C3H8(g)    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

CH4(g)+HC=CH(g)   CH3CH=CH2(g);△H2=-32.4 kJ·mol-1

        則相同條件下,反應C3H8(g)    CH3CH=CH2(g)+ H2(g)的△H=   ;

②以丙烷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電池,電池的正極通入O2和CO2,負極通入丙烷,電解質是熔融碳酸鹽。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為        ;

③常溫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則溶液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文字說明)

(1)①0.0020mol/(L.s)②1.8

     ③變淺  ④D

  (2)①124.2kJ.mol-1

     ②C3H8+5O2   3CO2+4H2O;③>;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

試題詳情

55、(2010年溫州市高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27)甲醇被稱為2l世紀的新型燃料,工業(yè)上通過下列反應Ⅰ和Ⅱ,用CH4和H2O為原料來制備甲醇。

(1)將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反應室(容積為

100L),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H4(g)+H2O(g)

CO(g)+3H2(g)……Ⅰ,CH4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

系如右圖。

①已知100℃時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為5min,則用H2

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

②圖中的P1__P2(填“<”、“>”或“=”),100℃時平衡

常數為__。

③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溫度,逆反應速率將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在壓強為0.1 MPa條件下, 將a mol CO與 3a mol H2的混合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能自發(fā)反應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 ……Ⅱ。

④該反應的△H__0,△S__0(填“<”、“>”或“=”)。

⑤若容器容積不變,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產率的是__。

A.升高溫度           B.將CH3OH(g)從體系中分離

C.充入He,使體系總壓強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⑥為了尋找合成甲醇的溫度和壓強的適宜條件,某同學設計了

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填在下面實驗設計表中。

實驗編號
T(℃)
n (CO)/n(H2)
P(MPa)

150
1/3
0.1

__
__
5

350
__
5

A.請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實驗條件數據。

B.根據反應Ⅱ的特點,在給出的坐標圖中,畫出其在0.1MPa和5MPa條件下CO的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曲線示意圖,并標明各條曲線的壓強。

(1)①0.0030mol·L-1·min-1(2分,單位1分)  ②<(1分)  2.25×10-4(2分)  ③減小(1分)

(2)④<  <(各1分共2分)  ⑤BD(2分)

⑥A(每空1分共3分)          B.(曲線1、壓強 1共2分)

實驗編號
T(℃)
n (CO)/n(H2)
P(MPa)

 
 
 

150
1/3
 

 
1/3
 

試題詳情

54、(北京市宣武區(qū)2010屆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18) 能源短缺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甲醇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廣泛的開發(fā)和應用前景。

(1)工業(yè)上一般采用下列兩種反應合成甲醇:

   反應I:  CO(g) + 2H2(g)   CH3OH(g)  ΔH1

   反應I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 上述反應符合“原子經濟”原則的是  (填“I”或“Ⅱ”)。

   ② 下表所列數據是反應I在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K)。

溫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數據判斷ΔH1    0 (填“>”、“=”或“<”)!  

   ③ 某溫度下,將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CO)= 0.2 mol/L,則CO的轉化率為     ,此時的溫度為     (從上表中選擇)。

(2)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寫出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

                                 

(3)某實驗小組依據甲醇燃燒的反應原理,

設計如右圖所示的電池裝置。

該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為

               。

② 工作一段時間后,測得溶液的

pH減小,該電池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① I   ② <  ③ 80%   250℃ 

(2) CH3OH(l)+ O2(g) = CO(g) + 2H2O(l)  ΔH=﹣442.8 kJ∕mol

(3)① O2 + 2H2O + 4e- =  4OH-    

② 2CH3OH + 3O2 + 4OH- = 2CO32- + 6H2O      

高頻考點十九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綜合題

試題詳情

53、(山東省濰坊市2010屆高三教學質量抽樣檢測C   ,21)如圖甲、乙是電化學實驗裝置。

  (1)若甲、乙兩燒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②乙中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③將濕潤的淀粉KI試紙放在乙燒杯上方,發(fā)現試紙先變藍后褪色,這是因為過量的Cl2氧化了生成的I2。若反應中Cl2和I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1,且生成兩種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甲、乙兩燒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

     ①甲中鐵棒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

②如果起始時乙中盛有200mLpH=5的CuSO4溶液(25℃),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變?yōu)?,若要使溶液恢復到電解前的狀態(tài),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寫物質的化學式)     g。

(1)①O2+2H2O+4e-→4OH-

通電
 
 

   ②2Cl-+2H2O====2OH-+H2↑+Cl2

③5Cl2+I2+6H2O=10HCl+2HIO3

  (2)①Fe→Fe2++2e-

②CuO(或CuCO3) 0.8(或1.24)

試題詳情

52、(安徽師大附中2010屆教學質量監(jiān)測,23)原子序數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種短周期元素X、Y、Z、W,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和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鄰,Z、W位于同主族。

(1)X元素是      

(2)X與W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         鍵(填“離子”“共價”)。

(3)由X、Y、Z、W四種元素中的三種組成的一種強酸,該強酸的稀溶液能與銅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

(4)由X、Y、Z、W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離子化合物A

①已知1mol A能與足量NaOH濃溶液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44.8L氣體。寫出加熱條件下A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又知A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氯水反應,寫出A與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由X、Y、Z、W和Fe五種元素組成的式量為392的化合物B,1 mol B中含有6mol結晶水。對化合物B進行如下實驗:

a 取B的溶液加入過量濃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白色沉淀和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過一段時間白色沉淀變?yōu)榛揖G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

b 另取B的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鹽酸沉淀不溶解

① B的化學式為            。

② 已知1 mol·L-1 100mL B的溶液能與1 mol·L-1 20mLKMnO4溶液(硫酸酸化)恰好反應。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H(1分)2)共價(1分)


 
(3)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 4H2O(2分)

(4)① NH4+ + OH- ===== H2O + NH3↑ (2分)

② SO32- + Cl2 + H2O = SO42- + 2Cl- + 2H+  (2分)

(5)① (NH4)2Fe (SO4)2·6H2O (2分)

②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 4H2O (2分)

高頻考點十八  電化學綜合題

試題詳情

51、(山東省濟南市2010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18)下列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數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號。請參照元素A~I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問題。

   

  (1)B、C兩元素中非金屬性較強的是      (寫出元素名稱),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這一結論                  。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兩性氧化物,寫出該氧化物溶于氫氧化鈉溶液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3)表中某元素的單質在常溫下為氣態(tài),該元素能與A~I中的一種元素構成原子個數比為1:1和1:2的兩種共價化合物X和Y,該元素還能與A~I中的另一種元素構成離子個數比為1:1和1:2的兩種離子化合物Z和M。寫出Z與Y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I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在第     周期、第     族。

     實驗室中采用右圖所示裝置模擬工業(yè)上同時制取元素A和I

的單質過程:

     ①寫出電極C1上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         。

     ②當電極上產生112mL(標準狀況)元素I單質氣體時(假設

氣體完全逸出,溶液體積不變),燒杯中溶液的pH=    。

()

(1)(3分)氮(1分),取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觀察是否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HNO3+NaHCO3===NaNO3+H2O+CO2

   或2HNO3+Na2CO3===2NaNO3+H2O+CO2↑(2分)(可不寫化學方程式,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得分)

  (2)(2分)Al2O3+2OH-+3H2O===2[Al(OH)4]-(2分)

  (3)(2分)2Na2O2+2H2O===4NaOH+O2↑(2分)

  (4)(6分)第三周期,VIIA族(2分);

   ①2Cl-→Cl2↑+2e-(分)

②13(2分)

試題詳情

50、(2009~2010學年度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高三第二次考試題,22)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A、B、C、D、E五種化合物,它們所含原子數目依次為2、3、4、5、6,其中A、B、C、E含有18個電子,D含有10個電子。請回答:

(1)A的化學式是:      , 用電子式表示B的形成過程           

(2)若C為第一和第三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C在空氣中能夠自燃生成兩種常見的氧化物,化學方程式是                          。

(3)若C為第一和第二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在C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有無色氣體生成,則C分子中化學鍵的類型       和      。

(4)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氫化物E和C都含有18電子, E是一種6原子分子,可做火箭發(fā)動機的燃料,C是一種常見強氧化劑。已知16g液態(tài)E與液態(tài)C充分反應生成一種液態(tài)10電子分子和一種氣態(tài)單質,并放出838 kJ的熱量。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請寫出E的結構式                

②寫出E與C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1)HCl ;略 ;(各1分,共2分)

(2)2PH3 + 4O2  =  P2O5 + 3H2O (2分)

(3)2H2O2 = 2H2O + O2 ↑(1分)    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分)

(4)略 (1分)   N­24(l)+2H2O2(l)=N2(g)+4H2O(l)   △H=-1676 kJ•mol1(2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