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636  432644  432650  432654  432660  432662  432666  432672  432674  432680  432686  432690  432692  432696  432702  432704  432710  432714  432716  432720  432722  432726  432728  432730  432731  432732  432734  432735  432736  432738  432740  432744  432746  432750  432752  432756  432762  432764  432770  432774  432776  432780  432786  432792  432794  432800  432804  432806  432812  432816  432822  432830  447090 

下圖表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高度日變化,讀圖回答1-3題。

1.該地的經度是(  )

A.15°E   B.30°E   C.15°W   D.30°W

2.某日該地日出時北京時間為11:00,則該日該地日落時北京時間為(  )

A.01:00    B.03:00   

C.21:00    D.23:00

3.若黃赤交角為X,則圖中h1與h2的差為(  )

A.1/2X     B.X        C.3/2X     D.2X

試題詳情

42.(24分)幾千年來,中國各民族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制度一直千差萬別。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承認這種差異,并且制定相應的制度,才可能維持各民族的統(tǒng)一。

材料一  唐朝疆域空前廣大,統(tǒng)治者總結前代的經驗,認識到如果單純依靠武力,一方面難以征服眾多的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另一方面,對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區(qū)難以維持長久和有效的統(tǒng)治。于是他們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針,對一些較強大的民族政權,唐政府往往采取冊封的方式以維持友好或臣屬關系。這些被冊封的首領和政權,有義務去長安朝貢,他們的軍隊要接受唐朝的調遣。在其他民族地區(qū)唐朝則直接建立了大量羈縻府州。有唐一代,在西域(今新疆與中亞)、東北、嶺南、外蒙古等地共置羈縻府州近千個。羈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都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充任。同時,唐朝又在這些邊疆地區(qū)設都護府和節(jié)度使來統(tǒng)領這些羈縻府州。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大規(guī)模推行“冊封”、“羈縻州”等制度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元行省轄區(qū)廣袤,權力空前,但我們較少看到雙方發(fā)生矛盾沖突的材料,元滅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據……(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屬吏”,“十省之屬自篼庫(保管倉庫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非若古藩僚佐得自辟也”;“諸行省用及千定(錠),必咨都省”;“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軍事上在批準調軍程序、委任統(tǒng)軍人選等方面要受中央節(jié)制,布置調換戍兵、整點軍隊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臺,行御史臺,和各道廉訪司對行省的工作進行嚴格的監(jiān)察。行省內部實行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官員的任用上實行種族交參的原則,這樣就在行省官員內部形成互相牽制、分權制衡的狀態(tài)。在地方區(qū)域設置上,這一制度人為的使自然區(qū)域隔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為一而黃河之險失,合江南江北為一而長江之險失。”

(2)根據材料二分析行省制度沒有導致地方割據的制度因素。(6分)

材料三  清朝中央設有專門負責邊疆民族事務管理的機構--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務,后來隨著疆域的開拓,將新疆、西藏等地區(qū)的事務也納入其內,凡爵祿、朝貢、定界、貿易、宗教諸政令,并歸管轄。前代的類似機構通常為禮部下屬,而清朝的這一機構直接受皇帝領導,地位與六部等同,因而在行政上事權專一,對駐邊大吏有直接指導的權力,上通下達,效率簡捷。駐邊大吏統(tǒng)領邊區(qū)軍民政務,其設置名目因地而異。

早在入關之前,清已經頒布《蒙古律書》,行用于蒙古地區(qū),入關后不斷修訂,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內容已擴充到12卷,209條。嘉慶年間對其又進行大規(guī)模增補修訂。此外清廷也針對不同邊疆地區(qū)頒布了一些區(qū)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條》、《回疆則例》、《欽定西藏章程》等。

(3)根據材料三指出理藩院與以往類似機構的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點。(8分)

材料四  清朝皇帝頻繁的召見邊疆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層人物,其中到承德避暑山莊覲見者,稱為“圍班”。乾隆在《避暑山莊百韻詩》序中寫道:“我皇祖建此山莊于塞外,非為一已之豫游,蓋貽萬世之締構也!

避暑山莊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qū)、西北山區(qū)和東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這里發(fā)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最后形成的歷史見證。宮殿區(qū)制式為縮小的紫禁城,坐北向南,正宮有一條中軸線,全部建筑分九進安排!胞愓T”為正宮中軸線的起點。三字用滿、藏、漢、維、蒙五種文字鐫刻。麗正門后是午門,康熙、乾隆曾在那里多次檢閱侍衛(wèi)的步射技巧,所以又稱作“閱射門”。“普寧寺”建筑融會漢、藏建筑風格,又兼容漢、藏兩地佛教的不同理解……

(4)結合材料四中部分建筑特點,分析清廷“萬世之締構”的具體內涵。(6分)

試題詳情

40.明中后期“奴富至數百萬,初縉紳皆丑之,而今則樂為朋矣”,“縉紳之女(婚嫁)唯財是計,不問非類”。導致這種社會巨變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響         D.民主思想的影響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試題詳情

39.據《文獻通考》記載:“太祖、太宗平一海內,懲累朝藩鎮(zhèn)跋扈,盡收天下勁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內外相維,上下相制,等級相軋……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此制兵得其道也!毕铝懈黜椗c材料所反映的情況不符合的是(  )

A.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武將專權    

B.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fā)展

C.收回地方兵權達到“內外相制”  

D.地方貧弱導致對遼、西夏戰(zhàn)爭失利

試題詳情

38.下列詩句中反映唐朝與東南亞地區(qū)經濟文化交往的是(  )

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B.“玉螺一吹推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C.“撥撥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語兩玲瓏”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試題詳情

37.“水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自東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樹蔭相交!(引自《大業(yè)雜記》)材料所描述的隋朝大運河的河段是(  )

A.永濟渠和通濟渠  B.廣通渠和通濟渠   C.通濟渠和邗溝    D.邗溝和江南河

試題詳情

36.“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边@是世界公認的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這一記載應出自(  )

A.《春秋》     B.《甘石星經》   C.《漢書》     D.《天工開物》

試題詳情

35.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方石碑,碑正中畫有一圓形,正面看是釋迦牟尼,左邊是孔子,右邊是老子。這三個頭像合在一起,渾然一體,體現了儒、釋、道三教和諧共處的趨勢。由此可初步判斷該石碑可能的年代是(  )

A.春秋時期   B.西漢時期   C.東漢以前   D.唐宋以后

試題詳情

34.宋代的陳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寫道:“自科學之興,世之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其中的“科學”是指(  )

A.傳統(tǒng)科技     B.儒家思想     C.科舉考試     D.八股取士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