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4042  434050  434056  434060  434066  434068  434072  434078  434080  434086  434092  434096  434098  434102  434108  434110  434116  434120  434122  434126  434128  434132  434134  434136  434137  434138  434140  434141  434142  434144  434146  434150  434152  434156  434158  434162  434168  434170  434176  434180  434182  434186  434192  434198  434200  434206  434210  434212  434218  434222  434228  434236  447090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及特點;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體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變及其特點;知道顯示微小形變的方法;知道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及特點。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種類。

(4)初步學會畫物體受重力、彈力作用時的簡單受力示意圖。

試題詳情

本節(jié)關于常見力的分類和重力、彈力、摩擦力各自的特點,是在初中已學力的基本概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是高中物理力學部分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后續(xù)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需要以初中已學關于力的基本認識、第一章關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識為基礎。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已有的關于力的知識,相互啟發(fā),達到鞏固舊知識,啟發(fā)新知識的目的。

通過力傳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圖像上的反映、“鋼絲上放瓶子”等實驗增強對重心的認識;通過微小形變實驗確認彈性形變。

通過吊裝船艏、撐桿跳、畫彈力作用點及方向、分自行車中的摩擦力,在實際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討論、DIS實驗建立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分析、比較、歸納、演繹等科學方法的應用,感悟觀察、實驗對形成概念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變實驗中可以學習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過重心的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試題詳情

2、萬有引力定律

(1)定律的推導

如果行星的運動軌道是圓,則行星將作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個引力。牛頓認為這是太陽對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陽對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學生推導得:   =

那么我們從這個式子中馬上就可看到一些比例關系,那么為什么牛頓還要進行推導下去呢?(這樣研究問題比較復雜,因為有四個變量。不能體現(xiàn)這個行星運動的特點)

分為兩大組進行推導:將V=2πr/T和代入上式得

那么從這個式子中還是有很多的變量,研究仍舊復雜,怎么辦呢?(引導學生利用開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

學生推導得到:  

總結:由上式可得出結論: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質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 F∝

中比值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恒量,只與太陽有關。那么究竟與太陽有什么關系呢?(牛頓根據(jù)其第三定律:太陽吸引行星的力與行星吸引太陽的力是同性質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

設想:既然這個引力與行星的質量成正比,也應跟太陽的質量M成正比。(引導學生,或者采用讓學生來解釋的方法)即:F∝   寫成等式就是F=G

行星繞太陽運動遵守這個規(guī)律,那么在其他地方是否適用這個規(guī)律呢?(假如說月球、衛(wèi)星繞地球)(為了驗證地面上的重力與地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質的力,遵守同樣的規(guī)律,牛頓還做了著名的“月-地”檢驗(參見課本P105右側),結果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如果我們已知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為27.3天.地球半徑為6.37×106m.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60倍。同學們試計算一下月球繞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引導學生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求解并分析結果)

提示:根據(jù)向心加速度公式:,因為F∝ 所以a∝1/r2同學們通過計算驗證, ,兩者結果十分接近,說明遵循同一規(guī)律。

牛頓在研究了這許多不同物體間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規(guī)律之后。于是他把這一規(guī)律推廣到自然界中任意兩個物體間,于1687年正式發(fā)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

(2)萬有引力定律

內(nèi)容: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如果用m1和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用r表示它們的距離,那么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既然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旁邊同學的引力?(下面我們粗略的來計算一下兩個質量為50kg,相距0.5m的人之間的引力。)

提示:

那么這個力的大小到底是怎么樣一個概念呢,其實他相當于提起一個質量比頭發(fā)絲還小的物體所用的力,因此我們很難察覺。但它對于質量較大的物體來說,就不可忽視了。

說明:

(1)G為引力常量,在SI制中,G=6.67×1011N·m2/kg2。(這個引力常量的出現(xiàn)要比萬有引力定律晚一百多年哪!是英國的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測出來的),我們下節(jié)課就要學習。

為什么說是粗略?

(2)萬有引力定律中的物體是指質點而言,不能隨意應用于一般物體。對于相距很遠因而可以看作質點的物體,公式中的r 就是指兩個質點間的距離;對均勻的球體,可以看成是質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質點,這是一種等效的簡化處理方法。

(3)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義

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和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統(tǒng)一了起來,對以后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它第一次揭示 了自然界中的一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試題詳情

1、萬有引力定律

(1)人類對行星運動規(guī)律原因認識的過程

略微介紹十七世紀前以及伽俐略,開普勒,笛卡兒的觀點。

17世紀前:行星理所應當?shù)淖鲞@種完美的圓周運動

伽利略:一切物體都有合并的趨勢,這種趨勢導致物體做圓周運動!

開普勒:受到了來自太陽的類似與磁力的作用。

笛卡兒:在行星的周圍有旋轉的物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繞太陽運動。

到牛頓這個時代的時候,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例如胡克、哈雷等,他們認為行星繞地球運動受到太陽對它的引力,甚至證明了行星軌道如果為圓形,引力的大小跟太陽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但無法證明在橢圓軌道下,引力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

   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證明了如果太陽和行星的引力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則行星的軌跡是橢圓,并且闡述了普遍意義下的萬有引力定律。接下來我們就跟隨牛頓先生一起去研究這個萬有引力定律。

由于行星運動的橢圓軌道很接近與圓形軌道,所以我們把它理想化為一個圓形軌道,這樣就簡化了問題,易于我們在現(xiàn)有認知水平上來接受。

試題詳情

請同學們從運動的描述角度思考,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物理意義?

開普勒在1609和1619年發(fā)表了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解決了描述行星運動的問題,但好奇的人們,面向天穹,深情地叩問:是什么力量支配著行星繞著太陽做如此和諧而有規(guī)律的運動呢?

   (第一定律揭示了描述行星運動的參考系、及其運動軌跡;第二定律揭示了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動經(jīng)過不同位置的快慢情況,近日點附近速度大,遠日點附近速度小;第三定律:揭示了不同行星雖然橢圓軌道和環(huán)繞周期不同,但由于中心天體相同,所以共同遵循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周期的二次方比值相同的規(guī)律。)

開普勒第一定律也叫橢圓軌道定律,它的具體內(nèi)容是:所有行星分別在大小不同的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太陽在這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他的這條定律否定了行星軌道為圓形的理論 開普勒在確定地球運行軌道時發(fā)現(xiàn),若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分為若干小段,每一段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掃過相等的面積。開普勒把這一結果推廣到其他行星,就得到了開普勒第二定律:對任意行星來說,他與太陽的連線(稱為徑矢)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掃過相等的面積:

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具體表述是:行星繞太陽運動軌道半長軸a的立方與運動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問題及歸納:

(1)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動是否需要力?這個力是什么力提供的?這個力是多大?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大小跟太陽與行星間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嗎?

(2)行星的實際運動是橢圓運動,但我們還不知道求出橢圓運動加速度的運動學公式,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把它簡化為什么運動呢?

(3)既然把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簡化為圓周運動。那么行星繞太陽的運動可進一步簡化為勻速圓周運動嗎?為什么? (以上的過程歸納為:行星做曲線運動→必受到力的作用→把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簡化為圓周運動→進一步簡化為勻速圓周運動)

既然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即為曲線運動,那么肯定有一個力要來維持這個運動,那么這個力是由什么來提供的呢?我們跟隨著科學家們一起去研究討論這個問題。

試題詳情

27.(9分)2010年5月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致上海市民的信中寫到:“上海世博會從籌辦到舉辦,歷時八年,我們風雨兼程、攜手同行,您也許為了世博舉家搬遷,您也許揮灑汗水為世博建設添磚加瓦,您也許默默承受大規(guī)模建設帶來的生活不便……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上海世博會,共同建設更美的城市、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

     到今天,世博的精彩在繼續(xù),但“寧可犧牲點精彩,也要盡可能減少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卻是上海市籌辦世博的決策原則。

結合材料,請運用社會意識相關知識,說明上海市為什么要堅持“寧可犧牲點精彩,也要盡可能減少對群眾生活的影響”的決策原則。

試題詳情

24.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美外交是我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但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中美關系從“一路高歌”到“風云突變”,又“迅速回暖”,一波三折,懸念不斷,叫人看不明白。下列對中美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   )

     A.中美有重大共同利益關切,矛盾分歧不會沖擊合作大局

     B.發(fā)展健康穩(wěn)定的對華關系是美國的國家意志

     C.海外輿情激化了中美矛盾

     D.兩個國家的核心利益沒有沖突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試題詳情

23.世博會試運行期間,上海組織了世博搬遷居民來參觀世博園;正式運行期間,又對所有  上海常住居民每戶免費贈送了一張世博會參觀券,并贈送一張價值200元的交通紀念  卡。這表明                 (   )

     A.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重視民生

     B.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C.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發(fā)展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D.上海市委、市政府努力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