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6646  146654  146660  146664  146670  146672  146676  146682  146684  146690  146696  146700  146702  146706  146712  146714  146720  146724  146726  146730  146732  146736  146738  146740  146741  146742  146744  146745  146746  146748  146750  146754  146756  146760  146762  146766  146772  146774  146780  146784  146786  146790  146796  146802  146804  146810  146814  146816  146822  146826  146832  146840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過程中不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
用肥皂水區(qū)分軟水和硬水
B.
紅熱的細鐵絲放入氮氣中
C.
 檢驗氫氣的純度
D.
石墨制成金剛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肼(N2H4)又稱聯(lián)氨,有類似于氨的刺鼻氣味,貯存時用氮氣保護并密封,用途廣泛.肼燃燒放熱量大且燃燒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點燃時與助燃物質(zhì)液態(tài)N2O4發(fā)生反應,生成N2和H2O.高壓鍋爐水處理時用于脫除氧氣以防止鍋爐的腐蝕,也可以把鍋爐內(nèi)表面銹蝕后的氧化鐵還原為結(jié)構緊密  的四氧化三鐵保護層,減緩鍋爐銹蝕.用于煙草、土豆、玉米的貯藏,用于食用鹽酸的制造等.熔點1.4℃,沸點113.5℃;有強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可以用固體燒堿進行脫水;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與液氧接觸能自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或短時間受熱時易發(fā)生分解.對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遲性發(fā)炎,對皮膚和粘膜也有強烈的腐蝕作用.
依據(jù)短文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肼的下列性質(zhì)中,屬于化學性質(zhì)的是AC(填字母序號,下同).
A.與氧化鐵作用     B.易溶于水
C.易分解           D.有刺鼻的氣味
(2)肼在常溫下為液態(tài)(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氣態(tài)”).
(3)肼作為火箭燃料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2H4+N2O4$\frac{\underline{\;點燃\;}}{\;}$3N2↑+4H2O.
(4)肼有強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CO2,下列物質(zhì)中的C也具有這些性質(zhì).
A.NaCl        B.Ca(OH)2        C.NaOH        D.NaHCO3
(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有強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閱讀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兩軍對峙的比利時伊珀爾戰(zhàn)場,趁著順風,德軍一聲令下開啟了大約6000只壓縮氯氣(Cl2)鋼瓶.霎時間,在長約60公里的戰(zhàn)線上,黃綠色的云團飄向法軍陣地.所經(jīng)之地綠色植被枯黃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繼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來;戰(zhàn)場上的武器銹跡斑斑.這就是戰(zhàn)爭史上第一次化學戰(zhàn).
(1)推測氯氣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是黃綠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刺激性氣味.
(2)推測氯氣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毒性、與金屬反應、氧化性、漂白性、腐蝕性.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7.
【材料2】氯氣可用于制備多種消毒劑.①二氧化氯是一種高效、安全環(huán)保型殺菌消毒保鮮劑.②漂白粉是一種廣泛普及的殺菌消毒漂白劑,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殺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學式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
(2)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O)2+H2O+CO2═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zhì)量報告》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曝光,其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
(1)重金屬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與人體內(nèi)酶的-SH基結(jié)合而產(chǎn)生.誤食重金屬鹽后,可盡快喝適量牛奶或雞蛋清解毒.牛奶和雞蛋清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蛋白質(zhì).
(2)如圖是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格,你能從該圖的數(shù)字得到的信息有:鉻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52.00(寫一條).
(3)鉻是銀白色有光澤且硬而脆的金屬,在空氣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蝕性的致密氧化膜.人們通常在自行車車圈、水龍頭等表面鍍一層鉻,是為了堅硬、美觀、防銹等.
(4)鉻的化合物可用于檢測是否酒后駕車,其原理為遇到酒精紅色的CrO3轉(zhuǎn)變?yōu)榫G色的Cr2(SO43,在Cr2(SO4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瘜W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室整理藥品時,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未塞瓶塞,且試劑瓶口周圍有一些白色固體,他們懷疑氫氧化鈉已經(jīng)變質(zhì),于是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zhì)?
【查閱資料】氯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呈中性.
【實驗探究】小王、小李兩同學分別設計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小王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溶液的pH>7說明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zhì)
小李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A說明氫氧化鈉溶液已經(jīng)變質(zhì)
(1)小李同學認為小王同學的結(jié)論不科學,其理由是氫氧化鈉變質(zhì)后生成的碳酸鈉溶液的pH也大于7.
(2)小李同學的實驗中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A為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
(3)小張同學認為該氫氧化鈉溶液只是部分變質(zhì).為確定小張同學的猜想,應該對小李同學的實驗進行如下改進:向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再向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通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來檢驗該溶液是否含有氫氧化鈉.
(4)小王同學在測定溶液pH實驗中,由于緊張先將pH試紙潤濕后再去測氫氧化鈉溶液的pH,你認為他測出該溶液的pH會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反思】
(5)該氫氧化鈉溶液變質(zhì)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拓展應用】
(6)要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zhì),你認為還可使用與小李實驗所加試劑不同類別的試劑是HCl(合理即可)(填一種試劑即可,用化學式填寫).
(7)若要除去上述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雜質(zhì)應加入適量的Ca(OH)2(填化學式)溶液而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為了探究某脫氧劑的成分(由兩種單質(zhì)組成)及利用該脫氧劑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探究脫氧劑成分
【實驗觀察】脫氧劑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有紅棕色固體生成.
【實驗猜想】根據(jù)顏色變化,猜想該脫氧劑中含有Fe(填化學式).
【驗證猜想】方法為:用磁鐵吸引或加入鹽酸有氣泡.
【實驗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脫氧劑,將已驗證的成分分離.取剩余固體與少量CuO混合,置于圖1所示裝置中加熱.一會兒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色,同時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jié)論】該脫氧劑中還含有C(填化學式).寫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Ⅱ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使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應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實驗過程】
步驟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脫氧劑粉末(體積為2mL),封閉.
步驟2:打開彈簧夾,將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離,關閉彈簧夾.
步驟3:不斷輕輕晃動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發(fā)生變化.
【數(shù)據(jù)處理】
(1)實驗中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注射器原來的空氣的體積、反應后注射器活塞進入后顯示剩余氣體的體積.
(2)上述實驗測定過程至少需要重復兩次,其目的是使測量的結(jié)果更準確.計算得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實驗對比】
實驗室常通過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裝置如圖3).步驟如下:
(1)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2)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
(3)燃燒結(jié)束,冷卻的室溫.
(4)觀察并記錄水面的變化情況.
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集氣瓶內(nèi)上升的水面始終小于瓶內(nèi)原有空氣體積的.
【拓展研究】查閱資料得知,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降至約為7%以下時,紅磷不再燃燒.由此可知,燃燒紅磷法測定結(jié)果不夠準確的原因的是氧氣含量太少時,可燃物無法燃燒.
【實驗評價】與燃燒紅磷法相比,脫氧劑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優(yōu)點是不受氧氣含量多少的影響,使結(jié)果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多采用濃氨水和酚酞試液探究微粒的運動性.
【回憶課本】課本上采用圖A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乙燒杯中酚酞試液變紅.
(2)該實驗不僅說明微粒的運動性,還說明氨分子運動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運動速率快.
【發(fā)現(xiàn)問題】雖然課本上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明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實驗裝置無法固定、有很多氨氣逸出大燒杯等.
【查閱資料】①在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②空氣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約為29.
③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儀器.
【實驗改進】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改用圖B裝置探究微粒的運動性.

(1)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紗布條.
(2)用膠頭滴管(填寫儀器名稱)吸取少許濃氨水,將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細彎管處,然后用橡皮帽封閉管口.
(3)一會兒,觀察到ab段紗布條變成紅色.
(4)微熱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
【實驗結(jié)論】改進實驗說明,氨氣密度比空氣;氨分子在空氣中主要向上運動,且溫度升高其運動速率加快.
【實驗反思】改進實驗與課本實驗相比較,有不少的優(yōu)點,請你寫出其中的一條:節(jié)省藥品.
【實驗拓展】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還利用T形三通管設計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圖C實驗.在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bc段紗布條變紅,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強在回家的途中經(jīng)過一魚塘邊時,發(fā)現(xiàn)養(yǎng)魚師傅向魚塘中撒一種微黃色的固體,魚塘中頓時產(chǎn)生大量氣泡,經(jīng)咨詢得知,這種固體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鈣(CaO2),請你與小強共同探究.
(1)為研究魚塘中大量氣泡是何種氣體所致,小強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觀察到試管內(nèi)有氣泡產(chǎn)生,小強認為是該氣體是O2,他的分析原因是增加水中氧氣含量,并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P處檢驗證明了他的猜想.
(2)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小強認為過氧化鈣與過量水反應還應產(chǎn)生某種含有鈣元素的產(chǎn)物.開始小強假設該產(chǎn)物為CaO,但通過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設,并重新假設生成的含鈣產(chǎn)物應為Ca(OH)2.請解釋小強否定原假設建立新假設的理由:氧化鈣還會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3)請寫出過氧化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4)小強在實驗時觀察到燒杯中有氣泡產(chǎn)生,由此他還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放熱反應.
(5)小強發(fā)現(xiàn):CaO2與水反一段時間后,反應速度明顯變慢,請猜想可能的原因:生成Ca(OH)2微溶,覆蓋在CaO2表面,阻止反應繼續(xù)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化學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當今,化學已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經(jīng)過兩個月的學習,你知道化學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嗎?
(1)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zhì)的組成、結(jié)構、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2)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wèi)星
成功發(fā)射(見圖).下列月球探測工程中的項目屬于化學研究對象的是bc.
a.遙測控制衛(wèi)星的運行
b.提供登月宇航員食用的純天然食品
c.制造衛(wèi)星整流罩需要的耐高溫隔熱材料
(3)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的下列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的AB(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結(jié)合圖示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集氣瓶.
(2)如果要收集比較干燥的氧氣,則選用C裝置收集;實驗室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
(3)若用高錳酸鉀選擇A和D裝置制取并收集氧氣,則對A裝置進行的改進是試管口略向下傾斜、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實驗結(jié)束時應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否則會導致試管炸裂;檢驗一瓶氧氣是否收滿的方法是在集氣瓶口放一帶火星的木條,看是否復燃.
(4)若收集某氣體時只能選用E裝置,則可推知該氣體的性質(zhì)除密度比空氣小外,還有:溶于水或者易溶于水且不和空氣的成分反應.
(5)實驗室往往用B裝置制取氣體,與下圖比較,其優(yōu)點是:便于控制反應.
(6)某初三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對氧氣性質(zhì)進行探究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小李同學取一段鐵絲窗網(wǎng)上的細鐵絲,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氣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結(jié)果沒有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xiàn)象.造成此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鐵絲生銹或者氧氣不純;另一同學用收集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后發(fā)現(xiàn)集氣瓶底炸裂,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原因是沒有在集氣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細砂,該反應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②小王同學將用排水法收集滿氧氣的兩個集氣瓶按如圖所示放置,并分別同時迅速插入一根帶火星的木條,甲乙兩個裝置中的現(xiàn)象不同點是甲中燃燒比乙中更旺更持久.
③從某網(wǎng)頁上查閱到如下信息: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應在30%~50%之間.為探究更加具體和準確的數(shù)據(jù),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排空氣法向集氣瓶中通入一定體積的氧氣,通入氧氣的體積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shù)和有關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這時,小張同學脫口而出:“氧氣約占36%時就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而其他同學立即反對,理由是該瓶中還有體積為64%的空氣,空氣中也有氧氣,你認為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為49%(實驗數(shù)據(jù)均取整數(shù)).
1號瓶
(通入34%的氧氣)
2號瓶(通入35%的氧氣)3號瓶(通入36%的氧氣)4號瓶(通入37%的氧氣)
 不復燃 不復燃,但很亮 很亮,復燃 立即復燃
(7)為保證潛水員長時間在水中工作,潛水艇里要配備氧氣再生裝置.下列幾種制取氧氣的方法:①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②水通電制取氧氣;③氧化汞加熱制取氧氣;④過氧化鈉+二氧化碳→碳酸鈉+氧氣,你認為最適合在潛水艇里制取氧氣的方法是④,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將呼出的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為氧氣且不需要加熱或通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