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93440  193448  193454  193458  193464  193466  193470  193476  193478  193484  193490  193494  193496  193500  193506  193508  193514  193518  193520  193524  193526  193530  193532  193534  193535  193536  193538  193539  193540  193542  193544  193548  193550  193554  193556  193560  193566  193568  193574  193578  193580  193584  193590  193596  193598  193604  193608  193610  193616  193620  193626  193634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用亞酸鈉(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體衰老的活性氧,亞硝酸鈉中硒(Se)元素的化合價為

A.—2 B.+2 C.+4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化學知識的歸納正確的是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

B.有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C.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zhì)

D.氮肥與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銅片A的系列變化,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A.銅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質(zhì)是CuO
B.方法1發(fā)生的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C.方法2中現(xiàn)象為銅片上的黑色物質(zhì)逐漸溶解,溶液變?yōu)樗{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應,則銅片A,B,C的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避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給汽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其凈化原理是2NO+2CO N2+xCO2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2
B.最終排放的汽車尾氣是混合物
C.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變?yōu)?價
D.該反應生成的N2和CO2的質(zhì)量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數(shù)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
A.少
B.弱
C.小
D.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干冰﹣﹣CO2
B.鎂離子﹣﹣
C.2個氮分子﹣﹣2N
D.﹣2價的硫元素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操作不會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點燃酒精燈
B.移走蒸發(fā)皿
C.聞氣味
D.濃硫酸稀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精鹽(NaCl)和純堿(Na2CO3)是兩種常見之物.
(1)用化學方法區(qū)別這兩種固體,可以選擇下列哪一種物質(zhì)?答:
A.白酒
B.米醋
C.純凈水
D.醬油
(2)王軍同學不慎在精鹽中混入了少量純堿,他想重新得到精鹽,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固體混合物 溶液 固體
方案二:固體混合物 溶液 固體
你認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
說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3)假設(2)方案一的固體混合物有53克,加入160克的稀鹽酸卻好反應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氣體,則該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要求列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節(jié)約水資源

C.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D.水不僅是重要的溶劑,還能參與很多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人類的寶庫,其中海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對海水進行科學的處理,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益的產(chǎn)品.
(1)海水屬于(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蒸餾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技術之一,即將海水汽化,水蒸氣經(jīng)冷卻而得到高純度淡水,由此可判斷蒸餾是(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3)將海水經(jīng)過處理變成不含其他雜質(zhì)的飽和食鹽水,通過電解可制得燒堿等化工產(chǎn)品,化學反應為:2NaCl+2H2O=2NaOH+H2↑+Cl2↑.若需要通過電解制得燒堿400噸,理論上應消耗食鹽多少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