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小腸的敘述中,哪一項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  )

A. 小腸的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皺襞

B. 小腸內表面的皺襞有大量的小腸絨毛

C. 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 小腸內有消化液

【答案】D

【解析】

此題考查小腸的特點。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小腸的結構與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的功能相適應:長約56 m;小腸內壁有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大多數(shù)營養(yǎng)物質被吸收進入小腸內壁的毛細血管中。

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小腸很長、小腸有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小腸內有多種消化酶是與小腸的消化功能相適應的。因此ABC選項是與吸收有關,D主要是與消化有關,可見D符合題意。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潔的皮膚上,兩小時以后再檢查,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鏈球菌都消失了。材料二:甲型Hl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甲型HlN1流感病毒,人群對甲型HlNl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INl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預防甲型Hl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_____和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這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屏障,它是人生來就有的,屬于_____免疫。

2)材料二中的甲型HlN1流感病毒不能_____生活,只能寄生在_____里。

3)人體接種甲型HI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夠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_____,從而提高對該傳染病的抵抗力,這種免疫屬于_____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山上的野生植物沒人為其施肥,但長勢也很好,主要是因為它們能從土壤中吸收豐富的無機鹽。土壤中的無機鹽主要來自于( )。

A. 植物體流失的 B. 土壤中固有的

C. 細菌和真菌分解動物植物的遺體產生的 D. 雨水中含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qū)栽種,菠蘿不宜在北方栽種,是因為受到下列哪種因素的制約( )

A. 陽光B. 空氣C. 溫度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探究

(1)在實驗法研究的示例:響尾蛇是如何追尋它放走的獵物的實驗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唯一的變量是:______。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2)在做了“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實驗后,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①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

②作出假設:_____。假設的提出不是憑空臆造的,需要有較豐富的_____,一個好的假設要能夠說明相關事物之間的_____關系,是對問題最好的_____。

③本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_____。

(3)小明愛吃西紅柿,他發(fā)現(xiàn)媽媽買的西紅柿有一個表皮裂開腐爛了,而其他的表皮完好并沒有腐爛,于是小明產生疑問:西紅柿的表皮是不是有保護作用呢?為了證明這一問題,他做了一個探究實驗。

①提出問題:_____

②作出假設:______。

③制訂、實施計劃

a.實驗材料:完好無損的西紅柿兩個,刀片。

b.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大小____的西紅柿兩個,編號A、B,用清水洗干凈。

第二步:用刀片除去A西紅柿一塊表皮,B西紅柿不作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

第三步:把A、B兩個西紅柿放在窗臺上幾天。

c.實驗現(xiàn)象:A西紅柿____,B西紅柿_____。

④得出結論: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入住臺北市立動物園,標志著兩岸同胞即將進入“團圓”的新時代,隨行的17棵珙桐樹苗也在臺北安家;同時大陸也接受了臺灣同胞回贈的長鬃山羊和臺灣梅花鹿。請回答:

(1)AiluropodamelanoleucaDavd是大熊貓的學名,它的種名是______,在分類學上,大熊貓與長鬃山羊同綱不同目,長鬃山羊與臺灣梅花鹿同目不同科,三種動物中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種是______。

(2)1969年,最后一只野生臺灣梅花鹿被捕殺,該物種已瀕臨滅絕。一般來講,一個物種的滅絕,代表著這個物種個體基因組成的______也隨之消失;同時,該種生物的滅絕必將影響它所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反過來當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劇烈變化,也會加速____________的喪失。

(3)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的珙桐與處于同等地位的桫欏相比,二者在分類特點上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

(4)保護大熊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物種的多樣性實質上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根據(jù)實驗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試管編號

1

2

3

4

饅頭

碎屑

碎屑

碎屑

饅頭塊

試劑(2ml

唾液

清水

唾液

A

振蕩后保溫

振蕩/37

振蕩/37

振蕩/100

不振蕩/37

碘液

2

結果

B

C

D

E

如果要探究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時,應選擇4號

  號試管形成對照,并在4號試管的A處加入2ml 。

(2)如果1號和2號作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

(3)510分鐘后取出四只試管,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結果顯示第3號試管D遇碘 (填變藍不變藍)。這說明 。

(4)饅頭在口腔中發(fā)生的變化是饅頭中的淀粉能被消化成

(5)實驗結論:饅頭變甜與 都有關系,還需要適宜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觀察蚯蚓”實驗的操作和對觀察結果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 需要經常用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

B. 蚯蚓的身體沒有左右、背腹之分

C. 蚯蚓的身體不分節(jié),體表有角質層

D. 蚯蚓的剛毛能像蜈蚣的足那樣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L,主要原因是

A.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B. 腎小管的過濾作用

C. 腎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D.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