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顯微鏡是中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常用的實驗用具,其結構模式圖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在對光過程中,要轉動[⑥]反光鏡,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下,應使用結構[⑥]的凹面鏡.若在[①]目鏡內能看到明亮的視野,說明對光成功.
(2)在觀察過程中,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jié)[⑧]細準焦螺旋.
(3)若某同學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視野中的左上方,則所觀察的透明紙上寫的字母是d,要將其移至中央,則將透明紙向左上方方移動.
(4)該顯微鏡的物鏡有兩種,分別標有“10×”和“40×”,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10×的,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40×的.

分析 如圖所示顯微鏡的結構中:①目鏡、②鏡筒、③物鏡、④載物臺、⑤遮光器、⑥反光鏡、⑦粗準焦螺旋、⑧細準焦螺旋、⑨鏡臂等.

解答 解:(1)對光的方法是: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的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遮光器,用較大光圈;左眼注視物鏡,有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在目鏡能看見白亮的視野.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
(2)在觀察過程中,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jié)[⑤]細準焦螺旋.
(3)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題中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
顯微鏡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象了.所以將字母“P”旋轉180°后得到的字母是“d”.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看到的數(shù)目越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就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越多;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10×,要使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40×的.
故答案為:(1)反光鏡;凹面;目鏡;(3)⑧;細準焦螺旋;(3)d;左上方;(4)10×;40×.

點評 顯微鏡的使用是考查的重點,必須熟知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步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4.儲藏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是為了降低呼吸作用.√(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酸奶是一種健康的發(fā)酵食品,生物興趣小組針對“制作酸奶的適宜溫度”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①將新鮮袋裝牛奶煮沸,冷卻至常溫,加入適量酸奶,攪拌均勻;
②將5個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編號,倒?jié)M混合后的牛奶;
③將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溫度的恒溫箱中;
④一段時間后,取樣檢測杯中的活菌數(shù)量,記錄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發(fā)酵時間牛奶狀況
2小時呈液態(tài),無酸味
4小時呈液態(tài),略帶酸味
6小時呈蛋花狀態(tài),微酸
8小時呈凝固狀,酸度適中
請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2)制作酸奶時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滅菌.
(3)將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當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方法中的接種步驟.
(4)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制作酸奶的適宜溫度是40℃.
(5)該小組進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發(fā)酵時間”,實驗結果如上表所示.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制作酸奶的發(fā)酵時間以8小時為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西瓜是夏季的時令水果,小明同學發(fā)現(xiàn),切開的西瓜在室溫下放上一兩天,瓜瓤可能變質,但很難看到西瓜籽發(fā)芽,而吐到潮濕環(huán)境中的西瓜籽很快就能萌發(fā).他認為瓜瓤中可能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fā)的物質.為此設計如下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fā)的物質嗎?
作出假設: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fā)的物質.
實驗器材:成熟西瓜1個,清水,培養(yǎng)皿2個,餐巾紙若干,燒杯,小勺等.
實驗步驟:
①將西瓜切開,取西瓜籽洗凈、用瓜瓤榨汁,待用;
②取培養(yǎng)皿兩個,分別標上A和B;
③在A、B培養(yǎng)皿內各平鋪餐巾紙3層、其上各散放20粒西瓜籽;
④在A培養(yǎng)皿內的餐巾紙上灑適量西瓜汁,B內餐巾紙上灑等量的清水;
⑤培養(yǎng)皿放在室溫下,定期分別灑西瓜汁、清水,保持紙巾濕潤;
⑥一段時間后觀察西瓜籽的萌發(fā)情況,并記錄.
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實驗的變量是西瓜汁.
(2)為什么A、B培養(yǎng)皿中均放20粒西瓜籽,而不是1粒?1粒西瓜種子太少,具有偶然性.
結果預測與預期結論:
(3)若A培養(yǎng)皿中種子沒有萌發(fā),而B培養(yǎng)皿中種子多數(shù)萌發(fā),由此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fā)的物質.
(4)若A、B兩個培養(yǎng)皿中種子都能萌發(fā),由此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西瓜瓤中沒有抑制西瓜種子萌發(fā)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植物的葉片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當某科學家通過實驗宣稱他獲得一項重要發(fā)現(xiàn)時,判斷此項發(fā)現(xiàn)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他人能否重復其實驗并得到相同的結果
B.聽聽該領域其他權威專家的意見
C.調查這位科學家是否是這一領域的權威
D.看看其撰寫實驗報告的詳細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植物出現(xiàn)“燒苗”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中( 。
A.水分充足B.氧氣充足C.無機鹽過少D.無機鹽過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仔細觀察如圖所示動物,回答問題:

(1)若將圖中渦蟲和蜜蜂歸為一類,其余為另一類,則分類依據(jù)是體內有無脊柱.
(2)渦蟲與水螅相比,其身體呈左右對稱.這樣的體形有利于它的運動、捕食和防御.圖中有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的動物是DF(用字母表示).
(3)請把上述六種動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排列:CDAFBE(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依據(jù)如圖所示的幾種微生物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回答:

(1)引發(fā)流行性感冒的生物類群是D(填字母代號).制作葡萄酒時,可以利用圖中C(填字母代號)進行發(fā)酵.
(2)屬于真菌的是B、C(填字母代號),其營養(yǎng)方式屬于異養(yǎng).
(3)A與B相比較,在其細胞結構上的主要不同是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