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圖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閉蔬菜大棚內一晝夜CO2濃度的變化.乙圖曲線a表示某種植物在溫度適宜、CO2濃度為0.03%的環(huán)境中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光合速率的變化情況;在B點時改變某種條件,結果發(fā)生了如曲線b變化.丙圖表示溫度適宜且不變的條件下測得的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甲圖中,植物光合作用開始于a時刻之前(填“a時刻之前”、“a時刻”或“a時刻之后”).b時刻蔬菜根尖產生ATP的細胞器有線粒體.
(2)乙圖在B點時改變的某種條件最可能是CO2的濃度增加.
(3)乙圖中A點與B點相比較,A點時葉綠體中C3的含量增多 (填“增多”或“減少”).
(4)丙圖中G(2.5,0.56)點時,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以葡萄糖計算)的速率為0.16mol/h.
(5)若適應升高CO2濃度,其它條件不變,則丙圖中曲線如何變化?請在丙圖中繪出變化后的曲線.

分析 甲圖中,a時刻CO2濃度最高,此時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其后,隨光照增強,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時刻CO2濃度最低,此時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隨著時間推移光照減弱,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最后到夜間只進行呼吸作用;
乙圖中B點時光合作用合成量有所增加,說明B點改變的是可以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且為更加有益的因素,最可能是CO2濃度或溫度的適當提高.

解答 解:(1)甲圖中,a時刻CO2濃度最高,此時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光合作用起始于a時刻之前,蔬菜根尖無葉綠體,故b時刻產生ATP的細胞器有
線粒體.
(2)乙圖中B點時光合作用合成量有所增加,說明B點改變的是可以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且為更加有益的因素,最可能是CO2濃度或溫度的適當提高.
(3)乙圖中A點與B點相比較,A點時光照強度較低,光反應產生的ATP和[H]較少,C3的還原量減少,故葉綠體中C3的含量增多.
(4)總光合作用=凈光合作用+呼吸速率,故植物體總光合速率=0.56+0.4=0.96,由于6分子二氧化碳對應1分子葡萄糖,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以葡萄糖計算)的速率為0.96÷6=0.16mol/h.
(5)若適應升高CO2濃度,其它條件不變,則丙圖中曲線起點不變,但與橫坐標交點于F點左邊,轉折點在G的右上方,最后水平.

故答案為:
(1)a時刻之前   線粒體
(2)CO2的濃度增加
(3)增多
(4)0.16
(5)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適宜生長條件下,植物生理學家以菜豆為實驗材料進行若干實驗,以觀察各種處理方法對側芽生長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單位:mm)
實驗組實驗操作側芽生長情況
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
1保留頂芽00000
2去掉頂芽020406080
3保留頂芽、側芽涂抹細胞分裂素010204060
4去掉頂芽,切口涂抹赤霉素03065100140
(1)從化學本質上說,植物激素都是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從根本上說,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而激素調節(jié)只是其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一部分.
(3)比較1、2,說明頂芽對側芽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比較1、3,說明細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頂端優(yōu)勢(或促進側芽生長)的作用;比較2、4,說明赤霉素具有促進側芽生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閱讀以下資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甲:20世紀六十年代,一些科學家嘗試將番茄和馬鈴薯雜交,試圖培育出一種地上長番茄,地下結馬鈴薯的“番茄-馬鈴薯”植株,始終未能成功.
資料乙:經過長期的實驗,科學家們采用體細胞雜交的方法,終于得到了“番茄-馬鈴薯”植株,可惜它并沒有如科學家所想象的那樣,地上長番茄,地下結馬鈴薯.
資料丙:英國一家公司耗時十年,在2013年完成了土豆和西紅柿的完美嫁接,開發(fā)出一種新的植物,可同時結出西紅柿和土豆.收獲時只需將植物連根拔起,就可在枝頭收獲西紅柿,在根部摘取土豆.
(1)資料甲中,科學家們始終未成功的原因是番茄和馬鈴薯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2)資料乙中,在進行體細胞雜交之前,必須先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細胞壁,獲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質體,再誘導其融合.
(3)對資料丙中的植株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能否獲得大量“番茄-馬鈴薯”植株?不能;對三倍體西瓜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能否獲得大量三倍體西瓜苗?能.
(4)動物細胞也能進行融合,常用的誘導融合因素有PEG、電激和)滅活的病毒.動物細胞融合最重要的應用是利用融合得到的雜交瘤細胞制備單克隆抗體.長期以來人們獲得抗體的方法是向動物體內反復注射某種抗原,從動物血清中分離出抗體.這種方法不僅產量低、純度低,而且制備的抗體特異性差.單克隆抗體可用來制成“生物導彈”殺滅癌細胞,“生物導彈”中單克隆抗體的作用是將藥物定向帶到癌細胞所在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鼠是動物實驗的常用材料,請閱讀下列相關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科學家將牛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小鼠的受體細胞,經培養(yǎng)得到了體型巨大的“超級小鼠”.
材料2:利用滅活的單純皰疹病毒I型,反復多次注射到小鼠體內,待小鼠血清中抗體檢測呈陽性時,在將小鼠體內取得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最終得到單克隆抗體.
(1)材料1中常用小鼠的受精卵做受體細胞;將重組細胞培養(yǎng)至桑椹胚(囊胚)(時期)時,可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宮內,重組胚胎在子宮內不會死亡的生理學基礎是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2)材料2中來自小鼠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常用的化學誘導劑是聚乙二醇(PEG).若細胞兩兩融合,會產生3種融合細胞.
(3)經篩選得到的雜種細胞,還需經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才能得到數(shù)量足夠且能產生專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4)雜交瘤細胞可在體外大規(guī)模培養(yǎng),最后從培養(yǎng)液中獲得單克隆抗體.這樣獲得的單克隆抗體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優(yōu)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山葡萄又名野葡萄,是葡萄科落葉藤本.山葡萄喜生于針闊混交林緣及雜木林緣,在長白山海拔200-1300米間經常可見,主要分布于安圖、撫松、長白等長白山區(qū)各縣.山葡萄是釀造葡萄酒的原料,所釀的葡萄酒酒色深紅艷麗,風味品質甚佳,是一種良好的飲料.
(1)快速大規(guī)模繁殖山葡萄可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方法,此方法的關鍵兩步是使離體的葡萄組織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脫分化;使愈傷組織重新形成根、芽等器官的過程叫再分化;培養(yǎng)過程,如果先使用生長素,后使用細胞分裂素,則有利于分裂但不分化.
(2)利用上述方法對選取的外植體葡萄枝條消毒,先放入體積70%的酒精中消毒,再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0.1%的氯化汞溶液中幾分鐘.
(3)釀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過程中,酵母菌先在有氧條件下大量繁殖,然后再進行酒精發(fā)酵,發(fā)酵時要控制的溫度為18-25℃.檢測酒精的原理是: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發(fā)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科學家觀測到,當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會出現(xiàn)植株瘋長且結實率大大降低的現(xiàn)象,因而稱為“惡苗病”.科學家用赤霉菌培養(yǎng)基的無細胞濾液處理無病水稻,出現(xiàn)了與惡苗病同樣的癥狀.這說明赤霉菌培養(yǎng)基中有促進水稻生長的物質.后來科學家們從赤霉菌培養(yǎng)基的濾液中分離出這種活性物質,命名為赤霉素.
(1)1935年科學家從培養(yǎng)赤霉菌的培養(yǎng)基濾液中分離出致使水稻患惡苗病的物質,稱之為赤霉素.此時不能(填“能”或“不能”)確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理由是不是植物體自身合成的.
(2)植物體內赤霉素的產生部位是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和幼芽(或植物的分生組織),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
(3)生長素具有雙重作用,其中高濃度會抑制植物生長,從植物激素之間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合理的解釋是高濃度生長素會促進乙烯的合成,乙烯反過來抑制了細胞的伸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關于各項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將大蒜根尖制成裝片后再進行低溫處理
B.探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關系的實驗中,用不同體積的瓊脂塊來模擬細胞大小
C.對酵母菌計數(shù)時,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滿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計數(shù)室,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D.細胞中的染色體經龍膽紫溶液染色后,可以觀察到其在有絲分裂各時期中的形態(tài)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松嫩平原西部土地鹽堿化是我國土地鹽堿化的重要地區(qū).近幾十年來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作用,鹽堿化土地面積逐年遞增,且程度逐漸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惡化.通過生態(tài)工程措施、農藝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及發(fā)展小化工廠等治理措施,鹽堿化土地得到改良,區(qū)域環(huán)境向良性發(fā)展,下圖為治理鹽堿化草原的簡化技術流程,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區(qū)別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有同學調查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但將土壤帶回實驗室,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忘記打開裝置上的燈,結果會使統(tǒng)計結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草原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分析上圖可知,鹽堿化草原治理過程發(fā)生了次生演替,判斷依據(jù)是重度鹽堿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3)從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角度分析,種草的目的是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輸入
(4)若要盡快恢復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狀況,除了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外,更主要是依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對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正確解釋是( 。
①環(huán)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
②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③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④生物進化的方向與基因突變的方向一致 
⑤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物進化的方向
⑥突變和基因重組是不定向的
⑦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研究對象(基本單位)是生物個體
⑧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
A.①②⑦⑧B.②③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