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6.如圖是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字母表示細胞結構或物質,數字表示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中與生物膜的功能無關
B.C在B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右至左
C.D上的反密碼子可與B上的多種氨基酸的密碼子互補配對
D.在①過程進行中不需要酶催化,也不消耗能量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表示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其中A為DNA分子;B為mRNA分子;C為核糖體,是翻譯的場所;D為tRNA,能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E為多肽鏈;①為轉錄過程;②為翻譯過程.

解答 解:A、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mRNA分子在細胞核內合成,從核孔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所以整個過程與生物膜的功能無關,A正確;
B、C核糖體在B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左至右,B錯誤;
C、D上的反密碼子只能與B上的一種氨基酸的密碼子互補配對,C錯誤;
D、在①過程進行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同時消耗能量,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合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圖解,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場所、過程、條件及產物,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物質的名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哈六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驗證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設計了下列實驗程序,請完成實驗并對結果進行預測。

實驗步驟:

第一步:在氮源為14N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14N DNA分子;在氮源為15N的培養(yǎng)基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15N DNA分子。用離心方法分離得到的結果如下圖所示,其DNA分別分布在輕帶和重帶上。

(1)第二步:將親代大腸桿菌(含15N)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一代(Ⅰ),

請分析:則其DNA分布的位置是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驗證第二步的推測結果,將子一代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再繁殖一代(Ⅱ),則其DNA分布的位置是 。

(2)DNA分子復制的時期是 ,原料是 ,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蘊藏在 中。

(3)親代大腸桿菌(含15N)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三代,則含(含15N)的脫氧核苷酸鏈與含14N的脫氧核苷酸鏈的比例為: 。若該DNA中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腺嘌呤占堿基總數的20%,如果連續(xù)復制2次,則需要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下學情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使魚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左右,可獲得最大日捕獲量

B.池塘中不同動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層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

C.群落中兩個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有信息傳遞或共同進化

D.以葉為食的菜粉蝶幼蟲與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屬于種間競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下學情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無氧條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階段不能正常進行

B.進入夜間,植物的葉肉細胞內仍能合成三磷酸腺苷

C.在小麥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其有氧呼吸速率逐漸減弱

D.與細菌呼吸有關的酶是由擬核中的基因編碼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由堿基A、G、C、T所組成的核苷酸種類有( �。�
A.4種B.3種C.5種D.7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用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實驗,如圖為參與反射活動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果剪斷支配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刺激神經中樞能觀察到左后肢收縮活動
B.刺激傳入神經能觀察到左后肢收縮活動
C.脊蛙左后肢發(fā)生反射活動的唯一條件是右圖所示結構的完整性
D.即使刺激A端出現收縮活動,該活動也不能稱為反射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圖甲為3種動物種群的存活曲線,圖乙為2種動物種群的存活率與種群密度的關系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種群是構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率和遷出率.
(2)圖甲中,不同類型的存活曲線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一種表現,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從種群數量特征角度分析,B型存活曲線可描述為種群在各年齡段的死亡(存活)率基本相同.
(3)種群的空間分布一般可概括為三種基本類型:隨機分布、均勻分布和集群分布.圖乙給出的2個種群,最符合集群分布的是②,符合集群分布的某鳥類種群,當種群數量小于(填“大于”、“小于”)臨界值時,往往會出現種群的滅絕.
(4)某群落演替成頂級群落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此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最大.
(5)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經人們幾十年的過度放牧等活動,出現土地荒漠化現象,從演替的角度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根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回答問題:
(1)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所用的試劑為斐林試劑,所出現的顏色為磚紅色,兩同學分別用成熟梨果肉和榨取西瓜汁來進行還原糖的鑒定,預期其實驗結果并解釋原因梨果肉組實驗結果明顯,西瓜汁有顏色,干擾了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不明顯.
(2)為了觀察花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對花生種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橘黃(或紅)色的脂肪顆粒.
(3)下表是某同學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無蛋白質的實驗過程.
 A B C
 第一步 2mL牛奶 2mL蒸餾水 2mL蛋白質樣液
 第二步 各加入等量的雙縮脲試劑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振蕩均勻后
 第三步在沸水浴中加熱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組為試管A,對照組為試管B和C.
找出有錯誤的實驗步驟并糾正第二步錯,更正為:雙縮脲試劑先加入試劑A混合均勻后,再加入試劑B,第三步錯,更正為:不加熱或直接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根據我國現行的食品質量標準,0~6個月的嬰兒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應為12%~18%.現有一種待測嬰兒奶粉,請你嘗試完成鑒定實驗.
(1)實驗目的    鑒定該待測嬰兒奶粉蛋白質的含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
(2)實驗原理
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而且蛋白質含量越高,顏色變化越深.
(3)材料用具
相同濃度的標準嬰兒奶粉溶液和待測嬰兒奶粉溶液、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試管和滴管等.
(4)實驗步驟
①取兩支試管分別加人2mL的標準嬰兒奶粉溶液(編號甲)和2mL的待測嬰兒奶粉溶液(編號乙).標準嬰兒奶粉溶液在本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②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人2mL的0.1g/mlNaOH 溶液,振蕩,搖勻.
③再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人3~4滴0.01g/mlCuSO4溶液,振蕩,搖勻,比較顏色的變化.
(5)結果預期 ①甲試管溶液呈紫色,乙試管溶液紫色深淺與甲相同,符合國家質量標準; ②乙試管溶液紫色過深、較淺或沒有顏色變化,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