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根據(jù)各類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新陳代謝類型,利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和鑒別培養(yǎng)基,結合顯微鏡檢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雜在一起的大腸桿菌、硝化細菌、乳酸菌、酵母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圓褐固氮菌分離開來.下面是分離篩選的方法步驟,請根據(jù)各個步驟的條件,填寫空格中的內(nèi)容.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質的固體培養(yǎng)基,然后進行滅菌.再將上述微生物的混合液分別接種到各種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
(1)用無氮培養(yǎng)基可以篩選出圓褐固氮菌,用不含有機碳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可以篩選出硝化細菌.
(2)酵母菌的篩選需要在常規(guī)培養(yǎng)基另加入青霉素(或抗生素),用加入了較高濃度的NaCl的選擇培養(yǎng)基可以篩選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3)利用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混合菌,菌落呈黑色,并帶有金屬光澤的是大腸桿菌.
(4)在果醋制作時,運用醋酸菌在供應氧氣和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蔬菜在腌制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亞硝酸鹽.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分析 解答本題需掌握:
(1)自養(yǎng)生物能利用無機氮源,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基中不加入有機碳源,自身固氮菌能固氮,培養(yǎng)時不加入有機氮源;
(2)利用青霉素可篩選酵母菌,利用伊紅和美藍可鑒定大腸桿菌.

解答 解:(1)無氮培養(yǎng)基可篩選出能固氮的微生物,即圓褐固氮菌.不含有機碳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可篩選出自養(yǎng)型微生物,即硝化細菌.
(2)酵母菌是真菌,篩選時常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抗生素,防止其他細菌的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黃色,可據(jù)此篩選.
(3)利用伊紅和美藍培養(yǎng)基可用來培養(yǎng)和鑒定大腸桿菌,菌落呈黑色并帶有金屬光澤.
(4)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比色法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故答案為:
(1)圓褐固氮菌    硝化細菌
(2)青霉素(或抗生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
(3)黑    大腸桿菌
(4)氧氣     玫瑰紅

點評 本題考查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下列物質中,具有特異性識別作用的是( 。
A.質粒B.抗體
C.突觸后膜上的受體D.唾液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過程,a、b、c、d表示細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種細胞器的化學成分.請回答相關問題:
細胞器蛋白質(%)脂質(%)核酸(%)
6728微量
59400
39059

(1)圖中物質X以主動運輸方式進入細胞,獲取以上細胞器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2)表中甲、丙分別是d、a  (填圖中字母).
(3)細胞器b中的一種可以參與一類構建細胞膜的脂質的合成,這類脂質是膽固醇,在人體內(nèi)該脂質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4)細胞器c在動植物體細胞內(nèi)的作用有所區(qū)別,在動物細胞內(nèi)參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在植物細胞內(nèi)主要參與細胞壁的構建.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多糖分子是在b(填字母)合成并添加的.
(5)請在下面的坐標系中用柱形圖表示蛋白質加工及運輸過程中膜面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為某家族的遺傳系譜.則1號傳給6號的染色體條數(shù)是( 。
A.22B.23C.0-22D.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二倍體植物寬葉(M)對窄葉(m)為顯性,高莖(H)對矮莖(h)為顯性,紅花(R)對白花(r)為顯性.基因M、m與基因R、r在2號染色體上,基因H、h在4號染色體上.

(1)基因M、R編碼各自蛋白質前3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圖1,起始密碼子均為AUG.若基因M的b鏈中箭頭所指堿基C突變?yōu)锳,其對應的密碼子由GUC變?yōu)閁UC.正常情況下,基因R在細胞中轉錄時的模板位于a(填“a”或“b”)鏈中.
(2)用基因型為MMHH和mmhh的植株為親本雜交獲得F1,F(xiàn)1自交獲得F2,F(xiàn)2中自交性狀不分離植株所占的比例為$\frac{1}{4}$,用隱性親本與F2中寬葉高莖植株測交,后代中寬葉高莖與窄葉矮莖植株的比例為4:1.
(3)基因型為Hh的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出現(xiàn)了一部分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的)交叉互換.缺失一條4號染色體的高莖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偶然出現(xiàn)一個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染色體未分離.
(4)現(xiàn)有一寬葉紅花突變體,推測其體細胞內(nèi)與該表現(xiàn)型相對應的基因組成為圖2甲、乙、丙中的一種,其他同源染色體數(shù)目及結構正常.現(xiàn)只有各種缺失一條染色體的植株可供選擇,請設計一步雜交實驗,確定該突變體的基因組成是哪一種.(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都缺失時,幼胚死亡)
實驗步驟:①用該突變體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窄葉白花植株雜交
②觀察、統(tǒng)計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
結果預測:若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為=2:1,則為圖乙所示的基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過程中,與肽鍵形成有關的是(  )
A.灌漿期小麥籽粒中形成淀粉B.向試管中的蘋果勻漿滴加斐林試劑
C.胰腺細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D.向試管中的豆?jié){注入雙縮脲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圖為體內(nèi)細胞與內(nèi)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②一④表示體液,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表示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其外界物質必須通過③(填標號)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qū)別.一般情況下,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qū)別是②含有較多的大分子蛋白質.
(3)在一些病理條件下,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發(fā)生變化.請舉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實例營養(yǎng)不良造成血漿蛋白減少(舉一例即可).
(4)②中的化學組成中有HCO3-、HPO${\;}_{4}^{2-}$等物質,它們對于維持PH的穩(wěn)定有重要意義.
(5)如果圖中①細胞為漿細胞,則合成抗體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抗體存在于圖中的部位②③(填標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獲得2006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育種專家李振聲,長期從事小麥與偃麥草遠源雜交和染色體工程育種的研究.他與其他育種專家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產(chǎn)、抗病性強的小麥新品種.對小麥新品種的染色體組成研究發(fā)現(xiàn),偃麥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麥的染色體上了.如圖示意他們育種的主要過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此育種過程中獲得的雜種種植后性狀一定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大面積種植雜種的目的是要獲得具有高產(chǎn)抗病且能穩(wěn)定遺傳的小麥新品種.
(2)在小麥新品種選育的過程中,特殊的氣候條件起到了選擇的作用.
(3)小麥與偃麥草雜交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的事實,突破了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或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4)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具有抗病的小麥的抗性基因和影響產(chǎn)量(高產(chǎn)和低產(chǎn))的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傳遞符合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
①將大面積種植前的抗性小麥與普通小麥雜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麥與不抗性小麥數(shù)量之比為1:1.
②若該抗性小麥自交,則其后代性狀表現(xiàn)及分離比為抗性小麥:不抗性小麥=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定州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受精作用是精卵相互識別、融合的過程

B.受精過程中能發(fā)生交叉互換、自由組合等重組過程

C.受精過程結束后染色體數(shù)量是卵細胞或精子中數(shù)量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來自雙親,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